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集福建省6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冬季逐日极端最低气温气象观测资料、站点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离海距等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2Td≤0℃、-3Td≤-2℃、-4Td≤-3℃、Td-4℃)发生频次P空间分析模型,根据荔枝寒(冻)害评价指标,对福建荔枝种植区进行区划。结果表明:⑴福建荔枝种植区可分为最适宜区(微寒害区)、适宜区(轻度寒害区)、中等适宜区(中度冻害区)、不适宜区(重度冻害区),其中最适宜区、适宜区划区结果与实际荔枝种植分布较吻合;⑵福建荔枝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诏安至福清的东南沿海平原地区,适宜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平原与丘陵过度地区,中等适宜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以西的闽中、闽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7,(6):321-325
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存在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了推进福建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筛选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从国内3个马铃薯育种单位引进9个马铃薯品种(系),以‘紫花851’为对照,在福州地区开展新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1号’和‘东农311’均无缺苗现象,其中‘鄂薯11号’的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高4.43个百分点,产量较对照品种高17.87%;‘东农311’虽然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低4.27个百分点,但产量表现较突出,较对照品种高33.71%。因此,‘鄂薯11号’和‘东农311’适宜在福州地区种植,可进一步筛选成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春露地马铃薯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薯5号为对照,采用春播方式,在郑州对引进的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中薯7号、中薯8号和中薯12号产量增长13.30%~30.59%,中薯8号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极显著;中薯10号,中薯11号,中薯13号略有减产或持平;中薯14号和中薯6号与对照相比提早上市10~12 d,且中薯6号红皮红肉,作为特色马铃薯,适宜郑州市区种植。中薯9号、彩薯、2197、冀张薯5号和D519与对照相比减产13.46%~50.13%,且彩薯和2197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适宜郑州市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漳浦县官浔镇康庄区域自动站2014-2017年气象资料,以及2014-2017年3年间冬季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对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间3个气象因子与产量呈正相关。从而在栽培管理技术上提出有针对性地利用气象因子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会宁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我们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熟性、产量和抗病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达极显著,特别是庄薯3号、河薯3号、陇薯6号的产量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品种青薯168,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对照,可做为会宁半干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定量灌水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特性的影响。以水分和品种为影响因素,水分5水平,品种2水平,采用裂区设计,重复3次,以外源水分补给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在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其水分利用效率,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结果表明,外源水分补给能提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庄薯3号’产量增幅在6.2%~18.6%,苗期外源水分补给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苗期外源水分补给50 mm具有超补偿效应,外源水分补给10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量定额外源水分补给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外源水分补给高于薯块膨大期。‘大西洋’对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薯块膨大期由于降水影响,烂薯的比率增加。马铃薯在苗期灌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而薯块膨大期水分的需求较敏感,水分过多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
马同富  牛峰 《中国马铃薯》2002,16(5):315-316
1 马铃薯生产现状1 1 生产条件阜阳市地处黄淮平原南端 ,跨湿润、半湿润气候交界线 ,气候温和 ,季节分明 ,雨量适中 ,光热资源丰富。主要表现 :一是降雨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 ,有利于幼苗生长和块茎的膨大 ;二是气温适宜马铃薯各个阶段的生长 ,有利于各时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要求 ;三是光照条件有利于幼薯的形成和块茎膨大 ;四是土质及土壤肥力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平衡需求。1 2 生产状况1 2 1 品种利用70~ 80年代 ,我市界首县是全国四大马铃薯生产县 ,界首马铃薯原种场承担着全市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种薯繁育和配套栽培…  相似文献   

9.
龙岩市百香果气候适宜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岩市7个地面观测站和1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2017年5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龙岩市百香果气候资源要素回归分析模型,制作年平均气温、3-11月日平均气温为18~22℃的平均有效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各个气候指标的评分和权重。叠加龙岩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GIS生成百香果在龙岩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龙岩市的东部年降水量丰沛,日照充足,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多,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西南部虽然降水丰沛,但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明显较差,年平均气温达到适宜百香果种植条件的区域较小,属于次适宜区。西北部温度、光照、降水条件都不利于百香果的生长,不适宜种植百香果。结合田间考察,该研究的百香果气候适宜性区划与实际情况相符,对于充分合理利用龙岩气候资源、减少百香果种植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春季多膜覆盖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5,(4):213-216
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气候特点,总结出马铃薯多膜覆盖高效栽培模式和各种植区域适宜品种及相应茬口安排,为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科学种植提供依据。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适用于河北省二季作区大部分地区;粮区可以复种夏玉米,棉区可套种棉花,或复种夏播棉;山区可以套种夏玉米。马铃薯拱棚覆盖种植模式,适宜菜区倒茬种植,比地膜覆盖可提早10 d播种、收获,下茬可复种粘玉米+秋菠菜。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比地膜覆盖提前20 d播种、收获;下茬可以复种大葱+大白菜,适宜菜区应用。马铃薯三膜覆盖极早熟种植模式,比地膜覆盖提前30 d播种、收获,鲜薯价格高,效益可观,适宜菜区应用;下茬复种黄瓜+大白菜;大葱+大白菜;越夏番茄+大白菜。  相似文献   

11.
以黄羊镇土壤图、黄羊镇土地利用现状图、黄羊镇行政区划图和黄羊镇地貌类型分区图叠加形成适宜性评价的甜菜适宜性管理单元总图,选取研究区内对甜菜生长影响较大,并且具有区域空间变异明显、时间序列上相对稳定特征的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拟合各个因子隶属函数,应用层次分析法,在GIS软件中,通过累计分析计算,将研究区内耕地适宜性划分为3个等级。结果表明:黄羊镇甜菜生产适宜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拔、有效土层厚度、坡向、年降水量、有机质、质地、≥10℃积温和有效磷。其适宜性等级分别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12955.5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适宜区面积为6779.8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不适宜区面积为814.5 hm~2,占总面积的4%。  相似文献   

12.
选取武威市永昌镇为研究区域,运用GIS软件,挂接永昌镇的甜叶菊种植相关因子数据,通过选取评价因子,建立层次模型,拟合隶属函数,采用累加法计算研究区甜叶菊的适宜性区域面积。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甜叶菊生产适宜性的影响程度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溉保证率、精准施肥覆盖率、剖面构型、全氮、地块平整度、障碍层厚度、有效磷、海拔;永昌镇甜叶菊种植不存在不适宜区域,适宜性为3个等级,适宜性综合指数(IFI)区间分别为0.5569、0.5569~0.2369和0.2369,高度适宜等级区域面积为2338.25hm2,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65.93%,适宜等级区域面积为923.05 hm2,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26.03%,勉强适宜等级区域面积为285.32 hm2,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8.04%。  相似文献   

13.
在日光温室中 ,以蛭石为无土栽培基质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直接移栽 ,生产微型薯 ,通过炼苗提高成活率 ,调控温湿度促壮苗 ,及时培土提高结薯率 ,水肥适宜促薯块膨大。平均单株结薯率达到 4 2粒 株 ,由于长期生长 ,单薯重增加到 6 8g ,提高了脱毒薯 1~ 2个等级 ,试管苗直接结薯不仅解决了扦插伤口二次污染的问题 ,而且产量提高了 4 9 6 9% ;效益提高了 16 9 15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产量高、抗晚疫病性能好、适宜宁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西吉县对23个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庄薯1号’、‘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3号’等品种高产、抗病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产量在1 000 kg/667 m2以上且抗性较好的品种依次是:‘晋薯14号’、‘宁薯4号’、‘晋薯15号’、‘宁薯13号’、‘同薯23号’、‘克新17号’,适宜做轮换品种。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病情指数和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马铃薯高产抗黑痣病品种的引进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4):199-201
为筛选出在甘肃陇中温寒半湿润区适宜种植的高产抗黑痣病马铃薯优良品种,对引进的19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和抗黑痣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7号’、‘庄薯3号’、‘青薯9号’、‘心里美’、‘丽薯6号’、‘丽薯7号’和‘陇薯8号’7个品种的马铃薯产量高,产量在37 500~62 100 kg/hm2之间;黑痣病病薯率在0~10.64%之间、病情指数在0~3.83之间,是适宜在陇中温寒半湿润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3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块茎增长期进行分期取样,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状况进行比较,以摸清不同品种的块茎形成特性,为特定品种配套适宜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3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延薯4号的产量最高,薯块膨大早,商品薯率高;东农309的产量其次,薯块膨大较早,商品薯率较高;克新13号的产量最低,薯块膨大偏晚,商品薯率中等;但3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量和干物质含量相近,均为结薯数量适中、干物质含量中等的中晚熟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配套栽培技术,以保证各品种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指标体系,利用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6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统计方法,设定概率分布<80%为适宜指标界限,确定大豆适宜气象指标,包括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划分的5个区域和全省大豆关键生育期月适宜气象指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设计,探讨大豆发育期气象适宜指标对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适宜气温和需水指标月变化趋势相似,7月最高,5月和9月最低,适宜日照时数指标5月最高,9月最低;北部地区月适宜气温指标最低,西部地区月需水指标最高,而东部地区月日照指标普遍低于其它地区;比较大豆各发育阶段适宜指标,适宜气温指标在结荚期最高,开花期和鼓粒期次之,出苗期和成熟期最低;适宜需水指标在开花期最高,鼓粒期次之,出苗期最低;适宜日照指标在成熟期最高,开花期次之,结荚期最低;分期播种试验表明,最满足适宜气象指标的播期,大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1 前 言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划中,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属于春播马铃薯不太适宜区,大多数地方的气候不适宜春播马铃薯的种植,少数较凉的高山区,虽有零星种植,但结薯少,薯形小,产量较低。一些专家认为,在有耐热品种和热带地区推广马铃薯栽培技术成熟情况下,可适当发展秋(9月-翌年1月)、冬(12月~翌年4月)季马铃薯栽培。据1992年统计,全区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约1万多hm~2,平均单产约6.7t/hm~2;其中冬马铃薯面积约占43.8%,平均单产不到6.3t/hm~2。近年全省面积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本区马铃薯种…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植棉区棉薯连作适宜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鄱阳湖植棉区棉花与马铃薯连作的马铃薯品种,以荷兰15号为对照品种,对6个参试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植株性状、薯块性状、外观品质、产量性状以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薯3号产量最高、各方面性状均较好,中薯5号产量其次、抗病性很强,兴佳2号和荷兰15号均早熟性好、不抗病,大西洋早熟性好、植株生长最弱、产量也比较低,华彩1号为紫色马铃薯、薯个体小、产量也仅是对照的一半。因而,鄱阳湖植棉区适宜棉花与马铃薯连作的马铃薯品种推荐中署3号,赶茬口和早上市可以选择生育期稍短的兴佳2号和荷兰15号,作为特色马铃薯种植可以考虑华彩1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机制着手,结合全国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对各地2—3年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以经济效益之高低衡量各地是否适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而得出:东北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及秦巴山地的中海拔地带为花生覆膜适宜区;黄河流域花生区春花生为临界适宜到适宜、夏花生适宜覆膜区;长江流域花生区为春花生适宜,夏花生不适宜区,东南沿海花生区是春花生临界适宜、夏秋花生不适宜区;海南岛及其他热带区冬花生适宜,其他花生不适宜覆膜;其他地区花生不适宜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