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56-1858
通过自然调查及田间试验处理,对不同授粉方式下紫花苜蓿的授粉行为、授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紫花苜蓿的访花昆虫主要有切叶蜂、蜜蜂、熊蜂、木蜂,除此以外,还有瓢虫和一些蝇类,其中,切叶蜂的访花时间最短、访花频率最高、打开龙骨瓣的速度最快,是紫花苜蓿的最佳授粉昆虫,其次是蜜蜂;但不同蜂种处理的授粉效果差异不显著,而且蜜蜂人工饲养技术成熟、蜂群数量大,可解决紫花苜蓿大面积种植中存在的野生蜂不足、无法完全授粉、种子产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推广立架厚皮甜瓜蜜粉授粉技术,降低瓜农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本研究设计了6种不同蜜蜂授粉方式,调查其对厚皮甜瓜的授粉效果.结果表明:蜂箱放置在棚内的授粉坐果率显著高于蜂箱放置在棚外,白糖水或蜜蜂活动增强剂保丽蕊不能有效吸引蜜蜂进棚授粉,每667 m2的棚内放置3脾蜜蜂效果最好;蜜蜂授粉的单瓜重、纵横径与人工氯吡脲授粉...  相似文献   

3.
在网室内进行蜜蜂和壁蜂的棉花不育系授粉试验,调查不育系的田间农艺性状、室内考种性状和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壁蜂授粉的空果枝数高于蜜蜂授粉,蜜蜂授粉在铃数上高于壁蜂授粉,蜜蜂授粉和壁蜂授粉的铃数大小均表现为1~4果枝5~8果枝9~12果枝;蜜蜂授粉和壁蜂授粉在铃质量上差异较小,壁蜂授粉的衣分范围为32.2%~37.1%,蜜蜂授粉的衣分范围为33.4%~36.4%,其相差较小;壁蜂授粉最高不孕率达41.0%,蜜蜂最高为36.0%,蜜蜂平均不孕率较小;蜜蜂授粉的公顷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壁蜂授粉。因此,网室内蜜蜂授粉效果较壁蜂好。建议在初花期前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农药喷洒要及时,且尽量避开盛花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苦瓜果实膨大的影响,为其设施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农6号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和蜜蜂授粉,连续授粉5d,每天统计坐果率;于授粉后第1、4、7、10和14 d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周径和单瓜重量,计算日相对生长率;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在整个生育期均较蜜蜂授粉苦瓜大,蜜蜂授粉苦瓜纵径在授粉后第14 d大于人工授粉苦瓜,两种授粉方式的苦瓜横径、纵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授粉后第1~4d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P<0.05,下同),授粉后第5~7 d则显著低于蜜蜂授粉苦瓜.蜜蜂授粉的苦瓜单瓜重在发育后期增重明显,单瓜重相对生长率在授粉后第5~7d迅速下降,此时人工授粉的苦瓜单瓜重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在授粉后第10 d有小幅度上升.蜜蜂授粉的苦瓜坐果率较人工授粉低,但果实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授粉.[结论]人工授粉苦瓜前中期发育快,蜜蜂授粉苦瓜在后期发育较快,蜜蜂授粉可提高苦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7):962-964
为了了解苹果花期利用蜜蜂授粉时最合理的蜂群摆放方式,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授粉树配比相同时,15群蜜蜂采用蜂群集中和分散摆放方式;授粉树配比不同时,50群蜜蜂采用蜂群集中摆放方式,对苹果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1-16,31-46,31-61这3点之外,其余各点的坐果率均是分散摆放高于集中摆放;利用50群蜜蜂为苹果授粉,从0~300 m处,授粉树配比1∶4与1∶10处理均为随着距离的增加,坐果率逐步降低。在苹果花期采用蜜蜂授粉时,分散摆放效果明显优于集中摆放,授粉树配比充足时可适当减少蜜蜂群数。  相似文献   

6.
以蓝莓品种蓝羽,薄雾,奥尼尔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无蜂授粉,意蜂授粉和中蜂授粉对其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无蜂授粉,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极显著提升蓝莓坐果率,提升比例在26.2%~44.9%,效果明显。但在提高坐果率的同时,蜜蜂授粉使薄雾蓝莓果实纵径、横径和单粒重显著降低。蓝莓不同授粉方式下,其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青素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性不同,对比无蜂授粉,蜜蜂授粉方式下薄雾、蓝羽果实糖度提升,酸度下降,果实风味品质提升效果明显。不同授粉方式下蓝羽、奥尼尔品种花青素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薄雾品种中蜂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意蜂组和无蜂组。3个试验品种中,奥尼尔品种的意蜂授粉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53 mg·g-1;薄雾中蜂授粉组的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8 mg·g-1。  相似文献   

7.
三亚地区设施苦瓜蜜蜂授粉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蜜蜂为设施栽培苦瓜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座果率低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能显著提高果实的VC含量;能提高果实的长度、横径和果肉厚,显著提高单瓜重,但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改进苦瓜设施栽培管理措施,蜜蜂授粉技术可作为苦瓜设施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南疆日光温室桃树熊蜂授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南疆日光温室桃和油桃为研究对象,进行熊蜂授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熊蜂具有适合为设施作物授粉的形态结构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南疆日光温室中,出巢活动温度9~12℃,比蜜蜂低5~6℃,日工作时间比蜜蜂长2~3 h;熊蜂授粉的座果率比蜜蜂和人工授粉分别提高9.5;和47.3;;单位面积产量比蜜蜂授粉提高15.3;,单果重提高14.7;,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9.9;,从而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由此可见,熊蜂更适合在南疆设施环境中为桃树授粉.  相似文献   

9.
<正>蜜蜂授粉期间蜂群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授粉的效果,也影响到蜂群的群势与蜂产品的产量。利用蜜蜂为苹果授粉可比自然授粉提高坐果率14%,幼果平均重增加118.9%,产量增产36.26%,经蜜蜂授粉的苹果果实果形及着色均优于自然授粉和棚内自然授粉;大棚樱桃通过蜜蜂授粉产量可达1000~1500千克/6 6 7平方米,收入在6500元左右,是自然状态下收入的十几倍。山东省蜜粉源植物丰富,多达五六百  相似文献   

10.
大棚蔬菜及果树使用蜜蜂授粉越来越普遍.然而,有些菜农在棚中使用蜜蜂授粉时却发现,大部分蜜蜂不出来活动,导致授粉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开花期比较集中的果树上,对坐果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影响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效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江红 《农学学报》2015,5(9):104-109
授粉不足日益成为影响国内农业生产的一项严重问题。蜜蜂是高效的授粉昆虫,在我国大规模饲养,应在解决作物授粉不足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利用蜜蜂进行授粉时,因不同群势大小的蜂群内部需求不一样,蜜蜂采集的偏好性不同。而授粉对象作物的泌蜜、泌粉情况也是不同的,对蜜蜂的吸引力也有所差别。这些差异最终导致在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时的效率差别较大。为高效利用蜜蜂为作物授粉,探究为不同泌蜜和泌粉状况作物授粉的合适蜂群,笔者分析了不同开花作物的泌蜜、泌粉类型,以及不同大小群势蜂群的内在需求、采集行为和偏爱性等与授粉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得出了利用强群为泌蜜较多或者蜜粉均较多类作物授粉,以及利用3~4脾左右小群为粉多蜜少类作物授粉的结论。该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昆虫都是大豆不育系的有效传粉昆虫,用它们授粉后可使网室内大豆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明显提高。释放熊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21.3个和43.1粒,释放苜蓿切叶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56.8个和128.2粒,苜蓿切叶蜂的授粉效果显著高于熊蜂。  相似文献   

13.
混播牧草昆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均能大幅度降低各种有害昆虫优势种类的种群数量,对地下害虫类尤其显著。天敌昆虫优势种类的种群数量亦高。苜蓿——红豆草混播田内传粉昆虫的种类多,且种群数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不育系传粉昆虫及传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报道了公主岭地区大豆野生传粉昆虫种类及筛选出的苜蓿切叶蜂为大豆不育系在网室内和田间的传粉昆虫 ,使网室内不育系结实率平均达到了 70 %以上 ,田间达到了 75 %以上 ,并讨论了提高传粉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比较蜜蜂授粉和氯吡脲处理2种促进厚皮甜瓜座果方式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与氯吡脲处理相比,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肉厚度、种腔直径及果皮颜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氯吡脲处理相比,蜜蜂授粉的果实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边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千粒重与固酸比均极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果肉中的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此结果说明,蜜蜂授粉的厚皮甜瓜食用品质明显优于氯吡脲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抑制蜜蜂球囊菌的拮抗菌,用于白垩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细菌纯化技术从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了一株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并结合形态学、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同时通过蜜蜂体内、体外接种试验研究其对蜜蜂球囊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该细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它在培养基中能够完全抑制蜜蜂球囊菌的生长,但其发酵液对蜜蜂球囊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将含菌饲料喂蜜蜂幼虫,蜜蜂幼虫的死亡率和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说明该细菌对蜜蜂幼虫没有致病性。蜜蜂幼虫体内同时接种细菌和球囊菌孢子,发现细菌对球囊菌在蜜蜂体内的萌发和初期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蜜蜂依然能够患病,但生长后期该细菌能够降解球囊菌菌丝,对球囊菌子代孢子的产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蜜蜂白垩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丁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22-20324,20357
[目的]研究TCP在苜蓿种植土壤中的降解作用,为氯酚类物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玻璃房盆栽试验,研究苜蓿对土壤中2,4,6-三氯酚(TCP)污染的修复作用以及苜蓿的生长情况和TCP对土壤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苜蓿经过75 d的生长后,在低、中、高3个浓度处理中,土壤中TCP含量均在15 d内迅速降低,随后降低速度逐渐变缓;在苜蓿生长30 d时,3个处理的苜蓿鲜重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生长75 d时,各处理的苜蓿鲜重明显对照低(P〈0.05),表明土壤中TCP对苜蓿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苜蓿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结论]苜蓿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从而可以利用苜蓿进行TCP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8.
TCP在种植苜蓿土壤中的降解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CP在苜蓿种植土壤中的降解作用,为氯酚类物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玻璃房盆栽试验,研究苜蓿对土壤中2,4,6-三氯酚(TCP)污染的修复作用以及苜蓿的生长情况和TCP对土壤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苜蓿经过75d的生长后,在低、中、高3个浓度处理中,土壤中TCP含量均在15d内迅速降低,随后降低速度逐渐变缓;在苜蓿生长30d时,3个处理的苜蓿鲜重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生长75d时,各处理的苜蓿鲜重明显对照低(P〈0.05),表明土壤中TCP对苜蓿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苜蓿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结论]苜蓿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从而可以利用苜蓿进行TCP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9.
蜜蜂辅助授粉对新疆扁桃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蜜蜂辅助授粉提高新疆扁桃的坐果率.[方法]以不放蜜蜂扁桃园为对照(CK),通过对扁桃园花期蜜蜂的放蜂量、放蜂时间和蜜蜂的传粉距离的比较研究.[结果]①放蜂量越大,扁桃的坐果率越高,花蕾露红期放蜂量为1箱/1 334 m2(2亩)时效果最宜,扁桃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7.47倍,差异显著;②蜜蜂是沿花行进行采蜜的,距蜂箱越远扁桃坐果率越低,蜜蜂的传粉距离在100 m左右.[结论]新疆扁桃园放蜂可显著提高扁桃的坐果率,在扁桃花蕾露红期放蜂,放蜂量不少于1箱/1 334 m2(2亩),且每隔100 m摆放蜂箱.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比较研究四川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硫苷含量的测试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对四川生态区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法)进行品质测试;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以NIR法测试甘蓝型油菜自然种粗脂肪含量普遍较自交种高,自交种粗脂肪含量与自然种粗脂肪含量差异达1%显著水平,自交种与自然种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硫苷含量的NIR法测试结果间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均达1%显著水平,自然种粗脂肪(y1)、硫苷(y2)含量与自交种粗脂肪(x1)、硫苷(x2)含量测试结果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6.844 0.614x1,y2=-0.620 1.017x2;[结论]在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对粗脂肪的选择应侧重考虑自然种含量,兼顾考虑自交种含量,对硫苷的选择则可同时考虑自然种和自交种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