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浅析竹镇镇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镇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还存在着新的情况和难点。本文阐述了该镇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了在产业化经营中还存在着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并从加大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实验区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强农的必然之路。但是,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没有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及有利经济条件,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农业生产要素着手,分析生产要素不利于在农业生产领域聚集,阻碍产业化进程的原因,提出如何抓住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投入,优化配置及合理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形成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形式.目前,兵团已经探索出“公司+基地型”、“订单型”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产业基地建设、产业组织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还存在着诸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不足、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农企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缺乏产业化发展的规划等问题.笔者认为,兵团应发展农游结合型、农场主导型、农业综合开发型、加工车间型和协会支撑型等多种模式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坚定地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湖北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发展特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和人文科教优势,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首先指出湖北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力不强;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最后提出要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地交易市场不完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户专业化合作组织力量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等,提出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探讨:内涵.发展.利益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就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农业产业化的内含及产业特征,并分析了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密切联系,提出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外部规模经济,强调农业产业化中利益机制的重要性;并以苏南实践,探讨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刘绍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75-15076,15079
在分析曲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后,对曲靖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种利益联结的机制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变迁,是市场经济作用的必然。为使农户分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果,提出了"公司型龙头企业+农民股份合作组织"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安阳县农业综合发展改革引领区产业化目前所处的状况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一件带动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十一五"期间,安阳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综合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因此,为推动安阳县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县委、县政府结合安阳县地理状况和农业发展优势,以加快现代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引领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仍面临着缺乏发展资金、运行机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完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弱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农业经营运作机制,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拳然产物,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经营市场化和城乡利益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现实。呼唤农业产业化提供制度支持。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但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已经迈出了影响深远的第一步。但我们也应该正视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现状。当前存在的许多尚待完善的方面,在不同的地区和产业中,因为区住、经济、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呈现出的明显的不平衡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发展。优化组合农业产业链条。依靠科技进步.遵循市场规律。努力打造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以市场优势来赢得市场份额,树立起人才是最关键资本的观念.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市场,出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惟有如此。农业产业化才会得以健康、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猛,但存在省内不同区域明显的发展差异。面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预期愈加强烈,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亟需向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出口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对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并利用区位熵指数、修正的泰尔指数等测度区域贸易差异的指标分析发现,安徽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处于中游,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较少,整体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弱。建议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构建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路径等促进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布局优化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怒江峡谷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研究区的区域条件及资源优势,提出了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三大生态农业建设区的农业产业规划模式与主要特色农业产品结构优化的原则;并选择适合在本区域发展且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种植业核桃、漆树、草果、秦艽、油桐、花椒等品种,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各个品种的最优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使其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一直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产业化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益,适应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疆农业资源开发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从非农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复种指数变化等指标评价安徽省乡村转型度,进一步分析得到安徽省乡村转型的区域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的乡村转型度偏低,各市均呈现出M型变化趋势,各市的乡村转型度有明显的区域格局分异,社会经济与乡村发展基础明显影响转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克服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资源、生态与环境等问题,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分析认为,我国今后农业的发展趋势应为: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多样化、综合化、高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同时还提出了应对这"十化"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侍非  储金龙  顾康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8-12441
基于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SPS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功能,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区域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安徽省域城市化梯度差异显著,三聚类划分显示,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现状格局为"双核"、"两片"状态;五聚类划分显示,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现状格局为"一心"、"一带"、"三区"状态。从自然地理、交通区位、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及行政体制5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内城市化发展差异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特色农业发展的内涵、演变与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农业是全球消费需求多元化与农业市场高度细分背景下,建立在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特色农业的研究历程、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且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机制与战略、产业化与竞争力、评价与预警、选择与区域布局以及信息化6个方面梳理了特色农业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郁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88-179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和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大背景下,如何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经济区农业产业布局,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培育以及市场拓展能力,促使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实现经济区整体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其农业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20.
从工业化理念、包容性增长理念及田园城市理念出发,依据福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的设想,并围绕“三圈”(生活圈、生产圈、生态圈)分别指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及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从精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和配套产业等重点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区的业态模式。最后从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区域协作、农业发展环境及绿色GDP考核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