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二氢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邻氨基苯甲酸和4,5-二氢吡唑-5-甲酸为原料,制备得到苯并噁嗪酮,所得产物与取代胺作用制得8个结构新颖的二氢吡唑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和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致死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以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的结构为基础,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24个新型含吡唑杂环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 R、IR及APCI-M 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酰胺(5k)和5-溴-N-[4-溴-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酰胺(5l)在500 mg/L下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致死率为100%,但在100 mg/L下其致死率则分别降至30%和50%。所得结果可为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1-(取代)苯基-5-氨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或1-叔丁基-5-氨基-1H-吡唑-4-甲酰氯和2-甲基-4-炔丙基-6-氨基-7-氟-2H-苯并[b][1,4]-噁嗪-3(4H)-酮为初始原料,分别通过不同的合成路线,得到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大体积取代基的吡唑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375 g/hm2处理剂量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 4h 、 4i 和 4j 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生长的抑制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4.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化、环合、氧化、取代、水解、环合和胺解反应,合成了15个文献未见报道的新型含单氟甲氧基的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在100 mg/L下对粘虫Oriental armyworm的致死率均为100%,当测试浓度降低至4 mg/L时,化合物 8a 、 8d 、 8g 、 8k 和 8n 的致死率仍为100%,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取代吡唑并[4,5-e][1,3]噻嗪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代吡唑酰基异硫氰酸酯与杂环胺、磺酰胺反应 ,得到了加成产物取代吡唑酰基硫脲或关环产物吡唑并 [4 ,5- e][1,3]噻嗪。取代吡唑酰基硫脲化合物在三乙胺作用下也关环成吡唑并 [4 ,5- e][1,3]噻嗪。化合物结构均经 1H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 ,并对此加成、环化反应结果和机理进行了讨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氯苯肼盐酸盐( 1 )和1,1,3,3-四甲氧基丙烷( 2 )为起始原料,经环化、Vilsmeier反应得1-(3-氯苯基)-1H-吡唑-4-甲醛( 4);(4 )与3-三氟甲基苯乙酮( 5 )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得取代芳基烯酮类化合物( 6 ),再与水合肼发生环化反应得3-(3-三氟甲基苯基)-5-(3-氯苯基-1H-吡唑)-4,5-二氢吡唑( 7),其与取代异氰酸酯 作用,制得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结构新颖的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 500 mg/L 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达100%,而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均无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7.
1-吡唑甲酰基-2-芳基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求新的含吡唑双酰肼类先导化合物,用4-取代-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肼与取代苯甲(乙)酰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10个1-吡唑甲酰基-2-芳基酰肼类化合物,其中9个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5 μg/mL浓度下, 3b 和 3j 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抑制率分别为51.3%和56.1%;在1 000 μg/mL下, 3b 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致死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新农药化合物,以邻氨基苯酚为原料设计合成了N-取代的苯并口恶嗪酮类化合物18个,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化合物c3、c5、c6、c7和c8在浓度为100mg/L时对苋菜Ambrosia tricolorL inn.的抑制率达90%。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用取代苯酐与取代苯肼在冰乙酸中缩合,合成了11个未见杀虫活性报道的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液质联机(LC-MSD)确认,并利用X-ray单晶衍射确认了 A02 的晶体结构。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A06 在600 g/mL下96 h的致死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水解、氯代和酰化反应得到N-(1-甲基-2-羟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 H -吡唑-4-酰胺(4),4与取代异氰酸酯作用,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二氟甲基取代吡唑甲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1H NM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下,目标化合物 ZJ-3、ZJ-5、ZJ-7、ZJ-8 对瓜类炭疽病菌、瓜类灰霉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一元取代苯甲酸酯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一元取代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17个取代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有8个是新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确证。精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j对黄瓜褐斑病菌 Corynespora cassiicola、3l对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的EC50值分别为22.80和12.34 mg/L。  相似文献   

12.
以4-甲基-2-(1H-吡唑-1-基)-噻唑-5-甲酰氯为原料,与取代胺作用制得10个结构新颖的4-甲基-2-吡唑基-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利用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盆栽法试验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相对防效达100%,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达85%。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hthalic acid diamide derivative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es of synthetic insecticides. In this study, a 3,3‐dichloro‐2‐propenyloxy group, the essential active group of pyridalyl derivatives, was incorporated into phthalic acid diamide derivatives with the aim of combining the active groups to generate more potent insecticides. RESULTS: Thirty‐one new phthalic acid diamides were obtained, and these were characterised by 1H and 13C NMR. The structure of N2‐[1,1‐dimethyl‐2‐(methoxy)ethyl]‐3‐iodo‐N1‐[4‐(3,3‐dichloro‐2‐propenyloxy)‐3‐(trifluoromethyl)phenyl]‐1,2‐benzenedicarboxamid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lography.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ounds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were evaluated. The title compounds exhibited excellent larv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P. xylostell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revealed that varying the combination of aliphatic amide and aromatic amide moieties, or the nature and position of substituent Y on the aniline ring, could aid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superior performance. CONCLUSION: A series of novel phthalic acid diamides containing a 3,3‐dichloro‐2‐propenyloxy group at the 4‐position of the aniline ring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se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arent structure provided information that could direct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structure modification.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3a~j。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生物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酰乙酸甲(乙)酯为原料,合成了2-(2-氨基噻唑-4-基)-(Z)-甲氧亚氨基乙酸酯的酰胺和亚胺两类共13个衍生物,其中10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确证。初步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在质量浓度200 mg/L下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 mk-1 在20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率达81.4%。  相似文献   

16.
通过芳氧乙(丙)酸与O,O'-二烃基硫代磷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 3a、3b、3g和3h 对单子叶植物稗草和双子叶植物油菜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其效果接近、有些甚至优于对照化合物2,4-D。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经取代苯基呋喃甲酰氯与5-肼基-3(2H)哒嗪酮反应,得到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呋喃环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但杀虫活性较弱。其中化合物3k在50 mg/L时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86.29%±1.51%,与对照药剂腐霉利相当。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对杀菌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3,4-亚甲二氧基苯酚(芝麻酚)为原料,经醚化、Vilsmeier反应、Horner反应、酰胺化等步骤制备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3,4-亚甲二氧基-6-烷氧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1H NMR确证。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5a~5l 对粘虫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5h和5j 在150 mg/L质量浓度下对粘虫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0.0%和66.7%。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农药新品种,以杀螨剂pyflubumide为先导,在其母体结构中引入肟酯和二芳基醚结构,设计并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H-吡唑-4-肟酯乙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大部分化合物对其的致死率达100%,但药效低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和炔螨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