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果间种植油莎豆效益高哲盟莫力庙种羊场近两年来,利用果树、葡萄行间种植油莎豆,亩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油莎豆是一种稀有、珍贵的作物,适宜沙性土壤栽培。地下结豆,亩产1000公斤以上,含油量高达30%以上;地上长针状饲草,亩产15O~250公斤,猪、牛、羊都...  相似文献   

2.
油莎豆简介     
油莎豆,亦称油莎草,属莎草科莎草属,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在生产上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主要利用它的地下茎。原产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1960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保加利亚引进我国。目前,全国已有十六个省(区)进行了栽培,其中,湖北、湖南、广西、河北、辽宁、陕西等省(区)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3.
<正>油莎豆,是油莎草的别称,又称地下板栗、地下核桃等,属一年生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是一种抗逆、高产、优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作物。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苏联、保加利亚和朝鲜先后引入油莎豆,开始在北京等地试种。其中,从保加利亚引进的圆粒豆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新疆和内蒙古种植,每亩产量高达400~500千克,含油量约为25%。2010年之前,全国油莎豆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2018年形成规模种植,增加至10万亩,  相似文献   

4.
汉中地区自1962—1978年,成片栽植油橄榄达2万多亩,目前已有1,000余株开花结果,总产量8,000多斤。其中引种最早的汉中县褒河林场和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在1977年分别获得亩产(鲜果)842.3斤和1,040斤高产基础上,于1978年又获较大幅度增产,前者总产鲜果,1,210.3斤(平均亩产1,286.5斤),比1977年增长34.5%;后者总产鲜果4,645.2斤(平均亩产1,720.4斤),比1977年增长39.5%。更为可喜的是1973年新栽植起来的油橄榄园(城固县油橄榄场1,100  相似文献   

5.
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油橄榄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发展很快,形势大好,至今年止,全省已发展到八地三市七十二县,定植达四十五万株,并规划建立了二十三个油橄榄基地县,计划发展六十九万亩。省林科所一九六四年定植的三百一十六株油橄榄,一九七五年三百零八株开花结果,总产鲜果一万二千八百多斤,单株产鲜果最高达一百七十一斤。平均亩产鲜果四百五十斤,实出油七十六十斤。从各品种来看,连续三年(一九七四——一九七六年)平  相似文献   

6.
我区自1962年引种油橄榄以来,特别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截止1979年底,全区整片营造油橄榄成活保存面积达3.5万亩(计50多万株),为发展规划面积25万亩的14%。城固县柑桔育苗场1965年栽植的2.7亩油榄橄,年平均亩产最高达1720.4斤,最高株产(贝拉)达233.3斤。亩产、株产均创全国先进水平。垣山林场1973年种植的城固32号油橄榄,1978年株产达68.5斤。地区园林站1976年栽植的自育实生苗,4年即开花结果。实践证明,油橄榄在我区生长好、结实早、产量高、含油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4年来油莎豆在河南民权林场黄河故道沙地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在当地立地条件下的丰产栽培技术,并对油莎豆的应用前景和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奉节县新民苗圃的油橄榄是1976年从泸县玉蝉林试站引种的,共保存15个品种192株.现全林植株的平均基径14.22厘米,平均冠幅20.46米~2,其中最大植株基径达25厘米,最大冠幅55.18米~2.定植第3年就有6个品种开始试花.1979年开花植株占总株数的46.9%,结果株数占40.1%,开花结果植株逐年上升,到1982年已全部开花结果,产果5337斤,平均株产27.8斤,最高单株产果121斤,亩产573.9斤.提前3年达到省规定的近期高产稳产指标:“定植10年生以上,每年开花面占全林的70%以上,产果量大小年平均每亩300斤以上”.实现了速生早实.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食用油料树种。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可以亩产榄油一百多斤。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很高的热量和大量维生素,容易消化,鲜果不仅可榨油,还可加工制成味美可口的罐头和蜜饯。同时,在医药上还有多种用途。油橄榄树寿命根长,阿尔巴尼亚有千年大树,经济寿命达百年左右。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栽培地区已发展到北纬47°,南纬37°。我所于1967年开始油橄榄的引种驯化,  相似文献   

10.
油橄榄——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种植、提倡的木本油料树种。自从一九六四年以来,在我国引种的一些地区,相继取得了高产典型。一九七三年,广西柳州三门江林场总产22800斤。一九七五年湖北省林科所总产12800斤,平均株产35斤,最高产单株产171斤。云南省林科所一九七四年最高产单株产果197斤,一九七六年最高产单株产果224斤。30余株平均株产73斤左右。陕西汉中地区一九七四年平均株产54斤。全国已引种的15个省、市、自治区广大地区幼树已开始结实。这些事实充分的说明了油橄榄在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的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自1962年秋引入汉中地区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广大林业工作者的辛勤栽培管理下,已从最初的3个引种点的百十株,发展到现在的11个县两百多个栽培种植点。据统计,全区已造油橄榄林2万多亩,今年开花结果的有1000余株。城固县柑桔育苗场1977年亩产油橄榄鲜果超过千斤,平均每株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亲自从国外引进的。经过十多年的引种试验,证明在我国各地可以成功,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油料树种。目前在南方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中,有的平均每株可产果40市斤,出油10市斤,每亩产油100市斤以上,超过大豆、花生每亩平均产油水平。我省赣州地区林科所,已出现92市斤果的丰产单株,实践证明,油橄榄在我省引种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优质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四千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现有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栽培。西昌是我国最早引种油橄榄的地区,也是最佳适生区之一,1982年,西昌油橄榄已发展到一万多亩,30多万株,拥有品种近百个,单株年产果量最高130公斤,最高出油率23%。 现在栽种的油橄榄,每亩种40株-50株,种植后4年试花结果,种植10年每株年产鲜果40公斤,亩产鲜果1600公斤,鲜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地区三门江林场栽种的一千余株油橄榄,是在1964年引入柳州兰家村试验林地的,这些幼树1973年已结果两万余斤,初步显示了油橄榄在柳州地区的发展前景.认真总结经验,将使我们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总结十年来的引种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发展油橄榄的根本保证.油橄榄的引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与实践止,也跳  相似文献   

15.
<正> 1964年林业部分配给我所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橄榄树苗400株,5个品种。定植后第12年株平产果40. 6斤,其中佛奥和米扎两个品种五年平均产鲜果47. 4斤和40. 6斤,达到了地中海地区的高水平,引种是成功的,并从七十年代初期在全省推广栽培。引种栽培措施主要是:园地选设,土壤改良,施肥,防寒,排灌,病虫害防治,品种选择和修剪。现对引种栽培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油榄橄(Olea europaea L)又名齐敦果、阿列布,原产地中海沿岸,性喜光耐旱,冬湿夏燥,是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结果期长的高级食用木本油料树种。1970年以来,我市共引进油橄榄品种26个,定植11302株,其中佛奥占73. 2%。1975年3月定植的油橄榄,77年试花,80年获鲜果2210斤,单株最高产果量为34. 5斤;82年产鲜果1850斤,单株最高产量为53. 2斤。为了摸索油橄榄的早实、丰产的规律,现将儿点技术措施,调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站职工在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中,怀着对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深厚友谊,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依靠林场工人和社队贫下中农,积极发展中阿友谊树——油橄榄。两年多来,先后由一个引种点扩展到十六个,共引植油橄榄1,470株,播油橄榄和尖叶木樨榄种子共35斤,出苗15,000多株,嫁接苗木一万株。在1974年秋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原产地中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栽培地区已扩展到北纬47°、南纬37°。我们于1960年,开始进行油橄榄的引种驯化,最先栽植在成都,1964年移植到泸县玉蟾山地。1969—1970年普遍开花结实,1971年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3市斤。通过几年来的引种实践,我们对油橄榄在我省泸县山地的生长发育规律,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圃是在197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的.当时上级分配我圃米德扎5斤,贝拉特大果15斤,进行了播种育苗试验.经过两年的培育,目前苗木生长健壮,一般高度都在70~100厘米,最高达127厘米,现就我们的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油橄榄(Olea europaea.L.)又名齐墩果,木犀科木樨榄属常绿乔木,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为亚热带树种,是地中海气候典型植物,原产小亚细亚、地中海沿岸,喜光,耐高温,耐烟尘,不耐水湿.油橄榄品种繁多,其中有经济栽培价值的约350个,已引入我国的有100多个.陇南市武都区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小,年平均湿度61%有6个月相对湿度在50%以内,土壤排水性能良好,部分品种其树势、挂果率、出油率、油质等都优于原产地,是我国3个油橄榄一级适生区之一.至2004年底,白龙江林区在陇南市武都区已发展油橄榄500 hm2.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油橄榄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