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度对饲用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用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密度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内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先增加后降低,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各器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大变化趋势不同;生育前期以叶片为分配中心,生育中期以茎秆为主,生育后期生长中心为子粒,并因密度和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芝麻种子萌发阶段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芝麻种子发芽过程中芝麻素、芝麻林素、水分和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以2个芝麻种质KUUS709和YZH11为材料,研究芝麻种子在21℃发芽条件下芝麻素、芝麻林素、水分和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芝麻种子发芽前期、中期和后期,芝麻素含量和芝麻林素含量呈现出“慢—快”的降解规律,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化的转折点在萌发36 h和48 h;水分含量和干物质量呈“S”型曲线,符合“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其中水分变化的转折点是在萌发24 h和84 h,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转折点在萌发36 h和96 h。在芝麻种子发芽过程中,水分与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干物质量与芝麻素含量、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种子发芽过程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申晓慧 《中国种业》2013,(12):59-60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大豆叶部性状及品质与产量的关系,以合农63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测定了开花后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及各时期蛋白质、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合农63号大豆在R1-R7期的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个施肥处理的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R5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与R7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5、R6期与全生育时期平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生育后期达到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该稻区不同时期主栽的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总的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中期次之;不同水稻品种抽穗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比例不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2号’、‘松粳6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产量由高到低的品种为‘松粳9号’、‘松粳3号’、‘松粳6号’、‘松粳2号’、‘五优稻1号’、‘藤系138’;拔节至齐穗期和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合理提高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本稻区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自2002年开始至2004年止,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两方面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与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存在着负相关性,与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之间为正相关。中国品种的脂肪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大于美国品种,而中国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小于美国品种。蛋脂总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并且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性。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中美品种的品质对磷酸二铵施用量的反应不同。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与中国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美国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密度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性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则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与大豆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朋  刘雪锋  刘奇  谢志涛  谢甫绨 《种子》2006,25(11):66-68
对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5种气象因子:气温、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在大豆蛋白质、脂肪积累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气温与降雨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较大。8-9月平均气温、降雨与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呈正相关,而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筋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龙麦33和克旱19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糖氮调控下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和营养器官花前、花后贮藏干物质与子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入外源糖氮均提高了旗叶光合速率,但外源糖处理降低了叶绿素含量(SPAD值)。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TAA)和转运率(TAR)在外源糖氮调控下降低,花后物质积累量(PAA)升高。子粒产量在外源糖氮调控下均增加,子粒蛋白质含量以外源糖处理最高。外源糖氮调控下小麦千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与花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有关,且PAA和花后物质积累对子粒产量的贡献率(CPA)与子粒品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垦农4号和垦鉴2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在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R5和R6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在R3呈显著正相关,R5呈极显著正相关;KJ21后期群体发育在高密度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的群体库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和。其结果表明:春玉米果穗花丝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栽培措施影响较小。群体花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适呈施用氮肥可提高受精结实率和双穗率,有利于扩大库容。群体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且与花粒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体积与子粒灌浆速率、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密度、施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