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本试验主要研究巴仑台(104团三牧场)地区引进抗旱牧草紫花苜蓿、红豆草、老芒麦3个品种并进行人工栽培,详细观察其生长发育性能、越冬及适应情况。两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巴仑台(104团三牧场)地区高寒草原地带播种当年3种牧草均出苗,生长良好但是还未能达到开花期。第二年3个品种中老芒麦返青早,安全越冬,生长旺盛,有望开花结实;苜蓿和红豆草返青较晚。说明老芒麦可在巴仑台海拔2 660m左右的高寒地区生长良好,很有推广种植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取4种豆科材料(红豆草、小冠花、红三叶和苜蓿)和2种禾本科材料(垂穗披碱草和猫尾草),研究其在高寒山区的生长状况以及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播种的6种牧草都没有完成生活史,一些牧草的产量较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红豆草、小冠花等,适合在高寒山区种植;有的牧草产量低,如垂穗披碱草,能作为改良退化草地种植;有的草的产量低,越冬率差,如红三叶,这种草如果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不建议在高寒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红豆草和紫花苜蓿在高寒牧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海拔3 050 m的桑科乡开展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 Gansu)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Algonguin)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牧草作为饲草利用,都能越冬并有较好的生产性能,但甘肃红豆草在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方面明显优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能够完成整个生育期,而阿尔冈金不能完成整个生育期,越冬率高出阿尔冈金0.8%~4.2%,完成营养生长所需的时间比阿尔冈金少11~28 d,种植第2、第3、第4年,干草产量比阿尔冈金分别高出72.4%,59.2%和60.5%,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红豆草苜蓿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高寒牧区,进行了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单播和混播模式下的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混播是高寒牧区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单播红豆草,单播苜蓿产量最低.混播第2年干草产量达到12 136 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单播苜蓿提高14...  相似文献   

5.
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进行的燕麦与箭舌豌豆、红豆草、毛苕子 3种豆科牧草混播栽培的试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方法对混播组合作择优评判。结果表明 :红豆草在年均温 - 1.7℃ ,≥ 5℃积温 10 0 0℃ ,海拔 32 0 0 m的高寒地区可与燕麦建立一年生混播割草地。其产量水平高于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草地而与箭舌豌豆与燕麦混播的草地相当。对豆科牧草种 (A)、混作方式 (B)、混播总密度 (C)和混播比例 (D) 4个因素进行择优组合可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 4种试验因素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 C>A>D>B。本试验最优组合为 5号组合 (A2 B2 C3 D1)。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红豆草在高寒牧区的物候期、产草量和营养成分进行评价研究,甘肃红豆草能够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寒牧区完成生育期,盛花期时株高达到最高。整个生长过程呈现出了慢-快-快-慢的生长趋势。盛花期时产量最高。影响红豆草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在不同刈割时期虽有小幅度变化,但是不同刈割时期的牧草均符合一级牧草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是高寒牧区红豆草盛花期是最佳利用期。  相似文献   

7.
朱宝文  蓟尚玛  王昌花 《青海草业》2001,10(2):12-13,16
红豆草系豆科红豆草属的多年生牧草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是各类牲畜喜食的优良牧草。本文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和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协作完成的“青海高寒牧区豆科牧草选育”课题 ,种植红豆草的气象条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红豆草,又名驴食豆、驴喜草。是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应性强,喜温暖半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2~13℃、年降水量350~500 mm的地区生长。在海拔3 500 m左右的甘南高寒牧区也能种植。茎秆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因含丹宁,家畜采食后不得臌胀病。干草产量可达600~1000公斤/亩,为各类畜禽所喜食。被誉为"牧草皇后"。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红豆草在武威地区表现为半冬性发育类型,产量高,适口性好,易于栽培管理,营养物质含量高,是各种家畜喜食的优质牧草。红豆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一次种植可利用1~4年,与其他豆科牧草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牲畜食后不得臌胀病,适宜在山区及高寒牧区引种推广,特别在干旱地区是不可代替的一种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0.
高寒山区抗寒苜蓿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36个苜蓿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海拔2550-2800m的高寒山区种植的苜蓿7个,采取灌冬水的措施,当年越冬率在53%-92%。第2年越冬率在76.6%-100%,年产干草5736.0-11985.5kg/hm^2。第3年产干草在3510.8-12000.8kg/hm^2,使苜蓿高海拔、高寒山区推进,对于解决高寒山区特别缺乏优良豆科牧草问题以及对于今后草地更新可资利用的草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草业现状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16个牧草种植区土壤、牧草种植状况、载畜量和草企业等开展固定监测,为甘肃省牧草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甘肃省苜蓿商品草主要分布在河西和中东部地区,其中,河西地区苜蓿产量和品质略高于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还种植其他地方特色牧草,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高寒地区主要种植燕麦、甘引1号黑麦和披碱草,草畜不平衡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牧草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草捆、草块、草颗粒、青贮饲料为主,数量和加工能力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夏河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顺  马隆喜  夏燕 《草业科学》2012,29(4):636-639
金皇后(Golden Empress)、阿尔冈金(Algonquin)、苜蓿王(Alfaking)、巨人201(Ameristand 20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原引自美国,2004-2007年在甘肃省夏河县进行引种试验,对其生育期、生长高度、分枝数、鲜草产量、越冬率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较高,生产性能好,播种第1年平均越冬率在70%以上,第2年后平均越冬率在90%以上,抗逆性强,第3年后部分种子成熟,但产籽量较低,适合在海拔3 000 m的高寒牧区推广种植建植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高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不同技术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榕 《草业科学》2004,21(6):41-44
通过在甘肃和政县和定西县高山坡地实施林草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林草复合植被的建植技术模式,表明在甘肃高山坡地建植林草复合植被,效益显著,是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引种生态适应性及混播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提供适宜的草种和合理的品种组合、提高人工草地的生态适应性,1998年5月~1999年5月在天祝县金强河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进行了多年生禾草引种及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多叶老芒麦和冰草产草量高、越冬性好,是高寒地区首选的引种材料;混合播种时,各组合都能获得与单播相近或高于单播的产草量,其中无芒雀麦、多叶老芒麦、冰草和紫羊茅产量均高,且茎叶比较小,是该地区首选的高产优质草群组合。  相似文献   

15.
覆膜种植对高寒区土壤水热、养分和苜蓿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覆膜种植对青藏高原高寒区苜蓿(Medicago)越冬的影响,试验以‘甘农1号’杂花苜蓿为材料,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高寒地区进行了3种覆盖模式的苜蓿种植试验,以垄沟(Ridge and furrow,RF)为对照,以垄沟覆膜(Film mulching on ridge and furrow,FMRF)和平作地膜(Film mulching parallel to the ground,MPG)为处理组,研究分析苜蓿生长当年的土壤水热及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和RF相比,FMRF和MPG处理下苜蓿越冬率提高了25.76%和23.79%,覆膜下苜蓿越冬率达88%以上;覆膜可提高高寒区苜蓿地土壤温度和水分,和RF相比,MPG增温2.3℃,增温效果最佳,FMRF增加土壤水分6.93%,保墒效果最佳;土壤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在土壤水热改善的基础上也得到增加,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在0~30 cm各土层均表现为:FMRF>MPG>RF。在天祝高寒区及类似区域采用覆膜处理可以提升土壤温度和水分,促进微生物活动,使土壤酶活性增加,进而促进土壤氮素循环,使苜蓿种植当年的生物量和越冬率得到提高,且FMRF处理效果优于MPG。  相似文献   

16.
甘南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甘南州合作市综合实验场,对三个紫花苜蓿品种(陇东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进行了传统种植和“膜侧栽培“阿尔冈金苜蓿的引种试验.经过四年的田间观测结果表明,三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抗寒、耐病虫害能力强,适宜在甘南高寒牧区及类似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绛三叶(Trifolium incarnatum)生长发育与不同播种期之间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绛三叶越冬状况、花期、株高、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绛三叶的出苗、开花时间也延长,但生育期缩短.10月22日之前播种,不仅可以确保绛三叶的高出...  相似文献   

18.
甘肃张家川阴湿地区紫花苜蓿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越冬性、鲜干比、抗病虫害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阿尔冈金鲜草产量最高达41.57 t/hm2,其次为THG-1,兼用型FD3,天水苜蓿鲜草产量最低,仅为30.37 t/hm2;生长速度,越冬率,鲜干比等指标,筛选出的品种表现较好,且与对照天水苜蓿差异显著(P<0.05),因此,适宜于在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依次为THG-1,兼用型FD3,阿尔冈金,金皇后,多叶。  相似文献   

19.
以3个抗寒性较强的燕麦品种华岭444,青永久409和陇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种量和播种期交互作用对甘肃高寒牧区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及其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对燕麦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有显著差异,播种量和播种期对3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参试3个燕麦品种的株高差异较大,播种量和播种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株高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大,株高逐渐降低;品种与播种量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影响不显著,而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期、品种×播种量×播种期)对燕麦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宜品种为青永久409燕麦,进行合理密植(225kg/hm2)和适时播种(5月10日),是获得较高草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阴门锥双膜孔,未见阴门下桥,泡状突明显。利用通用引物AB28和TW81对其群体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ITS区序列长度为1045 bp。将所测得序列在Genbank和Blast上比对,结果显示,此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与H. avenae群体相似度达99%~100%。进一步证实寄生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嵩草和矮嵩草的孢囊线虫均为H. avenae,这是首次报道莎草科嵩草和矮嵩草也是禾谷孢囊线虫的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