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天幕毛虫老龄幼虫分布型调查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林森 《辽宁林业科技》1994,(1):36-37,41
黄褐天幕毛虫老龄幼虫分布型调查及其应用的研究刘波,林森,徐德福,邢丽红,高丽云(吉林省白城市森防站137000)(白城市林业局)(白城市洮北区林业局)(白城市洮北区机械林场)1研究方法1992年6月在白城市机械林场八区营林区杨树人工林,进行了黄褐天幕...  相似文献   

2.
黄褐天幕毛虫别名梅毛虫、天幕枯叶蛾、带枯叶蛾,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北京、广东、云南等地,是园林主要害虫之一。刚孵化的幼虫群集一枝,蚕食叶片和嫩芽,白天群栖巢中,夜出取食。  相似文献   

3.
黄褐天幕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歙县分布较广,以幼虫危害核桃树木.近年歙县随着核桃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黄褐天幕毛虫危害亦渐突出.经过对核桃园数年的防治,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属于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环境安全、无污染等特点。该文介绍了应用苦参碱防治天幕毛虫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天幕毛虫低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0%,校正死亡率为85%,效果比较理想。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天幕毛虫幼虫群居之时和初食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选择3种菊花提取物中杀虫效果最好的一种处理黄褐天幕毛虫幼虫(Malacosomaneustria testacean),测定其对黄褐天幕毛虫保护酶、解毒酶活力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分析其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机制.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获得三种菊花黑心菊(Rudbeckiahirta)、波斯菊...  相似文献   

6.
天幕毛虫卵、幼虫、蛹期的寄生蜂计有8种,其寄生方式有5种。据300亩柞、椴、榛混交林调查其天幕毛虫幼虫、蛹的寄生率为41%、28.4%。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越冬态、发生期、发生量、寄生方式、寄生率、寿命)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桦天幕毛虫室内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危害天然次生林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桦树、山杨、黄刺梅、沙棘、辽东栎、鹅尔栎等。在多年野外调查中发现,卵、幼虫都易采集到,而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后就很难找到。为观察其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得到完整的生活史标本,我们于2004年5月至7月,在室内饲养了桦天幕毛虫,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us Polyhedrosis Virus,NPV)对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幼虫以胃毒方式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NPV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幼虫感染后的死亡率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1.824×102,1.824×103,1.824×104,1.824 × 105,1.824 × 106,1.824×107 PIB/mL 6种病毒浓度接种天幕毛虫幼虫后死亡率分别为26.63%,34.78%,48.37%,72.83%,80.98%和94.57%,致死中浓度为1.096×104 PIB/ mL.接种1.824×10 7,1.824×106,1.824×105 PIB/mL浓度的幼虫致死中时分别为6.8,8.2,9.1d.  相似文献   

9.
波纹杂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回归法对波纹杂毛虫幼虫在马尾松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幼虫在马尾松林内为聚集分布。并用Iwao法确定平均拥挤度 (m )与平均密度 (x)的回归方程 ,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佳抽样数 ,列出序贯抽样表。林间抽样方法比较认为 ,对角线取样法精度较高 ,适用于林间虫情调查  相似文献   

10.
天幕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广,食性杂,幼虫在枝叉处结网成群,故称天幕毛虫。白天幼虫躲在网巢里,夜间取食,近老熟时,分散危害。幼虫主要危害嫩芽和叶片,严重时将叶子全部食光,对杨树圃地幼苗生长有严重影响。我们在县林科所杨树圃地进行了调查,受幼虫危害面积达75%,尤其靠近边缘大杨树圃地的一侧,虫数多,危害重,几乎每个叶片都被老熟幼虫食掉一半,形成缺口状。  相似文献   

11.
棕色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近年来在安徽省皖南泾县地区严重发生,以幼虫危害枫香树叶。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95~1996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分布与危害情况棕色天幕毛虫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省(区)。在安徽的分布尚未见记载,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方面报道甚少。笔者于1995年在小溪林场首次发现该虫危害(尚未成灾),到1996年该虫在任县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实属罕见。据县森防站1996年调查,全县枫树有虫林率达98%以…  相似文献   

12.
防治天幕毛虫天幕毛虫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天幕毛虫原产欧洲,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等均普遍发生。其食性杂、为害重,大发生时树叶常被食光,是森林及果树重要害虫之一。天幕毛虫主要为害杨、柳、榆、柞、桦、胡桃楸、山楂、苹果、...  相似文献   

13.
黄褐天幕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天幕毛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为害多种阔叶树和果树,是园林绿化树种、果树和人工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城市绿化效果和果树的产量及林木的生态效益。为了对黄褐天幕毛虫综合防治提供合理依据,作者对此害虫发生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发生期在同一地区随不同的物候条件而变化;卵的孵化率较高,卵期进行防治是控制该害虫的有利措施之一。幼龄幼虫群集网幕之中,用化学防治效果较好。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是长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柳杉毛虫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确定柳杉毛虫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采用Iwao回归序贯分析方法,对柳杉毛虫幼虫的序贯抽样作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量。对柳杉毛虫的双重抽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底部2根枝条平均虫口数量通过预测式y=9.7544×1.1574来预测全株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15.
几种生物制剂对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黄褐天幕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选用了苦参碱、蛇麻子、白屈菜、走马芹等植物的提取液,Bt生物杀虫剂以及黄褐天幕毛虫病毒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蛇麻子500倍效果最好,第1d就达到100%的死亡率;蛇麻子1000倍、1500倍、2000倍、2500倍,25%灭幼脲500倍、1000倍在第2d也达到了100%的杀虫率,而其他杀虫剂中苦烟乳油,阿维菌素.灭幼脲,0.3%印楝素乳油,白屈菜,走马芹效果也较好,到第4d累计死亡率达到了98%以上。黄褐天幕毛虫病毒在7d后达到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黄褐天幕毛虫危害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天幕毛虫在东北地区一年一代,分龄期记录幼虫食叶面积,根据杨树人工林的受害阈限为失叶40%,计算出每平方米面积食叶40%的老龄幼虫数,17条/m2为危害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褐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天幕枯叶蛾,俗称顶针虫、春粘虫,分布于日本、朝鲜和独联体,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为害苹果、山楂、梨、桃、榆叶梅、紫叶李、垂丝海棠、黄刺玫、山杏、碧桃、樱花、黄杨、柳、榆等。初孵幼虫吐丝织网,日伏网中群栖,傍晚出网食叶片。4龄后分散为害,易暴食成灾。  相似文献   

18.
禄丰县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禄丰县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的生物学特性观测表明:思茅松毛虫在禄丰县1年发生1代,以4龄幼虫越冬。幼虫在林分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m^*与x^-之间的直线回归关系式为:m^*=0.8040+1.2873x^-,最适抽样数量为:N=180.4/x^-+28.73。组建了思茅松毛虫2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揭示了该虫在禄丰县种群消长趋势,其指数(I)为0.33,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当地滇油杉林的思茅松毛虫危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棕色天幕毛虫(Malcosoma dentata)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近年来在皖南泾县地区严重发生,以幼虫危害枫香树叶。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于2002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方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发生规律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天幕毛虫(顶针虫)(MalacosomaneustriatrstaceaMotschulsky)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危害柞类树种,杨树、柳树、桦树、榆树、果树等阔叶树种,严重时也危害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为1a1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出幼虫,群集,白天潜伏,夜间取食。由于连年受暖冬天气及气候异常、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2002年在大兴安岭地区以黄褐天幕毛虫为主的虫害突然爆发。鸟类、天敌昆虫等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措施以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人工物理机械防治、飞机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