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鲍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壳素 (chitin)化学名为 [(1 ,4) -2 -乙酰氨基 -2 -脱氧 -β -D -葡萄糖 ],是N -乙酰基 -D -葡胺糖通过 β -(1 ,4)甙键联接的直链状多糖 ,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 ,它一年的生物合成量高达 4亿吨。由于甲壳素的化学结构和植物纤维素非常相似 ,又带有阴离子 ,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 ,在医药、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生物工程、农业等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 。关于甲壳素的提取 ,目前工业主要是从虾壳、蟹壳中获得 ,生产成本完全受制于主要原料虾、蟹壳的价格 ,而且传统工艺较落后 ,原料中的碳酸钙、色素等被当作无用的东西扔掉[2 …  相似文献   

2.
七月份进入鱼病高发季节,生产中用药增多,现将常用药物的主要成份及用途作一介绍。一、抗菌类药物1.鱼康宝(1)主要成份:1-2基-6-氟—4氧代—1,4-二氧-7-(1-哌嗪基)-3-喹啉羧酸。(2)作用用途:治疗鱼类烂鳃、肠炎病及暴发性出血病及顽固性细菌性疾病。(3)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本品若配合环境消毒或水质改良剂,效果更佳。2.氟苯尼考(1)适应症:广谱抗生素,是防治鱼类出血病及虾蟹细菌性疾病的内服药。(2)注意事项:①必须与饲料混合均匀,粘合晾干后投喂。②忌与酸性药物同服。3.二溴海因(1)主要成份及化学名称为: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2)…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可溶性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化学名称是(1,4苷)-2-胺基-2-脱氧-B-D葡萄糖,是由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后的产物。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是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在自然界中,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巨大,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人工诱导西施舌产卵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氨海水浸泡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对诱导排放精卵具有明显的作用。NH_4OH的有效当量浓度为1.5×10~(-3)——3×10~(-2)N,其中以7.5×10~(-3)——1.5×10~(-2)N氨海水诱导排放率最高。采用阴干加流水刺激和阴干加升降温刺激,都能促使性成熟的西施舌排放精卵。  相似文献   

5.
环虫酰肼(分子式C24H30N2O3),化学名称为2’-叔丁基-5-甲基-2’-(3,5-二甲基苯甲酰基)色满-6-甲酰肼,生产中常用的5%环虫酰肼悬浮剂。环虫酰肼是一种新型双酰肼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效,主要应用于蔬菜、茶叶、果树、稻田等作物及观赏性植物上,不仅安全、没有药害,而且对环境和生态没有不良影响,是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040085过氧化氢对大眼(鱼师)鲈血液学和血液化学参数的影响=Effects of hydrogen perox- ide on hematology and blood chemistry param- eters of walleye Stizostedion vitreum[刊, 英]/Tort M J,Wooster G A,Bowser P R //J.World Aquac.Soc..-2003,34(2) .-236-242 过氧化氢是当今治疗鱼病广泛使用的药物,对水体环境无不利影响。测定了过氧化  相似文献   

7.
大弹涂鱼寄生蛭治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几种化学药物以及淡水和高盐度海水治疗大弹涂鱼寄生蛭的实验结果。单独使用 1 0mg/dm3 的敌百虫或 1 0 0× 1 0 -6(V /V)~ 2 0 0× 1 0 -6(V /V)的福尔马林以及混合使用 1 5 0× 1 0 -6(V /V)福尔马林 +0 5mg/dm3 (或 1 0mg/dm3 )的敌百虫对杀灭大弹涂鱼寄生蛭有明显的疗效且较安全。采用淡水浸泡治疗大弹涂鱼寄生蛭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方法。高盐度海水浸泡能使鱼蛭脱落 ,但也会导致大弹涂鱼死亡。硫酸铜和“鱼虫绝杀”不宜作为治疗大弹涂鱼寄生蛭的化学药物  相似文献   

8.
2018年春季(5月),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不同类型水体中设置28个采样点(呼伦湖湖域17个,周围河流流域11个)调查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监测了水环境因子,探讨了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春季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在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中共鉴定出7门80种浮游植物,其中呼伦湖中以绿藻门为主,而周围河流流域则以硅藻门为主。调查区域浮游植物共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X2、J和D为重要功能群。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RDA分析均表明: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呼伦湖及其周围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最主要的水环境因子,功能群C和D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功能群J同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群X2受水温和溶解氧影响较大,同水温和溶解氧显著正相关。用GB3838-2002评价标准评估各采样点的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结果表明,呼伦湖内(M9、M16)水质极差,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均超过国家V类水标准(2mg/L、0.2mg/L、40mg/L);呼伦湖内西岸(M10~M13)、湖中心(M22~M24)以及周围水域的呼和诺尔(M3)、乌兰诺尔(M27)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污染极为严重。结果发现,周围河流水质明显优于呼伦湖内水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产贝类附着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海产贝类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发现了许多天然和人工诱导物质。据统计,部分金属离子(K 、Ca2 、Cr6 、)、肾上腺素(EPI)、L-多巴(L-DOP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及某些氨基酸与脂肪酸等都已用于约20种贝类附着变态的研究中,成果显著。现在对海产贝类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并已成功地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和2005年分别对江苏省沿海滩涂4个具有代表性的文蛤重点增养殖区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调查、监测和研究,主要分析测试了以下3个对文蛤生存影响较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底泥中的硫化物(S2-)、底泥渗水中的总氨氮(NH4-N)和底泥渗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S2-季节性变化明显,地点上随监测站位不同有显著差异;NH4-N夏季较高,其它时段基本无变化,均值远远高于上覆水体;COD含量除受气温影响外,还显著受到人类生产生活(如排污等)的影响。另外,2005年较2004年部分监测站位养殖环境有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评价阿哈水库中化学致癌物与非致癌物通过饮水途径对成年人和儿童身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为污染物治理和水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参考。设置12个采样点,测定砷As、镉Cd、六价铬Cr~(6+)和汞Hg、铅pb、铜Cu、铁Fe、锰Mn、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氨氮NH_3-N,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该水库中毒性物质对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产生的健康总风险度在10~(-3)数量级,达到评价标准中最高危险级别,其中儿童受到的健康风险最高,其次是成年男性,再次是成年女性;(2)化学致癌物的健康总风险及单项风险远高于非致癌物,风险度高出5~6个数量级;(3)化学致癌物中的Cr~(6+)健康风险度最高,风险比重高达99.8%,是主要健康风险贡献源;(4)4个采样断面对3类饮水人群造成的健康危害风险顺序一致,均是入库口2入库口1水厂取水口库中心。Cr~(6+)是首要管控因子;入库口2的健康风险最高,其次是入库口1。  相似文献   

12.
以河蟹单品种养殖池塘为对照,通过河蟹、青虾和塘鳢混养模式,检测养殖水体水温(WT)、pH值、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氨氮(NH4+-N)的变化,比较单养各混养模式的水体动态变化及产出效果。结果表明:混养池水温(WT)变化范围为19.1~31.5℃,pH值6.8~7.7,SD 35.0~60.0 cm,DO 5.1~7.6 mg/L,TN 1.53~1.79mg/L,TP 0.135~0.235 mg/L,CODMn7.86~8.59 mg/L,NH4+-N 0.35~0.48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国家三类水指标(GB3838-200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水温和pH值外,混养模式与单养模式水质差异性显著。混养池平均纯收益为89 735元/hm2和91 860元/hm2,单养池平均纯收益为65 250元/hm2。混养比单养池多26 610元/hm2。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鱼卵为粘性卵,为提高孵化率,美国艾奥瓦水产研究联合公司配制了化学溶液分离粘性卵块试验成功。4种化学脱粘液配制如下:(1)1.5%NaSO3;(2)1.5%NaSO3 0.2%木瓜酶;(3)1.5%L一半胱氨酸Hc1 0.2%木瓜酶;(4)1.0%NaSO4 0.5%L一半胱氨酸HC1 0.2%木瓜酶。  相似文献   

14.
有益复合菌对超大型珍珠育珠水环境和产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大型珍珠育珠池中,投施有益复合菌,研究其对超大型珍珠育珠池的水环境及珍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益复合菌(1.5×109cfu/g)的用量在3~9g/m3时,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36.56%、氨氮(NH4 -N)含量42.75%、硫化物(S2-)含量41.67%,增加了水体中溶解氧(DO)29.68%;超大型珍珠育珠蚌的成活率和珍珠单产分别提高1.88%(1.76%~2.09%)和22.61%(16.09%~28.74%)。  相似文献   

15.
多倍体诱导及其特性研究是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利用化学药物诱导水产动物多倍体是进行多倍体研究的重要方法。细胞松弛素B(CB)、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咖啡因等诱导是水产动物多倍体的常用试剂。本文综述了几种化学药物诱导水产动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三都澳水产养殖水域水质的污染情况,2015年1-12月对三都澳三个水产养殖区的水温、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氨氮(NH4^+-N)及活性磷酸盐(PO3-4-P)进行测定,通过富营养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析水质周年变化。结果表明,三都澳三个水产养殖点水体的DO、pH、COD均不超标,但养殖水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问题是水体中无机氮和磷酸盐超标,在秋季尤为明显,表现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重金属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取罗氏沼虾血淋巴,离体状态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9)~10~(-3) mol/L)的Cd~(2+)、Hg~(2+)、Cu~(2+)和Zn~(2+)环境中6 h,设置不添加重金属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性和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10~(-9)~10~(-6) mol/L的Cd~(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d~(2+)浓度达到10~(-5) mol/L时,酯酶活力受到了显著的抑制,Cd~(2+)浓度达到10~(-4)和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6) mol/L的Hg~(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Hg~(2+)浓度为10~(-5)~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Cu~(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u~(2+)浓度为10~(-4)~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Zn~(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Zn~(2+)浓度为10~(-4) mol/L时,酯酶活力显著下降,Zn~(2+)浓度为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Cd~(2+)、Hg~(2+)、Cu~(2+)和Zn~(2+)对细胞活性的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10~(-4) mol/L、10~(-5) mol/L、10~(-4) mol/L和10~(-3) mol/L,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d~(2+)、Cu~(2+)、Zn~(2+)。Cd、Hg、Cu和Zn这4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活力对重金属胁迫较细胞活性更为敏感,可作为虾类细胞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魏南  余德光  王广军  谢骏 《水产学报》2017,41(7):1116-1125
为研究底部充氧对养殖系统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构建模拟装置,设充氧组(实验组)和未充氧组(对照组),每组4个平行,利用Peeper技术分别采集各装置中第0、1、4和7天,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NH_4~+-N、NO_3~-N、NO_2~--N、PO_4~(3-)-P和SO_4~(2-)-S浓度。结果显示:(1)短期充氧对NH_4~+-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影响不显著;(2)充氧可使沉积物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NO_3~--N浓度大幅升高;(3)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NO_2~--N,由于不能和氧气大量共存,其平均浓度的最大值由未充氧前出现在上层上覆水,逐渐转变为在表层沉积物1 cm深处;(4)充氧促进了沉积物对PO_4~(3-)-P的吸附和固定,显著降低了其在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浓度;(5)充氧通过化学和生物途径氧化了系统中还原性含硫物质,大幅升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SO_4~(2-)-S的浓度;(6)主成份分析(PCA)表明,持续充氧1、4和7 d显著改变了上覆水的理化性质,其中第4天和第7天的数据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相对于上覆水,充氧对沉积物间隙水的总体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底部充氧可降低引起池塘富营养化PO_4~(3-)-P的浓度,提高了氧化性离子NO_3~--N、NO_2~--N和SO_4~(2-)-S的浓度,显著改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的理化性质,是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环境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夏继刚 《中国水产科学》2021,28(10):1303-1310
化学预警信息(chemical alarm cues, CAC)在鱼类捕食者-猎物关系中起核心作用。为研究鱼类化学预警通讯模式及其可塑性, 并检验“鱼类化学预警响应生态位假说”, 采用同质园实验(common garden experiment)分别给予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有捕食者处理和无捕食者处理 8 个月, 检测具有不同捕食环境经历的高体鳑鲏成体和其幼体对不同环境化学信息[水(对照组)、高体鳑鲏幼体 CAC 和成体 CAC、捕食者信息]的行为响应。结果表明, 无捕食者处理组中, 化学预警信息仅对高体鳑鲏成体静止时间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 而对幼体静止时间的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 成体和幼体高体鳑鲏静止时间的变化对捕食者信息的响应差异显著(P<0.05); 有捕食者处理组中, 高体鳑鲏成体和幼体静止时间的变化对幼体 CAC、成体 CAC 以及捕食者信息均有显著响应(P<0.05), 成体和幼体对同一环境化学信息的行为应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了高体鳑鲏的化学预警通讯对生境捕食压力具有环境依赖性(表型可塑性), 处于捕食压力下的高体鳑鲏化学预警响应模式支持“鱼类化学预警响应生态位假说”。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和2%的酵母培养物YC1(粗蛋白含量为50%)、1%和2%的酵母培养物YC2(粗蛋白含量为55%),配制5种等氮等脂 (42%粗蛋白和8%粗脂肪) 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C、YC1-1、YC1-2、YC2-1和YC2-2。选择初始体质量为 (4.87±0.00) g 的黄颡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 (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YC2-1和YC2-2处理组黄颡鱼的增重率 (WG) 显著高于对照组,YC2-2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 (SGR) 显著高于对照组;YC2-1和YC2-2处理组黄颡鱼肌肉的蛋白沉积率 (PPV) 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效率 (PER) 随着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YC2-1处理组的PER最高;YC2-1和YC2-2处理组的饲料系数 (FCR) 显著低于对照组,YC2-2处理组的FCR显著低于YC2-1处理组;YC2-1和YC2-2处理组肝脏溶菌酶 (LSZ)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YC2-1处理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YC1-1处理组,皱襞宽度和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高于YC2-2处理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中,酵母培养物组的平均累积死亡率 (CMR) 均低于对照组,YC2-1处理组的CMR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2能有效改善黄颡鱼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健康以及提高黄颡鱼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