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景泰绿洲边缘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地资源,对景泰绿洲边缘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0~150 cm土层)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景泰荒漠绿洲边缘荒漠草地可分为砾质荒漠草地、砂质荒漠草地和盐渍化荒漠草地亚类。砾质荒漠草地亚类植物生长条件差,表现为土层薄、结构差、养分含量低、水分少;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群落、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 var.群落、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群落、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群落和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群落,植被盖度一般小于30%。砂质荒漠草地亚类以沙土为主,土壤水分差,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都低于砾质草地亚类的养分含量;主要植物群落有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甘蒙锦鸡儿;植被盖度介于17.5%~32.6%,产草量低。盐渍化荒漠草地亚类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含量和盐分含量高;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群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植被盖度高达55%,一般为30%~45%,草层高度可达48.8 cm;此类草地由于避风低暖,产草量高,多为家畜冬春放牧地和割草地。  相似文献   

2.
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兴运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5):20-22,27
在对河西走廓盐渍化草地土壤、植被改良培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河西走廓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小花碱茅和朝鲜碱茅改良盐渍土壤的机理,盐渍化草甸草地培育原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土壤盐渍化对盐生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盐生植被的考察和植被下土壤盐渍化的分析,可发现伴随土壤盐渍化加重,盐生植被表现出明显的趋同现象,而伴随土壤盐渍化程度降低,盐生植物群落结构越接近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受其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文章结尾还对盐生植被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和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盐碱草地因其土壤中含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钠和硝酸盐等盐分,常在地表形成松散的盐霜或盐结皮。这种盐渍化现象易引起草原退化,给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改良、利用盐碱草地的问题,与草原畜牧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1苏打盐碱土的分布、特性及植被1.1盐渍化草甸土多见于湖滩地,潜水埋藏较浅,矿化度较低。植物有赖草、水葫芦苗、委陵菜等、覆盖度约85%,土壤表层有白色盐霜。1.2草甸盐土多分布在盐渍化草甸土的外围或与其他类型的盐土交接处。潜水位约1 m矿化度1~3 g/L。植物有芨芨草、冰草、西伯利亚白刺等,覆盖度约70%。随着盐分积…  相似文献   

5.
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的作物生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西灌溉农业区的土壤盐分随水而迁移到低洼地聚集,导致土壤呈盐渍化而不宜种植牧草作物等。为修复这一土地资源,在土壤(0~10 cm)含盐量为18%~42%的土地上开挖排盐沟洗盐后种植牧草和农作物,研究其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在排盐沟间距240 m地段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比同等条件下种植的啤酒大麦Hordeum vulgare的生物量高0.53倍,蛋白质产量高3.57倍;比在排盐沟间距350 m地段种植的啤酒大麦生物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高1.38倍和5.60倍;比未改良地段(天然草地)相应高4.82倍和16.31倍。改良盐渍化草地、种植紫花苜蓿生产不仅为动物带来了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作为极有价值的草产品资源纳入了干草销售体系。此外,还使原本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紫花苜蓿栽培草地,对恢复草地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陇中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明确形成不同草地型的关键土壤因子。本研究以陇中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草地型(针茅型,冰草、杂类草型和长芒草、杂类草型)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两者互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地型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特征差异显著(P<0.05),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较其他型草地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草层高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碳、全钾、全氮,及较低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和全磷含量;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低峰出现在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与不同草地型植被特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陇中地区温性草原不同草地型草地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牧草对塔里木河上游灌区盐渍土的适应和改良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南疆地区的农业系统一般是靠灌溉来维持的,以沙井子地区为例,长期的灌溉使得土地的次生盐渍化发生较为严重,成为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传统的洗盐压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耗水量大,且容易使土壤积聚大量盐分,一旦停止洗盐会造成大量土地由于盐分较重而无法恢复植被,易形成沙尘源。本研究用生物防治盐碱化方法进行试验,即选用抗(耐)盐的牧草——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和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在生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通过植物的耐盐、吸收盐碱和改善土壤结构而达到治理盐碱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种植牧草,不仅可以降低土壤0~60 cm的含盐量,控制地下水位过快上升,还可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的牧草产量,可以有效地促进灌溉区盐渍化土地的生态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盐碱化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的光碱斑、碱蒿斑块、芦苇斑块、碱茅斑块、虎尾草斑块、赖草斑块6种草地斑块植被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分析草地斑块土壤化学计量比对赖草草地在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对草地植被恢复与盐碱化草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草地斑块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赖草斑块 > 虎尾草斑块 > 碱茅斑块 > 芦苇斑块 > 碱蒿斑块 > 光碱斑,Pielous指数大小依次为赖草斑块 > 虎尾草斑块 > 芦苇斑块 > 碱茅斑块 > 碱蒿斑块 > 光碱斑。以草地斑块的植被特征代表样点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得出造成不同斑块植物多样性特征分异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土壤碳磷比、土壤氮磷比、土壤容重和土壤碳氮比。可见,北方农牧交错带盐碱化赖草草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增加,草地斑块的植物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才红梅 《青海草业》2011,20(1):49-52
为了实现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走生态畜牧业之路,对八里河滩村天然草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村草地共有14个草地型,平均鲜草产量为2658.9kg/hm2,可食产量为2503.95kg/hm2.其中以芨芨草、盐爪爪型最高,红砂型最低.理论载畜量为12763羊单位,本年度超载7234羊单位,超载率为45.34%;按正常...  相似文献   

10.
引进美国免耕种植机械和技术对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场进行了免耕种草草地改良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荒漠草原地带,免耕种草是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前提下,改良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发展前景的措施。但在不同生态类型草场上免耕种草的效果不同,选择适宜的地段、牧草种类和作业时间是取得草地改良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分是影响湿地水生态质量的重要要素,其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与湿地水分状况息息相关。为探究草原河流湿地不同淹水状态下表层土壤盐渍化特征,2020年7—8月在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湿地,沿辉河干流河道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设置5个取样区和3种淹水状态,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辉河湿地盐渍化严重,62.5%的土壤处于盐化状态,土壤盐化类型以硫酸盐盐土为主,由源头至汇水口土壤盐渍化程度逐渐加大;受淹水状态及河流不同区域的显著影响(P<0.05),辉河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盐分分布及离子组成呈现出不同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为Na+,Cl-,SO2-4,土壤盐渍化程度主要受盐分含量、碱化特征和土壤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草原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娜  那日苏  王海  拾涛 《草业学报》2013,22(5):37-43
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天然草场主要6个草场类,8个草场型,分析了0~30 cm土壤营养元素(全N、P、K、Ca、Mg、S、Fe、Mn、Cu、Zn、B和Mo)有效态含量及与土壤有机质、pH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8.84±0.23),均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均较低,平均分别为(9.92±4.65) g/kg和(0.46±0.25) g/kg;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积累顺序为: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荒漠草原草场区“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葱属”植被型>沙丘植被草场类,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土壤矿质元素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草场类。2)土壤富含K元素,B和Mo处于严重缺乏状态;除了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以外草场类微量元素含量均处于轻度缺乏或缺乏状态。3)土壤pH与土壤N、P、Ca、Mn和Cu元素有效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关系;土壤有机质则与土壤N、P、Ca、S、Fe、Mn和Cu元素有效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黄土高原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别于2008年秋季、2009年春季和秋季,在山西省右玉县盐碱草地0~10、10~20、20~30、30~50、50~75和75~100cm土层取土样,分析其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样地平均土壤容重在1.37~11.44g·cm^-3,平均土壤比重在2.67~2.8...  相似文献   

14.
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典型草原植被群落土壤质量情况,选择镶黄旗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土壤理化指标作为总数据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通过非线性评价方法对该区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在A2~Bk层显著高于针茅草原(P<0.05),在A2和AB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pH显著低于西北针茅草原(P<0.05),在A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大于西北针茅草原(P<0.05),但在Bk~C层则相反;2)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和容重这3个土壤指标组成,可以反映草原土壤质量有效信息,经总数据集验证具有较好准确性;3)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A_1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西北针茅草原,A2~C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西北针茅草原(P<0.05)。研究结果可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以松嫩平原自然盐碱草地为对象,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盐分随生长季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及相互关系,以初步探讨土壤酶活性对盐分离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表现出一定的顺序作用。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数在5月到9月先降低后升高,在6月最低,主要受转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土壤全盐含量从5月到9月逐渐降低,以6月、8月降幅最大,与5月相比分别降低28.04%、39.33%,主要受Mg^2+、HCO3^-含量降低影响。在整个生长季内,土壤酶活性与各盐分离子含量的相关性较好,随季节变化两者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在8月、9月相关性最强。不同季节不同土壤酶与不同盐分离子间的量化关系较好,而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数与盐分离子间的量化关系较差。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季节随土壤盐分离子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尝试选用单一土壤酶活性指示不同季节单一盐分离子的变化,而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数不能指示土壤盐分离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四种暖季型草坪草对长期盐胁迫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通过盐水灌溉法,研究了长期盐胁迫对4种暖季型草坪草优良新品系沟叶结缕草'Z123'、结缕草'Z080'、狗牙根'C291'和海雀稗'P006'生长的影响,以评价其抗盐性及对长期盐胁迫的适应性生长反应.结果表明,根据绿叶盖度和植株总干重,这4种草坪草的抗盐性依次为'Z123'>'P006'>'C291'>'Z080'.长期的盐胁迫显著抑制了'Z123,和'Z080'的叶重、枝条干重和枝条长度,而'P006'和'C291'在10~20 g/L以上的盐度下才受显著抑制.'Z123'、'C291'和'P006'可以分别在20,10和5 g/L以内的盐度下维持稳定的枝条数量,血'Z080'在5 g/L下显著降低.5~10 g/L左右的低盐度对4种草坪草地下茎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较高盐度下才受显著抑制,但'P006'和'C291'在5 g/L下具有更稳定的根系干重.长期盐胁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4种草坪草的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干重比,但抗盐越弱的草比值增加越快.不同草坪草的同一器官对盐胁迫的反应不一致,反应了其抗盐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蒸馏水、珍珠岩、盐碱土为基质,探究了水培、岩培、土培条件下盐碱胁迫和盐氮互作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阶段:发芽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线性下降规律。含盐量从0.00%增至3.60%,发芽率自89%线性下降至0%,这一规律与所选基质无关。此外,以1.20%含盐量为界,此盐分含量以下,较水培、岩培,土培下各含盐量对应种子平均发芽率降低8.00%;高于此盐分含量,各含盐量对应种子发芽率趋同。说明当含盐量低于1.20%时,基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大于盐分;盐分含量在1.20%基础上继续升高,基质对种子发芽影响甚微,盐分成为主导因素。成苗阶段:成苗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先增后减的规律。盐分含量低于1.00%,成苗率随含盐量增加陡增,最高可达70%;盐分含量在1.00%基础上继续升高,成苗率缓慢下降,直至0%。说明一定盐分含量是幼芽保持较高成苗率的必要条件,含盐量升高或降低,盐地碱蓬都可能会被其他物种取代,群落将演替为以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生长阶段:盐分含量适宜时,氮素输入可有效促进盐地碱蓬生长,盐分过高,促进作用甚微。因此,以盐地碱蓬作为先锋物种改善和修复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时,需考虑盐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鹏  任茜  孟思宇  魏小星  鲍根生 《草业学报》2022,31(10):110-121
紫花针茅是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危害严重的高寒草地优势禾草之一,天然草地中紫花针茅保持较高的内生真菌侵染率,内生真菌侵染能提高禾草耐盐能力,然而有关盐胁迫下,内生真菌提高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带菌(E+)和不带菌(E-)的紫花针茅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Na2SO4、Na2CO3、NaHCO3)和复合盐(NaCl+Na2CO3)胁迫对E+和E-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紫花针茅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不断降低,而内生真菌的存在抑制了其下降趋势;幼苗和胚根生长抑制强度随盐浓度增加,且种子萌发相对盐害率也持续增加。Na2CO3和Na2SO4对紫花针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的盐害较强。由此可见,内生真菌侵染是紫花针茅适应青海湖流域盐渍化土壤且成为高寒草原优势禾草的原因之一,这将为利用内生真...  相似文献   

19.
盐生草甸群落的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质地、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盐生草甸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基质和盐分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鄂尔多斯高原盐生草甸群落及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植被》分类法,将研究区划为盐沼裸地(Ⅰ)、肉质耐盐植物草甸(Ⅱ)、苔草草甸(Ⅲ)、禾草草甸(Ⅳ)和杂类草草甸(Ⅴ),分析它们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土壤质地和盐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植物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不同盐碱程度下4类草甸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的土壤机械组成以粘粒和细砂粒为主;Ⅱ土质相对较细腻;Ⅲ土质较粗,可能存在更强的沙漠化隐患;4类草甸土壤的表层较细,植被对风沙有截留作用。研究区均属于盐碱土,Ⅰ土壤盐碱度极高,无植物生存;Ⅱ土壤属于偏盐土;Ⅲ,Ⅳ和Ⅴ属于偏碱土。土壤盐分是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P<0.01),土壤pH与全盐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具有间接影响;土壤各颗粒物之间相互影响,但与盐碱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荒草地、退耕还草地和林草间作地)石灰土剖面化学风化特征,探讨矿质元素在石灰土剖面的分布、迁移和富集特征,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化度,元素淋溶度、迁移度和残积度的角度分析土壤化学风化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石灰土剖面氧化物含量以SiO2、Al2O3、Fe2O3为主,其他氧化物含量相对较低,均属于中等变异元素,SiO2、Al2O3、MgO含量以荒草地较高,CaO、Na2O含量以林草间作地较高,Fe2O3、MnO、P2O5、K2O以耕地较高;研究区土壤处于中等化学风化阶段,富铝化程度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荒草地土壤化学蚀变系数较强,林草间作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高;研究区土壤K、Na、Ca淋失严重,荒草地盐基离子淋失明显,林草间作地盐基离子淋失程度相对较低;土壤Fe、Al相对富集明显,残积程度高,林草间作地Al含量积累明显,退耕还草地Fe含量富集显著;实施“退耕—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治理模式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