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已逐步上升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为害同水稻纹枯病一样,具有发病快,为害重的特点,严重时中心病团出现死穗。从1996年开始,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小麦生产中逐步蔓延,1997年调查25块田,平均病株率为3...  相似文献   

2.
小麦根、茎病害严重度分级与减产损失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青雷 《植物保护》1993,19(2):44-45
小麦全蚀病、根腐病为根部主要病害,小麦纹枯病主要症状在茎部,由于连年重茬,此3种病害均日趋严重,且常混合发生。为了测定小麦根茎3种病害与损失率的关系,我们在1991年6月麦收期间进行了各自严重度调查及其减产损失率(以千粒重测定为主)的测定,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小麦3种病害田间危害分级标准见表1  相似文献   

3.
控制小麦全蚀病扩展蔓延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蔓延扩展迅速,为害严重。减产轻则1~2成,重的可达5成以上,甚至绝收。丰润县近几年小麦全蚀病迅速扩展,成为制约小麦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县植保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全蚀病防治方法,成功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扩展。1 传播侵染特点 小麦全蚀病是1种土传病害,病菌寄生范围广,可寄生小麦、大麦、玉米等多种禾谷类作物和禾本科杂草。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过腐生生活。所以,潜伏在病残体上的菌丝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源。种子带菌和夹杂在种子、粪肥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是枝江市小麦上的常见病害,2015年两病大流行,是近十几年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与大发生年2002年相当。病害发生面积33万hm2,损失率约为18%,少数田块基本绝收,严重制约了今年夏粮的增收。1 2015年小麦病害发生特点1.1发生程度重小麦乳熟期调查,条锈病大发生,病田率100%,平均病叶率90%,平均严重度40%,病指36.0,最高田块病指为72.5;赤霉病中等偏重发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孝感市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文介绍了近几年孝感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病害发生的特点及重发原因,并从多年来对该病害的防控实践中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控对策,为周边地区的赤霉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1年黑龙江省小麦生长期雨日和雨量比历年同期较多,小麦的各种病害都有所抬头,同时还发现一种过去未见报道对小麦具严重威协的病害。 该病在小麦抽穗以后出现发病中心,并逐渐向四周扩展,成片。发病后颖壳变褐,穗芒不张开,穗颈变褐,籽粒干瘪,严重罹病的,千粒重仅十余克。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初步调查,在我们的鉴定圃中,调查了568份材料,发病的有445份,发病率为78.34%:本院作物所小麦育种地及辐射育种地也都有此病发  相似文献   

7.
小麦黑颖病又名小麦细菌性条纹病或条斑病,是一种遍及全球的重要病害。该病虽早在1918年就有首次报道,但一直对其研究甚少。近年来,该病在美国爱达荷州严重发生,重病田块小麦损失达30%~40%。因该病是沿导管蔓延,所以一旦侵染,传播、蔓延,再防治就极其困难了。目前,波兰、保加利亚、希腊、阿联、埃及等国家已将此病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病主指发生在小麦根、茎基部的病害。此类病害为土壤带菌,复合侵染,全生育期危害,苗期造成死蘖,后期形成白穗或倒伏,高产麦田发病尤为严重。1990年以来,济宁地区年发病面积300万亩左右,占麦田总面积的50%,严重影响着小麦生产。现将近几年我们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致病菌与为害特点据1990~1992年小麦不同生育期,多点  相似文献   

9.
2015年河南省小麦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小麦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发生面积和程度为近年来少见,对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笔者总结了2015年河南省小麦病害发生的特点,从菌源、气候条件及品种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新疆小麦上严重地发生了一种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期为深绿色针尖大小的斑点,以后发展为水  相似文献   

11.
新疆鹰嘴豆褐斑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奇台县种植的鹰嘴豆上新发现一种突发性病害,经鉴定为鹰嘴豆褐斑病菌(Ascochyta rabiei Passs),发病面积为4000hm2,平均为害株率46%,严重田块为害株率达到100%,产量损失率为40%~50%。之前,此病在新疆未见公开报道,本文对其在木垒县的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禾谷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由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小麦病害,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1].我国于1987年首次发现燕麦孢囊线虫[2],至2012年,已传播到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安徽、江苏、青海、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天津、西藏、新疆等16个省市自治区[3],危害程度与范围呈逐年加重和扩大的趋势,已对我国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造成小麦平均减产20%~40%,严重时高达73%~89%[4].因此,CCN是制约小麦和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产区,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广大小麦产区,特别是主产和高产的黄淮麦区,迅速扩散蔓延,危害严重,已上升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一般病因减产10%左右,重者可达30%~50%,甚至更高,给小麦产量带来了巨大损失。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属丝核菌属,是一种重要的土传性禾谷类病害,种名为禾谷丝核菌。 我国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的CAG-1融合群,其次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AG-5和AG-4融合群。 我国早在1975年就有小麦纹枯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陕西韩城严重发生的小麦矮缩病病原鉴定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陕西韩城发现一种新的小麦病毒病害,症状表现为严重矮缩、黄化、条斑和分蘖增多等,发病面积约0.07万hm2,病田减产达5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本研究通过对采集自我国陕西韩城的7个样品进行PCR鉴定、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比较,证实陕西韩城样品确是小麦矮缩病毒(WDV)侵染所致,并对发病原因及其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这是小麦矮缩病在我国麦田大发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na like-oaganism Blue Dwarf-WMBD)是北方麦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特别是在间套麦田和麦草覆盖保墒的旱农栽培麦区发生严重,其是我国在小麦上新近发现的第一个类菌原体病害。  相似文献   

16.
辣椒病毒病已成为辣椒上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广东早在1932年就有报道,但一直未鉴定出病毒的种类,直至60年代,我国才开始报道辣椒上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病毒病与其他病害不一样,如真、细菌病害的病原物与症状基本上是稳定的,而病毒病不然,一种病毒可产生多种症状,或一种症状,可能由多种病毒混合侵染引起的。鉴定毒原有指示植物、血清反应、稳定性测定、以及电镜检查等多种方  相似文献   

17.
高粱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粱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居第五位~([1])。高粱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上,高粱病害是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己报道的高粱病害有60余种~([2]),较普遍发生的有15种~([3])。2014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场发现一种新病害,在农场种植的  相似文献   

18.
彭烨  康厚祥 《植物保护》2022,48(6):193-206
麦瘟病是1985年在南美洲出现的一种小麦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南美洲的主要小麦病害之一。在麦瘟病发病严重区域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减产高达100%,抗麦瘟病的小麦资源和基因少,且麦瘟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QoIs)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监测、延缓、抑制其传播对有效控制麦瘟病意义重大。2016年和2018年发生了两次重要的麦瘟病扩散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两次扩散事件导致麦瘟病分别蔓延至亚洲孟加拉国和非洲赞比亚,麦瘟病的持续蔓延对全球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国科学家与世界同行一道,在病害监测、小麦抗病资源和基因发掘、抗病品种的培育、病原菌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进展。本文从麦瘟病的传播历史、防控方法、国际国内开展麦瘟病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等方面对麦瘟病进行综述;同时,也为我国应对麦瘟病威胁提供了策略、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疆北部麦区发展起来一种病害,当地叫“细菌性条斑病”。我们对该病原菌,做了致病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反应等项鉴定,确定病原菌为小麦黑颖病黄色单胞杆茵氢(Xanthomonas translucens Dowsom),属于小麦专化型。  相似文献   

20.
小麦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 DC.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病害发生后严重阻碍作物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最终导致小麦实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和质量损失很大。为及时做好防治,1981—1987年对病害的流行规律及其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