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给予吞咽干预及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运用GUSS评估脑梗死患者,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干预和康复护理。结果:59例中存在吞咽障碍者36例,占61%。经过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出院前GUSS评估,20分者48例,15~19分者9例,10~14分者2例,无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病例。结论:床边GUSS评估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个性化、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降低误吸、营养不良等风险发生,对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38例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内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吞咽生物理疗仪常规操作方法与改进后操作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有效率88.3%,对照组7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后更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重塑吞咽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微创血管清除术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112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配合与护理的方法与作用。方法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82例的患者,均施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按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段给予相应的配合与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均于静脉麻醉下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6min内均清醒,且无恶性记忆。其中1例术中心率减慢至52次·min-1,经静脉给予阿托品0.4mg后得到纠正;2例出现呛咳,经追加丙泊酚后呛咳消失。本组患者无呕吐误吸、严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项舒适化诊疗技术,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与围术期的护理对保障操作安全实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于延髓背外侧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经颅脑磁共振检查证实为延髓背外侧卒中的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电针治疗每日1次,双休日停治疗,共治疗15次,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及电视荧光透视吞咽功能研究(VFSS)分值变化。结果 5例患者经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症状减轻,与治疗前比较SSA总分降低而VFSS总分升高。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延髓背外侧卒中患者的咽喉肌收缩力,从而改善患者吞咽障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吞咽障碍即给予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即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 vs 20.0%,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半夏泻正汤治疗胃炎40例,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长者为6年,最短者为10个月。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与其他常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辅以人工检索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过刊资料库,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病例数2 55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治疗组对吞咽障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Z=12.51,P<0.000 01),且治疗组在改善MBI评分、SWAL-QO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上无明显优势,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现代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8年3月至1982年12月,运用奥林巴斯GIF-KGIF-P_2GIF K_2纤维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疾病共2381例次。其中胃体、底、窦均具备活检资料者470例。大量病例检查中,发现胃底穹窿部粘膜正常与异常所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组39例(简称康复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组39例(简称对照组) ;用洼田氏咽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为观察标准,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外,康复组施行了以早期强化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按洼田氏饮水试验,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障碍程度之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训练4周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5 )。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康复组训练4周后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 5、9、3、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5、10、9、5例,康复组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H c=6 .32 3,P<0 .0 5 )。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操应用于脑出血术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脑出血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吞咽训练护理、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日3餐前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操训练。按照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训练后4、6周,干预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操可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准确度高 ,可达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我院自 1 980年 9月至 1 999年 9月 1 9a间经用GIF- XQ30 、GIF- SP1 0 及 GIF- P2 0 等型号胃镜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 48例行胃镜检查 ,结果阳性者 38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8例阳性者中男 2 7例 ,女 1 1例 ,男女之比为 2 .5∶ 1 ,均为学龄期儿童。症状 :上腹疼痛 2 0例 ,呕血便血 2 1例 ,食欲下降1 9例 ,贫血 7例 (1个病例可有 2种以上症状。)1 .2 胃镜结果消化性溃疡 2 3例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2 1例 (1 2例溃疡发生于大弯侧 ,9例发生于…  相似文献   

14.
高校职工脂肪肝发病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已成为常见病。为探讨脂肪肝在高校教师中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对湛江市两所高等院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并对其发病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1]。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受检人员784人,其中男420人、女364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8年至1991年对22例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胃中段血管阻断术。现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5~58岁,其中25~28岁2例,40~58岁20例,17例病人均具有肝硬化的临床特征,5例术前急诊胃镜检查确诊,手术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并经肝活检证实为肝硬化。肝硬化病因包括酒精性9例、肝炎  相似文献   

1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处理紧急出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发现生长抑素(施他宁商品名)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满意。本组用该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30例患者均有明确肝硬化史,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曲张静脉处有血痂和红色征。本组病例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应用施他宁者为治疗组;应用垂体后叶素者为对照组。治疗组14例,男12例,女2…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碱性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后引起的胃粘膜病变。我院于1993年6月至1996年9月,在1300例胃镜检查中,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150例占11.5%。现将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至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0例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7岁,平均34.3岁。合并十二指肠疾病106例,胃次全切除术后5例,慢性贫血10例,慢性食道炎3例,无合并症26例。1.2临床表现本组150例中,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腹胀伴暖气114例,夜睡难眠65例,恶心40例,呕吐10例,体重下降6例。1.3内镜与病理150例在内镜下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科手术中胃肠道吻合的质量,减少胃肠道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出现,本组自1997年5月~1998年6月间,对所收治的46例患胃、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疾病病人,施行胃大部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术后,在胃空肠吻合中采用直针分层连续缝合技术.术后对上述病例定期复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穴位电针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穴位吞咽-摄食管理联合电针刺激或单用吞咽-摄食管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电针刺激联合吞...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患者的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胃肠动力紊乱,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便秘甚至腹泻。红霉素和吗叮啉合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文献报道不多,为此,我们作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45例患者的诊断标准基本与吴本俨[1]所列的5项相同:(1)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史;(2)明显腹胀、恶心不伴有胃石形成;(3)胃镜检查无胃粘膜损伤或幽门梗阻,肝功能正常;(4)可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X线检查证实餐用4h仍有不透X线标志物存留,即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