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80年代,我市的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51.6%,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26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的13.8%。自1990年起夏蚕的饲养量便直线下降,到1997年夏蚕年平均饲养量为春蚕饲养量的22.3%,每亩桑田饲养夏蚕0.13张,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量仅为7.05%。与80年代相比,8年时间夏蚕饲养量、每亩桑田饲养夏蚕张数、夏蚕茧产量占全年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2.
目前,家蚕饲养形式以分户饲养为主.蚕农由于计划不周往往导致叶种不平衡现象和缺叶现象较为普遍,使蚕儿饥饿上蔟,从而影响到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收入.针对以上情况,特设计以下试验,以探讨五龄期缺叶对蚕茧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蚕茧干燥     
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因蚕品种、蚕期、产地、饲养及上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对蚕茧干燥而言,疑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蚕茧各自的特性进行分别处理。但现实的状况是,在短时间内大量入库的蚕茧必须进行统一的处理。最近,原料小庄口化,加上茧质下降,要确定出适合各种各样庄口的处理条件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5.
李绍陶 《蚕桑通报》1995,26(4):54-56
对中秋蚕饲养春用蚕品种的认识奉化市林业局李绍陶在夏秋期科学地选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是提高夏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全年夏季和晚秋的自然条件、桑叶叶质方面分析,仅次于春季,所以我市从70年代开始正在实行一年饲养5期玉...  相似文献   

6.
蚕业生产早在20年代就开始利用一代杂交种,对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蚕业生产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又推动了蚕种生产的发展。解放后,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主要集中在专业蚕种场,少量的原蚕区种场,原蚕饲育也都是集体饲养,因此比较容易管理,也易于...  相似文献   

7.
<正>提高蚕茧产质量水平需要综合配套措施,采取合理的饲养技术是一个重要条件。从收蚁到上蔟,其经过天数有长有短,在春蚕  相似文献   

8.
董发祥 《蚕桑通报》1989,20(4):59-61
提高蚕茧质量,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认真贯彻“优质优价”政策,合理评茧,是促进茧质提高的先决条件。当前应当从改进评茧方法着手,同时采取提高茧质的相应技术。主要是: 一、饲养优良蚕品种蚕品种是决定茧质优劣的内在因素。推广优良蚕品种对提高蚕茧质量、产量和茧丝  相似文献   

9.
陈晟  苗道平 《江苏蚕业》2000,22(2):31-32
小蚕饲养好坏是决定蚕茧是否丰产、稳产的基础,而养好小蚕的关键在于能否组织好小蚕共育。见当前小蚕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1共育规模萎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集体为主的共育体系基本解体。我县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由上级投资扶持,在全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蚕共育体系,全市平均小蚕共育率曾一度达到95%以上,但在蚕桑低潮中,共育体系几乎全面崩溃,大多数共育室被改作它用或无力维修而破陋不堪,致使散发种大量存在,小蚕共育率降到30%左右,蚕茧产量也由共育高峰时全年平均35公斤/张下降到27公斤/张。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吴蔼如 《广西蚕业》1998,35(2):68-69
夏秋蚕饲养,在我国蚕桑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我省夏秋期间,气候高温多湿,有利于病原菌滋生与繁殖。因此,蚕病发生较多,影响蚕茧产量的稳定和提高。此期间,也正是桑树病虫害发生及危害严重的季节,桑叶虫伤多,叶质差,易老化,加之有些虫粪会诱发蚕病。  相似文献   

11.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7,44(3):72-73
(接2007年第2期科普版)四、小蚕的饲养俗语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可见养好小蚕的重要性。小蚕是整个蚕期的基础,饲养管理好小蚕,小蚕生长发育良好,蚕体健康,大蚕期才不易得病或少发病,这是蚕茧高产  相似文献   

12.
宋惠定 《蚕桑通报》1991,22(4):14-15
要获得蚕茧高产必须注重叶丝转化率。即从桑叶收获到贮藏的各个环节中,从食下桑叶到转变成丝的物质代谢过程中,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除充分利用桑叶的质和量以外,饲养温度、饲养技术,上蔟及蔟中管理都是促进叶丝转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叶夏裕 《中国蚕业》2009,30(2):120-122
5 大蚕饲养 大蚕与小蚕在生理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饲养大蚕时必须要掌握其生长发育的规律与特点。大蚕期是摄取营养增长蚕体和生成丝蛋白的时期,也是决定蚕茧产量高低、质量优劣的关键时期;同时,大蚕期又是需要桑叶、劳力、蚕室和蚕具最多的时期。人们根据不同的设备条件,可采取不同的饲育形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既可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又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蚕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保证大蚕健康无病生长和提高蚕茧形成率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阐述了大蚕饲养技术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原蚕区提高蚕种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是生产资料,属有生命的特殊商品,也是蚕茧丰收的基础。蚕种生产计划性强,少则缺种,致使蚕茧减少;多了则浪费桑叶,过期作废,毫无价值。而且蚕种也是蚕业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及效益,从而也影响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养蚕积极性。但是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除原蚕种的质量、原蚕的催青处理、原蚕的饲养、制种等属主要因素外,其它与蚕种保护、  相似文献   

16.
蚕茧是家蚕饲养的主要目的,对同一个蚕品种而言,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幼蚕饲养技术、叶质、上蔟管理等诸多方面.相比之下,上蔟管理对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没有前二者重要,因而在实际生产中特别重视前二者,后者往往得不到重视,疏于管理.  相似文献   

17.
蚕茧产量的高低,不仅与单茧重量有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张种头数,故在饲养过程中防止小蚕、伏(桑夷)蚕和遗失蚕的发生是提高张种单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桑蚕大蚕期是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丝腺发育成长和合成丝物质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为了夺取蚕茧的丰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蚕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大蚕期是指从4龄开始饲喂桑叶至5龄后期上簇结茧的阶段。为了保证大蚕生长健康,实现蚕茧优质、高产,需要根据大蚕的生理特点及其生长发育规律,营造适宜大蚕生长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为此,笔者结合桑蚕饲养实践经验,从调节气象环境、坚持良桑饱食、扩座除沙、注重眠起处理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方面介绍了大蚕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明广 《广西蚕业》1995,32(1):24-26
我县木薯蚕生产在南宁地区行暑的关怀下,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亲临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 、群众和蚕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开发木薯蚕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蚕茧产量和推广饲养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丝绸绢纺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