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是由汛期浑水造成,本文从浑水运动特征—异重流出发,来分析异重流的发生和持续条件、异重流孔口的出流及排沙,从而总结得出异重流特性,找到利用异重流排沙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深圳河一、二期工程完工后,经过近2年的运行,河道淤积严重,大大降低了设计防洪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收集整理深圳河已有水文,泥沙,地形与潮汐资料,分析了深圳河干、支流泥沙特性及淤积现状,对深圳河的泥沙特性及淤积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深圳河水动力特性及具体地形、水文等情况,对河清淤方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是由汛期浑水造成,从浑水运动特征--异重流出发,分析了异重流的发生和持续条件,异重流孔口的出流及排沙情况,总结得出异重流特性,找到利用异重流排沙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山丘区地下水库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中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河流多、泥沙含量大的特点,在山丘区适宜修建地下水库。地下水库的造价只相当地表水库的20%,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地表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根据规划建设中水库的模型试验,发现了水库排沙的规律性。同时,通过模型试验中对不同铺沙高程、不同流量时冲沙量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冲沙的因素为: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泥沙颗粒大小、淤积时间长短。并对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几个重要因素影响排沙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今后水库排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二维数学模型模拟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模拟河段起于大坝上游约600 m,止于大坝下游约400 m.计算断面在1∶2 000地形图上剖分20个库区大断面,断面平均间距500 m,并通过模型试验论证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形态,水库运行历时1 a,三角洲洲头不断地向下游前进,最终到达坝前,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达1 347 m,而水库泥沙淤积则向库尾高边滩发展,“翘尾巴”现象明显.水库运行1 a后,排沙比均稳定在90%以上,水库冲淤达到平衡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调度方式冲沙,在泄洪冲沙底孔前形成冲刷漏斗,漏斗为三维形态,漏斗顺水流方向坡降约为1∶5.0~1∶7.0,侧向边坡约为1∶3.5~1∶4.5.取水口基本在冲刷漏斗范围内,能保持取水“门前清”.泥沙淤积的数学模型与模型试验成果基本吻合,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水库淤积物建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水库淤积严重,造成了众多的危害,水库淤积防治势在必行。以广东省兴宁合水水库淤泥为主要原材料,以当地的炉渣、煤矸石、页岩为添加剂,进行制砖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用水库淤泥单独制造烧结砖不能满足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要求;利用水库淤泥为主要原料,掺加煤矸石、页岩或炉渣等物料,以调节水库淤泥中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调整水库淤泥的各项物理性能,能够生产出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烧结砖,强度等级可达到MU10以上,其中掺入页岩配比的强度最高。炉渣中含有大颗粒的石灰质颗粒,会造成烧结样品出现石灰爆裂,产业化中需要选择不含石灰质颗粒的炉渣作为外掺料。水库淤积物中的粗颗粒通过恰当处理,可以作为混凝土细骨料。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流经黄土地区的流域泥沙淤积严重的情况,在介绍流域治理目的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治理实例,详细分析河口泥沙治理、水库防淤减淤、黄河流域水沙治理、河道淤积缓解等流域治理措施的应用效果,为实现泥沙的生态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泥沙对尊村引黄泵站的危害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尊村引黄灌区是运城市最大的一座多级提水泵站,近年来,由于水源严重脱流,泥沙大量淤积和泵站设施老化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泵站效益的发挥,介绍了泵站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泥沙对引黄泵站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有关解决泵站泥沙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狮子滩水库防洪调度控制指标的复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通过GPS技术对狮子滩水库水下地形进行测量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并利用所建立的水库运行调度模型,研究了该水库淤积变化对其防洪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956~2002年,虽然狮子滩水库淤积了4656m^3,但主要是淤积在多年平均库水位340.0m以下,对其在汛限水位346.5m以上的防洪调度影响不大。并且,在现有防洪调度方案和水位~库容关系情况下,水库能满足其防洪对象的防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东鱼河泥沙淤积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鱼河位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分析了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以及泥沙淤积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泥沙淤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泵站取水建筑物的主要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泵站取水建筑物的布置受很多因素影响,所遭遇的水力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取用水量的保证程度、泥沙淤积和水流流态等,这些问题对泵站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通过MT抽水站和QL泵站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取水建筑物水力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引黄灌区不同粒径泥沙的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与利用问题已成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与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阐述了当前引黄灌区泥沙灾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泥沙在渠道中的运动、输移、和淤积规律,认为粗颗粒泥沙是渠道淤积和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粗、细泥沙在物理性质和利用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其资源化:对粗颗粒泥沙由集中处理改为分散处理,减少渠首部位的淤积;细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引浑水淤灌,提高入田比例。  相似文献   

15.
引水渠是一种常见的河道分流形式,由于主河道与引水渠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夹角,水流从分汊前主河道流入引水渠时必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结果是有利于较多较粗的泥沙分入引水渠,导致渠道口门产生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而渠道口门淤积问题是决定引水工程是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引江济汉工程引水渠道口门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糙率对口门淤积厚度的影响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流运动规律相吻合,可以为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上游泥沙淤积状况,对枢纽泥沙冲淤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到该枢纽泥沙冲淤变化分为主河槽摆动、江心洲形成和江心洲消亡 三个阶段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牛文全  张二信  吕畅  孙军  董爱红  邬梦龙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1):144-152,169
为探明浑水滴灌过程中水中加气对滴头堵塞的影响,以齿形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周期性间歇灌水测试方法,用最大粒径小于0.1mm的泥沙配置了5种不同的浑水,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滴头堵塞状况。结果表明:加气和泥沙颗粒级配对滴头堵塞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加气提升了毛管内泥沙输移能力、促进大泥沙颗粒排出,减小淤积泥沙中值粒径,且泥沙最大粒径越小,加气对泥沙运移的影响越小,毛管淤积物质量、淤积泥沙中值粒径较未加气处理减少8.75%~31.92%、8.59%~35.64%;泥沙粒径为0.075~0.100mm时,滴头流量下降最快,泥沙为粒径0~0100mm时,滴头流量下降最慢;加气增大了水流紊动程度,促进浑水中大颗粒泥沙在流道内的输移;加气加剧了浑水中小颗粒泥沙在流道入口处黏附,加速了流道入口堵塞,滴头Dra和Cu比未加气处理低9.0~18.7个百分点和16.2~36.4个百分点,这是造成加气加速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建议进行毛管冲洗,降低流道入口堵塞风险,以提高加气滴灌滴头的抗堵塞性。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虽然入库沙量与设计论证阶段相比明显减小,库区泥沙淤积大为减轻,但近几年三峡水库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调度与实践,导致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有所加大,加之随着库水位的逐步升高,库尾一些重点河段局部出现累积性淤积,影响航行安全,泥沙问题仍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泥沙淤积和水库运用特性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汛期开展沙峰排沙调度、蓄水期优化水库蓄水进程、消落期开展库尾减淤调度的三峡水库减淤调度方案,为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有效控制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大型引黄灌区,渠系泥沙淤积严重,泥沙处理困难。通过采用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沉沙区泥沙、分散沉沙和节水减淤等技术措施,减少了渠系的泥沙淤积。对清淤产生的泥沙,采取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比较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水库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35%,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水库的寿命,水库调沙运用,是现阶段防治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引浑淤灌,将水库泥沙处理与农田灌溉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出库泥沙得到妥善地处理,确保了水库调沙方式能长期运用,通过淤灌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水库工程在我国灌溉事业中的地位及泥沙淤积对水库调蓄能力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引浑淤灌的特点、技术和效益。我国出库泥沙处理的成功经验,引浑淤灌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