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掖单22生理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掖单22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1983年用488作母本,5237作父本杂交育成。1998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农业部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平均单产7581kg/hm2,较鲁玉2号增产14.3%;1996年山东省区试单产9337.5kg/hm2,较掖单13增产10.2%。1997年山东省“三○”工程玉米高产示范20hm2,平均单产11250kg/hm2。烟台市1.7hm2平均单产11700kg/hm2,其中海阳市发城镇芦头泉村0.14hm2,平均产量12765kg/hm…  相似文献   

2.
大豆45~50cm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在宾县已有9年试验、示范、推广历史。1991年鸟河乡种植小垄大豆10hm2,平均产量3375kg/hm2,1992年鸟河乡永年村2.7hm2连片45cm小垄双行东农42大豆平均产量3873kg/hm2,较70cm大垄增产31.7%。一般45cm小垄大豆产量3000kg/hm2,70cm大垄产量2250kg/hm2,前者比后者增产33.3%,增收1950元/hm2左右,新增成本750元/hm2(包括种子费、肥料费、播种用工费),纯增收1200元/hm2。1997年…  相似文献   

3.
湘南冬闲稻田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黑麦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通过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小黑麦产量。通过3年试种,筛选出产草高,抗性好,生育期适中,耐寒耐瘠薄,适应湘南冬闲稻田大面积种植的小黑麦品种OH1621和H1881,OH1621适时早播(10月29日播种与11月18日播种比较)可使小黑麦增产鲜草19386kg/hm^2,增幅为115.2%;有机肥、无机肥配合(NPK+M)比单纯化肥(NPK)10765.5kg/hm^2,增幅49%.比单施有机肥(OM)增产鲜草11605.5kg/hm^2,增幅55.0%。  相似文献   

4.
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中丘区“麦/玉/苕”模式玉米的播种期,栽植密度和氮化肥用量对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郑单14在育苗移栽,地膜栽培条件下产量6.7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的:播种期3月5-15日,栽植密度6.4-7.0株/m^2,氮化肥用量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陕354高产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锟  裴阿卫 《作物学报》1998,24(6):930-934
本文通过分析密度试验和高产示范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陕354小麦新品种具有9000kg/hm^2以上的产量潜力;获得9000kg/hm^2以上产量结构为:亩穗数40万,穗粒数40粒,千粒重40g;产量因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要夺得高产900万/hm^m^2,最高总茎数1200-1350万/hm^2,有效穗数525-600万/hm^2,应着重把冬前群体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增加冬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桂顶5号玉米品种桂顶5号由广西玉米研究所育成,于1994年8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省区试4587kg/hm2,比对照南校8号增产5.4%,生产试验4600.5kg/hm2,比对照桂顶4号增产7.57%,1993年在广西7个...  相似文献   

7.
豫薯10号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 ̄97.5kg/hm^2,密度为49290 ̄59145株/hm^2。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以来,我市每年都采用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栽培方法培创小面积夏玉米超高产试验田,其中,1996年全市有5处0.45hm2夏玉米平均产量达到了13500kg/hm2;1997年在上述地块继续进行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虽然在玉米生育过程中,遇...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0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势、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在施用氮182.25~216.9kg/hm^2、2O586.04~101.28kg/hm^2、K2O236.25~261.9kg/hm^2,密度为2.74~2.95万朱/hm^2的条件下,可获得5625kg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8我场1993年引进示范种植110hm2,平均产量达到78225kg/hm2,较其它品种增产13%。1996年有21hm2实收达到8025kg/hm2。该品种由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选育,1992年8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