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确定的5个辣椒栽培种为材料,以1个野生种为对照,研究水涝逆境下辣椒根、叶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水涝胁迫下辣椒根的中柱变粗、变扁,导管发达,木质部向心分化速度加快,木质部增多;叶的栅栏组织变薄,叶肉上下表皮细胞变扁,下表皮细胞部分或全部解体。5个栽培种中,CC的根、叶显微结构变化较大,CP的变化较小;而野生种CBY的显微结构变化最小。这表明,CC对水涝胁迫最敏感,CP耐水涝能力较强,野生种CBY的抗水涝能力更强,这2个材料可以做亲本应用于辣椒杂交育种中,以此筛选抗水涝能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细胞胚胎研究进展及研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1958年发现植物体细胞胚胎以来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的细胞学和组织化学等理化特性研究进展,同时还简述了体细胞胚发生时蛋白质、氨基酸代谢,淀粉粒动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酯酶同工酶变化等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栽培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方法,对番茄秧苗在运贮期间光合指标及叶片超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确定了番茄秧苗在运贮期间叶绿素含量、荧光效率、偶联因子活性及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臭椿提取物不同浓度处理油菜种子,观察油菜植株形态变化,将油菜幼苗根茎叶进行切片,制成显微玻片观察,分析臭椿提取物对油菜显微结构的影响,从而探讨臭椿提取物对油菜抑制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油菜幼苗根部均有不同程度出现褐斑、萎缩、根毛减少,且幼苗变得矮小、畸形、瘦弱,叶片枯黄、变薄。细胞显微结构中出现明显变化,液泡形态异常,细胞壁扭曲变形,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质稀疏、内容物较少,导致细胞产生畸形,导管、筛管直径变小,使物质运输等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以而抑制油菜幼苗整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马半腱肌在直流、交流脉冲电流刺激下肌节及纤维、Z 线等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5个不同档次的电压对屠宰后20~60min 内的屠体,实施3min 的电刺激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显微结构差异明显,对照组肌节、肌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中肌节、肌纤维、Z 线的显微形态发生了变化,肌节出现了强直收缩或延展,I 带和 Z 线处产生了撕裂并伴随产生了细胞溶解物。这一结果为电刺激对肌肉的嫩化作用提供了证据,同时也扩展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红掌离体组织培养中获得的再生团块为材料,设计琼脂固定盐胁迫处理方法,对红掌再生团块进行抗盐筛选处理,观察再生团块的变化并统计成活率;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团块变化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研究表明,1.0%~1.5%NaC l培养26~33 d为红掌团块期抗盐筛选的最佳筛选浓度和筛选时间;在试验条件下,团块逐渐变成黑褐色,原有茎叶枯黄,没有或极少有新生芽点;显微结构观察表明,团块芽点变少,但并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核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实验感染兔瘟后不同病期病兔的肝、肾、肺和肾上腺的眼观、组织学和超显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进行的观察发现,这些脏器甚至在潜伏期就有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愈益严重。  相似文献   

8.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水分胁迫对果树叶、根的形态指标及显微结构,叶片气孔行为、光合作用、叶绿素、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变化等生理生化方面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成就,为全面研究果树抗旱机理及进一步的抗旱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7种动、植物纤维的性质、特点及其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动、植物纤维的显微结构各异,据此可以鉴别纤维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身材变矮、弓腰驼背、关节酸痛……年老后,各种身体变化接踵而至,不少都与骨骼变"老"有关。老年性的骨骼退化,主要分为骨骼自身的变化和关节周围的变化,即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以及骨性关节炎,而这两种疾病本身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易遇到的骨骼问题。究其成因,除了与年老造成的生理变化有关外,因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致使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夏成  王哲  张洪友  徐闯  张才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8):1696-1702
 【目的】旨在阐明患脂肪肝奶牛体内代谢、内分泌以及肝和脂肪中3个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对10头患脂肪肝奶牛和10头健康奶牛进行血液指标和肝脂含量的检测,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奶牛肝PEPCK-C mRNA的丰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Lp mRNA和HSL mRNA的丰度。【结果】①脂肪肝奶牛血糖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肝脂(约41.98%左右)和血清AST活性显著增加(P<0.01),血清γ-GT、TBI、CHE显著升高(P<0.05);②脂肪肝奶牛Ins浓度、Ins/Gn明显升高(P<0.05),肝PEPCK-C和脂肪HS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③脂肪Lp 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Lp、NPY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患脂肪肝奶牛存在严重的能量代谢障碍和明显的肝功障碍,体内Ins与Gn、Lp与NPY之间失调,肝PEPCK-C和脂肪HSL、Lp的基因表达减弱,是病牛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Administration of an acutely intoxicating dose of ethanol produc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liver triglyceride and enhanced the peroxidation of liver lipids in rats. Adipose triglyceride and lipid peroxide concentrations were unaltered. Coenzyme Q(4),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ccumulation of liver triglyceride following ethanol intoxication and prevented the peroxidation of liver lipids. These results, which demonstrate the selective ability of ethanol to induce peroxidation of liver lipids, together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oxidants, support the previously proposed hypothesis that peroxidation of liver lipids following ethanol intoxication is a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thanol-induced liver injury.  相似文献   

13.
"肝胆综合症"草鱼血液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对肝脏肿大、变色草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与肝脏正常草鱼相比,肝脏变异组草鱼肝胰脏颜色变淡、甚至变绿;肝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脂肪变性或水样变性,甚至胀亡坏死;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甘油三酯(TG)、肌酐(CRE)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氮(BUN)和胆固醇(CHO)含量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P〉0.05),血糖(UGLU)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性降低(P〈0.05),补体C3、C4的活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肝糖原显著性降低(P〈0.05),肝中脂肪含量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肝脏外观产生变异草鱼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脏也受到一定的损害,同时免疫系统也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4.
富硒鹅肥肝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富硒鹅肥肝对大鼠高脂血症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体重为150—180 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喂养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肥胖模型组、鹅肥肝组(低、中、高剂量)和富硒鹅肥肝组(低、中、高剂量),共8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每天按20 g?kg-1BW灌注蒸馏水;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按10、20、30 g?kg-1BW灌注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灌胃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它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8周后,测定大鼠的成长指标、脂质代谢指标,并做肝脏病理切片分析。【结果】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肾周脂(P<0.05);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肾周脂、睾丸周脂、睾丸周脂率、体脂肪和体脂率(P<0.05)。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的体长显著低于鹅肥肝低剂量组(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脂(TG)的含量(P<0.05),鹅肥肝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P<0.05)以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值(P<0.01),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LDL-C的含量以及AI的值(P<0.05)。富硒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LDL-C的含量(P<0.05)和AI的值(P<0.01);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LDL-C的水平(P<0.05)和AI的值(P<0.01)。与鹅肥肝低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极显著的降低大鼠的AI值(P<0.01)。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LA的活性(P<0.05);鹅肥肝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HL和LA的活性(P<0.05)。富硒鹅肥肝低、中剂量组可以显著的提高LPL和LA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LP的含量(P<0.05);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LA、LPL和HL的活性(P<0.05)。与鹅肥肝低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低剂量组能显著的提高LPL和LA的活性(P<0.05)。与鹅肥肝中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LPL(P<0.05)和LA的活性(P<0.01)。与鹅肥肝高剂量组相比,富硒鹅肥肝高剂量组能显著的提高LPL的活性(P<0.05)。与肥胖模型组相比,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以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修复效果最佳。【结论】鹅肥肝和富硒鹅肥肝均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组织具有明显的修复功能;富硒鹅肥肝的修复效果优于鹅肥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萱草花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小鼠完全随机分为6组,随机定义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及萱草花高、中、低预防组;采用微量酶标法测定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用肝脏右叶匀浆后试剂盒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数据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GOT、GPT和肝脏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肝脏SOD活力较对照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预防给药组和高、中剂量萱草花预防给药组中血清GOT、GPT和肝脏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脏SOD活力较对照组升高;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退行性病变和肝细胞坏死,中药预防组和萱草花预防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试验成功复制了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护肝片和萱草花提取物预防给药对小鼠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凤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64-12266
[目的]建立良好的肝癌动物模型,为人类治疗肝癌服务。[方法]简单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肝癌动物模型。[结果]目前比较常用的动物模型有:Hepa1-6细胞诱发C57BL/6J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采用Hep_G2细胞株建立裸鼠肝癌模型、直接移植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直接注入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免疫重建荷人高转移肝癌SCD鼠模型、其他移植性肝癌模型和基因性肝癌模型。[结论]动物模型是进行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对肝癌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带岩藻黄素对小鼠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肝组织及线粒体中丙二醛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从而考察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岩藻黄素对小鼠脂质体系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岩藻黄素能在自发和诱导条件下抑制肝匀浆液及线粒体中丙二醛的产生,降低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并能减轻肝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且其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这说明海带岩藻黄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重要标志物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ELITEPR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和94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浆中FIB和D-D含量.结果与健康体检正常组相比,各肝病组FIB含量降低,顺序为急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别不显著,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含量升高顺序为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各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分别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IB和D-D含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和D-D可客观地反映肝病的严重程度.这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浓度蝉蜕水提取物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GalN模型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蝉蜕水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共6组。每组小鼠均按每千克体重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3 d,末次给药12 h后,按600 mg/kg腹腔注射10%D-GalN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计算小鼠肝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心肌组织、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升高(P0.01),肝脏、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1),肝组织炎症坏死广泛。与模型组比较,蝉蜕水提取物的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或P0.05),肝脏、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或P0.05),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蝉蜕水提取物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研究青霉素菌渣残留降解物的蓄积毒性,进而探讨其是否具备作为蛋白饲料投入养殖业开发利用的条件。[方法]通过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饲喂小鼠不同剂量的青霉素菌渣降解物(3%和6%)连续观察15周,记录每周小白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抽样处死,取血测动物肝、肾功能,取心、肝、脾、肾称重,并在光镜下对肝、肾组织做病理学观察。[结果]试验组小白鼠体重、死亡率及肝、肾功能在15周内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核有碎裂,少数肝、肾细胞有轻度水肿;高剂量组可见小白鼠肝组织中细胞核碎裂并有脂肪滴,多数肝细胞水肿,只有少数肝细胞无明显改变;肾脏可见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结论]该实验条件下青霉素菌渣降解物对小鼠器官的实质细胞有轻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