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介孔活性炭阿维菌素载药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介孔活性炭对阿维菌素的载药特性,以判断其作为阿维菌素载体的可能性。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物理性状表征。将其负载阿维菌素的能力与常规农药载体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了该载药系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缓-控释性能和抗紫外光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活性炭载体为不规则球形颗粒状介孔材料,平均粒径为814 nm,比表面积为1 719.25 cm2/g,孔容积为0.043 cm3/g,孔径为4.80 nm。吸收动力学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阿维菌素的载药量为220.6 mg/g,显著高于其他常规农药载体,呈现了优良的吸附性能;载药系统的释药时间从90 h延长到672 h以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缓释效果;紫外光照射72 h后,阿维菌素原药的分解率为77%,而有活性炭载体保护的阿维菌素的分解率为30% ,表明该载药系统有效地减缓了阿维菌素的光降解速率。研究表明,以介孔活性炭作为阿维菌素载体,可显著改善药物的缓-控释特性以及分散性和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共缩聚法制备氨基化介孔硅及其对毒死蜱的缓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修饰法对介孔硅(MCM-41)进行改性。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化介孔硅(NH2-MCM-41),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载药体系。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MCM-41和NH2-MCM-41的结构、形貌、Zeta电位和毒死蜱的负载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CM-41和NH2-MCM-41对毒死蜱的吸附量和缓释性能,并着重探究了NH2-MCM-41与毒死蜱之间的作用力。结果表明:NH2-MCM-41和MCM-41均为有序的六方相介孔结构。MCM-41对毒死蜱的吸附量为106 mg/g,而NH2-MCM-41的最大吸附量为178 mg/g,且后者的吸附量随其Zeta电位值升高而增大。APTES的加入有利于改善MCM-41对毒死蜱的缓释性能;载药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Higuchi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高活性9708表面活性剂.应用于井冈霉素、杀虫单等可溶性粉剂及井冈·蜡芽菌、甲维·毒死蜱等复配农药中,表面张力可降到30mN.m-1以下,具有较强黏着力、高渗透和耐雨淋的能力.显著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喷药后靶标部位农药残(滞)留量平均增加55.91%,稻田杀虫、防病效果提高12%~26%.  相似文献   

4.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棉苗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梅岭霉素、阿维菌素对其逐代进行抗性选育,至第9代,测定了两个抗性种群的抗性水平、生命力和繁殖力。结果表明:梅岭霉素抗性种群的抗性达7.9倍,其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和后代若螨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4.08%、39.93%、6.57%和-15.44%。阿维菌素抗性种群的抗性达5.8倍,其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和后代若螨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5.88%、10.87%、5.86%和-9.32%。由此发现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有利作用,抗性风险性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禾谷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个麦区的5个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在含井冈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对禾谷丝核菌进行继代培养,以诱导抗药性菌系;测定了抗性菌系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了抗性和敏感菌系对渗透压的敏感性及药剂处理后两种菌系培养液内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田间禾谷丝核菌菌株对井冈霉素分别产生了7.26、7.75、10.46、14.92和23.31倍的抗性。室内继代培养36代,禾谷丝核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达49.24倍,形成了抗井冈霉素菌系。抗井冈霉素菌系对 口 恶 醚唑、福美双、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和咯菌腈分别产生了48.58、21.78、17.62、10.95、2.55和1.78倍的交互抗性。抗性菌系在较低和较高渗透压下其生长抑制率均大于敏感菌系,用井冈霉素处理抗性和敏感菌系后,其体内的电解质都严重外渗,且抗性菌系在10 h 内的外渗量明显大于敏感菌系。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APSA-80对井冈霉素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0倍的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0.01%、0.02%和0.04%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后,其表面张力降低了32.87%~53.66%、药液液滴在水稻的叶表面和叶背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5.26%~51.98%和36.88%~47.34%,在叶鞘上降低22.38%~37.18%;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提高约1.6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药液抗雨水冲刷能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的效果和延长其持效期。药后14 d,加入0.02%和0.04% APSA-80的处理防效明显高于单用;药后21 d,加入0.04%的,防效仍保持86.58%(96年)和90.93%(97年),极明显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农药可控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和自模板法),表征技术[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物理吸附分析、热重和差热分析(TGA-DT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状况,探讨了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紫外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研究了包括硅藻土、海泡石、高岭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脱石、玉米淀粉等7种常见水分散颗粒剂填料的表面性质如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性质;4种分散剂(SD-816、2700、NNO、D425)和各种填料伍配后分散悬浮性分析以及各填料对分散剂的吸附量大小;各填料对戊唑醇原药溶液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分析得到蒙脱石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了242.965m2/g,白炭黑、硅藻土次之;白炭黑的孔容最大,达到0.400cm2/g,玉米淀粉的孔容最小,只有0.021cm2/g,各种填料的孔大小都属于介孔;4种分散剂对硅藻土、玉米淀粉以及滑石粉的分散悬浮能力较好,蒙脱石对4种分散剂的吸附量均最大,玉米淀粉对4种分散剂的吸附量均最小;各填料对戊唑醇原药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拟合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喷雾助剂在苹果园化学防治中的作用,采用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等分析了GY-T12、NF-100和迈润等3种喷雾助剂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 (CMC) 时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片表面润湿性能和持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添加的3种喷雾助剂达到其CMC时,氟啶虫胺腈药液表面张力降低至27.64~35.64 mN/m;根据水滴在苹果叶片表面的接触角小于或大于90°判定苹果叶片近轴面为亲水性表面、远轴面为疏水性表面,添加助剂使药液在近轴面和远轴面30 s的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23.2°~41.3°和68.0°~93.5°,同时使亲水性近轴面黏附功降低5.36~12.56 mJ/m2,而黏附张力增大9.27~11.26 mN/m,在疏水性远轴面黏附功与黏附张力分别增大27.45~36.66 mJ/m2和47.55~53.28 mN/m,对改善远轴面的黏附润湿性更显著;药液表面张力和最大稳定持留量存在抛物线状函数关系,当表面张力为40.89 mN/m时,持留量达最大值12.53 mg/cm2;3种助剂中,NF-100和GY- T12可显著增加药液持留量,且GY-T12对靶标害虫苹果黄蚜有显著增效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苹果园应用时应依据预期目标选择适当的喷雾助剂,并通过调节药液表面张力使其处于适宜范围以增加药液持留量、提高对靶标害虫的毒力。  相似文献   

10.
新型阿维菌素纳米控释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提出利用无机-有机双模板法,即以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径为70 nm左右)作为无机模板,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其表面作为有机模板,以硅酸钠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其粒径很小,平均约100 nm,壁厚大约15 nm,孔径约4.5 nm。首次采用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作为控释载体对阿维菌素进行载药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对阿维菌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包埋率高达62.5%;其对阿维菌素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初步观察发现,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能够保护阿维菌素不被紫外光降解。阿维菌素纳米控释剂(Av-PHSN)在连续不断搅拌的溶出介质中的控制释放时间可长达33 h以上,这表明新型空心多孔SiO2纳米控释剂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因此,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可望作为理想的新一代农药保护型控释载体。  相似文献   

11.
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减量控害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与常规对照20%井冈霉素SP防治纹枯病进行药效试验对比,评价试验药剂30%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药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4.14%,比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9.52%提高4.62个百分点;减量控害区667m产量527.9kg,比常规用药20%井冈霉素对照区增产31.2kg,增幅6.28%.每667m减少施药用工2.5元,667m2增加效益62.9元.建议使用时,每667m2用30%苯甲·丙环唑30ml兑水45 kg于纹枯病发生盛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2.
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纹枯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4.14%,比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的防治效果(76.52%)提高7.62个百分点。示范用药区每667 m2产量527.9 kg,比20%井冈霉素每667 m2产量(496.7 kg)增产31.2 kg,增产6.28%。示范区每667 m2减少施药用工2.5元,增加效益62.9元。建议每667 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 mL对水45 kg在纹枯病发生初期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3.
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吸附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活性剂对旱地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用吸附平衡法,研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共存条件下,苯酚在土中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20℃和40℃下,在CTMAB共存条件下,土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有明显提高,且随CTMAB浓度增加而增大,表现为0.01 mol/L CTMAB>0.005 mol/L CTMAB>0.002 5 mol/L CTMAB>CK。温度升高,随着CTMAB浓度增加,土对苯酚的吸附由增温正效应向增温负效应转变;在SDS共存条件下,在苯酚平衡浓度较低时,两个温度下不同SDS共存浓度对土吸附苯酚的影响差异不大,且低于CK。随苯酚平衡浓度增大,各浓度SDS处理土对苯酚的吸附开始时均显著增大并超过CK,最终吸附量趋于接近。随SDS浓度的增加,土对苯酚的吸附也由增温正效应向增温负效应转变。  相似文献   

14.
稻田常用农药对四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稻田常用农药对二化螟幼虫期优势寄生性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at-sumura)的毒性,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杀虫剂原药以及18种常用农药制剂对扬州、安吉、金华和乐清4个地区二化螟盘绒茧蜂雌成蜂的触杀毒性。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原药中氟虫腈、毒死蜱和三唑磷对该蜂毒性较高,杀虫单、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次之,氯虫苯甲酰胺则最低。12种杀虫剂制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种阿维菌素相关制剂对该蜂毒性相对较低,其余均具高毒性;4种杀菌剂中的异稻.三环唑对该蜂高毒,苯甲.丙环唑次之,井岗.蜡芽菌(井冈霉素)和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则毒性最低;2种除草剂中苄嘧.丙草胺毒性高于苄.二氯。此外,同一种药剂对不同地区雌蜂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农药剂型及表面活性剂对药液在亲水和疏水植物叶片表面的持留及铺展行为的影响,通过数码显微镜连续摄像的方法,测试了40种药液液滴在棉花(亲水性)和水稻(疏水性)叶片上的持留及铺展行为。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3种不同剂型的农药,以及Silwet 408、NF100和AgroSpred 730 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配制不同药液,通过注射器产生液滴并用数码显微镜记录液滴在水稻和棉花叶片上的铺展行为。结果表明:农药剂型对药液表面张力影响不显著,但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却对表面张力影响显著,其对降低表面张力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Silwet 408AgroSpred 730NF100;同种表面活性剂对悬浮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可湿性粉剂,对乳油的影响最小;加入NF100可增加药液液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持留能力。结合表面张力结果,证明表面张力并非增强药液持留和铺展能力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了表面接枝改性,并探讨了改性材料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表面改性纳米SiO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经KH-570进行表面改性后,其分散性得以改善,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比改性前的大幅提高,提高率最高达92.6%。用KH-570改性的纳米SiO2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农药载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在3%阿维菌素微乳剂中添加不同量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 408后,对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以及添加助剂后药剂对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和苹果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毒力及防效的变化。结果表明:Silwet 408能有效降低3%阿维菌素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且在试验添加量(质量分数)3%~10%范围内,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均随助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Silwet 408可显著提高3%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苹果红蜘蛛的毒力及田间防效,但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和田间防效则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在杀虫剂中添加增效助剂以提高药效时,除了需考察该助剂能否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靶标上的接触角外,害虫种类也是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CTMAB-膨润土对水溶液中4种农药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 制得改性膨润土, 研究了CTMAB-膨润土吸附水中甲萘威、甲基对硫磷、克百威、多菌灵的性能和适宜条件。结果表明: CTMAB-膨润土对水溶液中4 种农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且与CTMAB 在膨润土上的实际交换量有关,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CTMAB 浓度≥4% 时, 实际发生吸附的农药就不再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4 种农药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 表明分配模式是主要的吸附形式。有机膨润土对4 种农药的吸附很快, 大部分农药在10 m in 内被吸附。pH 值变化对吸附有不同的影响, 并与农药性质有关: 低pH 值会降低有机农药的吸附量, 4 种农药在pH4~ 10 时吸附量较稳定,高pH 值导致多菌灵的吸附量增加, 而甲萘威、甲基对硫磷和克百威有分解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选用减量控害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与常规对照20%井冈霉素SP防治纹枯病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评价试验药剂30%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药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4.14%,比对照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9.52%提高4.62%;减量控害区产量比常规用药增产31.2 kg/u,增产6.28%。减少施药用工2.5元/u,增加效益62.9元/u。建议使用时,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 mL/u对水45 kg/u于纹枯病发生盛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全文设u=667 m2,单位面积)。  相似文献   

20.
将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分散在烯啶虫胺(nitenpyram)水溶液中,借助超声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和进入MCM-41孔道中,利用硅羟基与季铵化壳聚糖(N-(2-羟基)丙基-3-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将HTCC包裹在nitenpyram@MCM-41的表面,从而把药物分子封装在孔道内,以减缓药物释放速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DL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MCM-41和nitenpyram@MCM-41/HTCC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和Zeta电位等参数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itenpyram@MCM-41/HTCC对烯啶虫胺的载药量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HTCC能够很好地结合在nitenpyram@MCM-41表面,形成nitenpyram@MCM-41/HTCC纳米颗粒的外壳,载药量最大为2.8%,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