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利用欧共体参比司提出的BCR连续提取法,探讨了重金属Zn,Cu,Pb,Cd在农田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及迁移风险。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有机肥对重金属向下迁移影响不大,淹水9个月后,Zn,Cu,Pb,Cd从表层土壤(0-20 cm)向下迁移了约2 cm,集中于20-22 cm土层,不易对深层土壤造成污染。添加有机肥后,0-10 cm土层中Zn,Cu,Pb,Cd的酸溶态比例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可还原态比例却随之升高,表明有机肥对重金属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此期间,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两者百分比之和在各元素中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废渣及炼锌区附近污染土壤剖面的Pb、Zn、Ed的分布特征。[方法]在废弃地上和废弃地附近耕地各选择1个点进行分层采样.在每个剖面的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采集3个样品,采用客土法进行复垦,在废弃地上设计10个处理,进行废渣重金属迁移模拟试验,研究废渣中Pb、Zn、Cd迁移规律。[结果]废渣表层Pb、知、CA分别为3453、5678、23mg/kg,废渣剖面上重金属含量基本一致。冶炼区附近表层土壤Pb、Zn、CA分别为325、523、9.6mg/kg,污染重金属向下逐渐迁移。废渣重金属向上层土壤没有明显的迁移。Pb向下层土壤几乎没有明显迁移,Zn和Cd向下层土壤有明显的迁移,Cd的迁移性最大。[结论]隔离层能有效控制废渣重金属向下层土壤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典型污灌区——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沈抚灌区自20世纪末停灌后不同时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相关文献报道后,沿灌渠主干以行政村为单位布设取样点28个,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数理统计法、空间插值法等研究了重金属元素Cd、Pb、Cu、Zn在灌区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污染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农产品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为:Cd 0.60 mg·kg~(-1)、Pb 38.76 mg·kg~(-1)、Cu 22.39 mg·kg~(-1)、Zn 57.64 mg·kg~(-1),其中Cd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与文献报道该灌区近15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相比,土壤中Cu、Zn含量明显降低,而Cd、Pb含量并无显著变化;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属于轻微污染;Cd、Pb在玉米中残留浓度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值,对人摄食途径存在健康风险,尤其是Cd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以红壤稻田和红壤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材料,对长期施肥后土壤Cu、Zn、Pb和Cd的含量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常规农业管理条件下农田重金属污染提供更多可靠及有用信息。结果表明:红壤稻田土壤Cu、Zn、Pb含量分别为27.2~34.4、83.8~96.1、41.0~62.0 mg·kg~(-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Cu、Zn、Pb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Cd含量为0.49~1.04mg·kg~(-1),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红壤旱地土壤Cu、Zn、Pb全量范围分别为34.6~88.3、79.4~173.7、56.7~81.1 mg·kg~(-1),其中施加有机肥处理的土壤Cu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Cd为0.14~1.35 mg·kg~(-1),超标率为42.9%。通过红壤稻田和旱地各处理土壤Cd有效性比较,施用猪粪旱地(33.8%)高于稻田(23.9%),而施用化肥旱地土壤Cd有效性最高处理(NP 14.8%)低于稻田最低处理(NPK 31.2%)。从红壤稻田和红壤旱地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看出: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还田未见明显的重金属积累,但施用猪粪处理的土壤中Cd有显著积累。红壤稻田施用Ca肥可明显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施用猪粪在增加土壤Cd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旱地红壤C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三峡库区蓄水位从175m回落至163m后的云阳段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含量与剖面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Cu、Zn、Pb、Cd和Cr的含量分别为58.09mg/kg、108.93mg/kg、15.18mg/kg、0.46mg/kg和71.81mg/kg。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呈规律性变化:0~10cm土层Cu、Cr和Zn含量高于10~20cm土层,而在干湿交替处Zn、Cr含量却表现为0~10cm土层低于10~20cm土层;Pb和Cd剖面分布特征均呈现出0~10cm土层含量低于10~20cm土层,而在干湿交替处呈相反趋势。研究区不受Pb污染,而受Cd、Cu、Zn和Cr不同程度污染,尤以Cd污染最严重,甚至超出三峡库区土壤背景值3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某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了蓝田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甩地积累指数法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水平方向上,距冶炼厂100m处的表层土壤污染最重,Pb、Zn、Cu、Cd含量均严重超标,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833、0.630、2.510、36.349倍.随着距离的增大,重金属含量大体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分布状况;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从表层到深层递减,0-35cm范围各层含量变化幅度较大,35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从地积累指数来看,表层土壤和剖面土壤各样点的主要污染因子为Pb和Cd,Pb为中-强度污染,Zn和Cu为中等程度的污染,Cd已达到强-极严重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运煤铁路两侧(NE向和SW向)重金属分布特征。方法以淮北某矿的一段运煤铁路为例,运用Excel软件对Zn、Pb、Cd、Cr、Ni、Cu 6种重金属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运煤铁路土壤重金属含量值最高的是Cr,其在NE、SW向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1~76.8 mg·kg~(-1)、56.7~69.8 mg·kg~(-1);含量值最低的是Cd,其在NE、SW向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7~0.32 mg·kg~(-1)、0.25~0.29 mg·kg~(-1)。Cd、Pb、Zn的峰值点位于距离路基15 m处,而Cu、Cr、Ni位于35 m处;NE向重金属含量整体大于SW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uCdCrPbNiZn。结论重金属元素沉降距离及NE、SW向含量不同与重金属元素颗粒大小及采样区主导风向有关。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集并分析测试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研究土壤Zn、Cu、Pb和Cd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现状进行评价;并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Zn、Cu、Pb和Cd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的土壤样品受到重金属轻度污染,污染因子主要为Cd.土壤中Zn和Cu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和Cd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酸可提取态所占的比例最高,Zn、Cu、Pb和Cd非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全量的增加而增加,Zn、Cu、Pb和Cd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Pb.人类活动已导致该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中Zn、Cu、Pb和Cd的明显积累,且土壤重金属明显向深层迁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吕梁某焦化厂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在焦化厂内和周边农田共采集了60个土壤表层(0~20cm)样品,检测分析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厂区内土壤重金属Zn、Cd、Cu、M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91 mg·kg-1、0.37 mg·kg-1、46.26mg·kg-1、429.98mg·kg-1、0.16mg·kg-1、11.60mg·kg-1,厂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3.57mg·kg-1、0.24mg·kg-1、37.99mg·kg-1、362.23mg·kg-1、0.11mg·kg-1、11.74mg·kg-1,厂区周边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厂区内土壤。除Zn和Mn外焦化厂内和周边农田土壤中的Cd、Cu、Hg、As平均含量均高于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5%的样品中土壤Cd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属轻微污染,其余为未污染,土壤都属清洁水平;以山西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说明该研究区土壤有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宜兴地区水稻土Pb Cd Cu Zn污染及垂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宜兴地区34个采样点水稻糙米和不同土层(0~20、20~40、40~60和60~80 cm)中Pb、Cd、Cu和zn含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表层和糙米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同时分析4种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糙米中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水稻土表层Pb、Cd、Cu和zn的平均含量都处于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属于清洁(安全)等级;糙米Pb、cd、Cu和zn的平均含量也都处在未污染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也属清洁(安全)等级.水稻土Pb和cd的剖面分布属于表层富集型,表层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下层跟母质有关;Cu和Zn的剖面分布同属均匀分布型,表层含量略高与人为因素有关,20~40cm和40~60 cm含量略低,可能是因为水稻的吸收作用,60~80 cm含量比上层都稍高,主要是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糙米中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Zn(0.282)>Cd(0.234)>Cu(0.198)>Pb(0.014);糙米Pb、Cd、Cu和Zn的含量与土壤表层相应元素的全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5、0.925、0.939和0.957;糙米中Cd与Cd/Zn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837),糙米Cd/Zn比为0.002,远低于临界值0.015.  相似文献   

11.
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壤地理信息系统中套合采样方法布置剖面点5个,对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地区各层土壤中Zn、Cd、Cu、Pb、Cr、Ni的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改进了计算重金属迁移率的公式.结果表明,表土层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20cm以下土层的重金属含量,体现强烈的表聚性.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土层深度形态分布是不同的,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交换态Cd、Pb含量明显下降,残渣态Cu、Cd和Pb的比例则明显提高.同一剖面点CA的迁移率明显高于其他元素,而Pb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较差.所有元素迁移的深度均未达到60~80cm.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典型县级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典型县级市(常熟市)部分企业周围农田土壤中(Cr、Cu、Zn、Pb、As、Hg和Cd)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耕层土壤(0 ̄20cm)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亚耕层(20 ̄40cm),说明在耕层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富集趋势。总体上看,常熟市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是西南部较东北部高。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调查区域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Hg>Cu>Cd>Zn>Pb>As>Cr。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可以看出,综合污染指数为0.93,属警戒等级,表明调查区域土壤尚清洁。  相似文献   

13.
苏南某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江苏南部冶炼厂周边污染的水稻田,采集耕层0~15cm的土壤,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Pb、Hg、As、Zn、Cu的污染程度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Cd、Pb、Cu、Zn、Hg的全量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由东北向西南扩散的趋势,As则是由西北向东南扩散。6种重金属中Cd、Hg的污染范围相对较大,Zn的污染范围最小。DTPA浸提的6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都是距污染源距离越远而越少。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39.27,污染程度已超过5级,为重度污染,其中Cd、Hg污染最为严重,含量范围分别为3.98~44.58mg·kg-1、0.36~2.01mg·kg-1,As为中度污染,Pb、Cu、Zn则为轻度污染,说明研究区域农产品安全生产存在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螳螂川流域农田土壤-作物进行网格法布点采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元素含量,分析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在农田作物系统中的富集效应,为该区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螳螂川流域土壤中Cu和Cd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55和0.68,属强变异程度;土壤Cd含量平均达到4.27mg/kg,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顺序为Cr>Cd、Zn>Pb。并且油菜中Cd、Cr、Cu和蚕豆中Cu与土壤中的背景值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Zn-Cd、Zn-Pb、Cr-Cu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从土壤重金属结构和空间分布来看,五种重金属Cd、Cr、Pb、Cu、Zn的浓度梯度与周围的企业有关,说明螳螂川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研究结果对合理规划工业区的农作物类型,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某农灌蔗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广西某农灌甘蔗产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为甘蔗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合理种植及确保甘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某农灌甘蔗产区蔗田26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Cd、As、Pb、Cr、Cu、Zn和Ni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蔗田重金属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蔗田土壤Cd、As、Pb、Cr、Cu、Zn、Ni 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6、10.3、23.7、55.9、17.8、33.7、18.9 mg/kg,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得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As〉Ni〉Cu〉Pb〉Cr〉Zn。【结论】该农灌蔗区蔗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枇杷园重金属污染指数与降污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建  林力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56-5858
[目的]了解枇杷园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降低污染指数的栽培技术。[方法]以福建莆田解放钟枇杷为试材,用梅花形采样方法随机采集莆田GAP基地果园和对照果园20 cm下的表层土壤样品,统计分析土壤中As、Hg、Pb、Cu、Cd、Zn等6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计算综合污染指数,依据GAP要求进行评价。[结果]GAP基地果园未受污染;对照园土壤As、Hg、Pb含量未超国家GAP标准,土壤Cd和Zn均属于极严重污染级;Pb属于污染清洁级;Cu含量属于轻度污染级。根据对污染源的调查,研究提出降低污染指数的栽培技术。即,施用化学改良剂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采用生物技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等。[结论]该研究为绿色枇杷、GAP枇杷基地选址和制定SOP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细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由于长期接纳沈阳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细河水质和周边土壤污染严重。2015年10月采集细河流域农田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34份,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d、Ni、Cr、Zn和Cu的含量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评价,首次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对该地区8种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方法学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细河流域农田土壤中Hg、As、Pb、Cd、Ni、Cr、Zn、Cu含量范围分别为0.04~1.85、4.80~11.70、10.80~36.70、0.09~1.50、22.30~47.40、19.60~104.00、71.40~242.00、31.20~105.00 mg·kg~(-1),其中Hg、Cd、Zn、Cu、Ni和Cr含量均值是沈阳市土壤背景值的3.80、2.50、2.04、2.03、1.14倍和1.02倍,Cd、Cu和Hg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样点比例分别为48%、9%、9%。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4.52和2.96;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4.13,说明研究区域总体为重度污染。PMF模型解析出重金属污染来源有:工业污染源贡献率36.5%,交通污染源和大气沉降综合污染源贡献率23.5%,农业污染源贡献率20.8%,自然成土母质源贡献率19.2%。  相似文献   

18.
辣椒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性,辣椒产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对区域辣椒绿色生产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选择全国著名的地方特色辣椒产地贵州省百宜镇作为研究区,采集该区辣椒耕地表层(0~20cm)土壤样品125个,分析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质量分数,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Cr,Pb,Cu,Cd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16.50,73.11,55.76,33.53,0.45mg/kg,除了Cd元素,其余4种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从空间分布看,土壤Cd,Pb,Cr,Cu和Zn质量分数研究区北部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以国家二级限量值为评价标准,研究区96%以上的样点土壤Pb,Cr,Cu和Zn污染均属于安全级别,79.2%的样点土壤属于Cd轻度污染级别,5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轻度;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Cr,Zn,5种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度.目前,百宜镇辣椒地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污染程度较轻,潜在生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基本不会对当地的辣椒种植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郊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通过田间采样方法,对长沙市郊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O~20cm表土共计290个样品中Cu、Cd、Pb、Zn、CT、As、Hg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个肥力指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d、Pb、Zn、As4种元素含量红菜园土高于冲积菜园土,Cr和Hg则是冲积菜园土高于红菜园土,Cu在两种菜园土中含量相当;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两种菜园土壤均以Cd元素的最大。两种菜园土中cu与cd、Ph、zn,cd与Pb、cr,Ph与zn之间均表现为显著以上正相关关系;而Hg与cu、cd之间不表现相关关系;重金属元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冲积菜园土多于红菜园土。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肥力指标之间均能建立一定回归方程,且达显著以上水平;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