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恩诺沙星与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按药剂学方法配制的透皮吸收搽剂 ,经皮给药防治哺乳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 ,收到了与恩诺沙星注射剂、口服剂同样的效果 .表明透皮吸收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2.
恩诺沙星透皮吸收搽剂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恩诺沙星与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按药剂学方法配制的透皮吸收搽剂,经皮给药防治哺乳仔猪肠型大肠杆菌病,收到了与恩诺沙星注射剂、口服剂同样的效果。表明透皮吸收制剂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白痢的临床疗效试验,采用人工诱发仔猪白痢的疾病模型,通过肌注给药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临床上治疗仔猪白痢时,按双黄连注射液的推荐用量0.2 ml/kg,肌注给药,一天两次,连用5 d,对治疗仔猪白痢能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草药复方注射剂对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制备中草药复方注射剂。用不同剂量(0.25、0.50和1.00 ml/kg)的中草药复方注射剂对人工感染的仔猪腹泻进行治疗试验。[结果]经过3 d治疗后,3个剂量组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可达60%~95%,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剂量以0.5 ml/kg为佳。将制备的复方注射剂和临床用的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呋混悬、硫酸黄连素和博落回注射剂对人工感染的仔猪腹泻进行疗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注射剂的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达98.0%,明显优于其他注射剂。[结论]该中草药复方注射剂是临床上治疗仔猪腹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黄痢宁:本药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导滞、杀菌消炎、制疡止泻之功效,对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有显著疗效。在母猪产前5天和产后按说明规定剂量给母猪投服。能增强母猪体质、净化乳汁、通乳催乳、消除母源性病因,药效通过乳汁传给仔猪,对仔猪有敛肠止泻,补血促生长作用,可有效地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母服仔猪白痢散:按规定剂量给母猪喂服。本药纯中药制剂,能增强母猪体质,净化乳汁,消除母源性病因,药效通过乳汁传导,对仔猪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敛肠止痢、补血促长”等功效,对猪腹泻症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味中成药母源疗法治疗仔猪黄白痢@…  相似文献   

6.
本抗血吸虫制剂是以吡喹酮作为主要治疗药,加入免疫增强剂、稳定剂及适宜的溶媒制成的一种采用肌肉注射方法给药的新型抗血吸虫制剂。通过临床对60只患东华血吸虫病绵羊的治疗试验,以吡喹酮的不同给药途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证明,该制剂具有疗效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在口服给药组、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处理中,以20mg/kg肌肉注射试验组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BBDL菌种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给初生仔猪每天每头口服63亿个BBDL菌为试验A组,不给口服菌或药物的仔猪为空白对照。给断奶仔猪每天每头口服31.5亿个菌为试验B组,以每天每头口服0.1g痢特灵的断奶仔猪为对照。试验期7d,观察BB-DL菌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结果:初生仔猪服用BBDL菌制剂的仔猪保护率为100%,空白对照发生大肠杆菌病20%(P<0.01)。断奶仔猪的试验组保护率为100%,痢特灵药物对照发病率10%(P<0.01),差异均极显著。从而得出结论:用BBDL菌制剂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效果,可替代部分抗生药物。  相似文献   

8.
家庭常用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和吸入给药等。口服是最经济、方便而又较安全的给药途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口服给药不足之处在于受食物影响,吸收较慢,也不规则,不适于危重病人。有的药物如肾上腺素、胰岛素和青霉素G等口服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催奶灵注射液对哺乳母猪的临床安全性,将24头哺乳母猪分为空白对照组、催奶灵注射液组、催奶灵3倍浓缩注射液组和催奶灵5倍浓缩注射液组,分别在给药前及第2次给药后1、7和15 d测量母猪体温,称量其仔猪窝质量,并对母猪进行颈静脉采血,检测其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同时每天观察母猪及仔猪的一般临床表现,试验结束后对催奶灵5倍浓缩注射液组1头母猪的主要组织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各组母猪及其仔猪临床表现正常,各给药组母猪给药后均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但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体温;各给药组仔猪的体增质量情况与空白组仔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除了给药组的血糖有所降低外,各给药组给药后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对催奶灵5倍浓缩注射液组1头母猪的主要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本试验结果说明催奶灵注射液对哺乳母猪及仔猪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1],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日渐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94份,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共37例,占ADR报告数的19.1%。我们对所有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进行调查分析,对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药品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核对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稀释液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患者一般情况3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25例(占67.6%),女性12例(占32.4%),男女之比为2∶1。年龄3~86岁,平均年龄达48.9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45.9%,18~60岁15例,占40.5%,小于18岁者5例,占13.5%。2.2给药方式、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