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广大茶区,特别是中小茶厂,茶机买回来后,由于缺乏安装、操作技术,生产中有时会出现问题,影响生产,本文就几种常用绿茶初制机械的安装和操作注意事项分别加以介绍,为茶叶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级龙头企业———绍兴茶叶机械总厂,是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茶叶加工机械的专业厂家,1960年建厂,至今已有43年历史,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设计和加工制造能力。绍兴茶叶机械总厂能够为大中小型茶厂提供完善的红绿茶初制、精制成套设备,以及优良的售后技术服务。现有茶叶加工机械品种近100个,有的机械属于专利产品,主要产品有:6CXS茶叶杀青机系列、6CR茶叶揉捻机系列、6CH茶叶烘干机系列、RFL型和YRFL系列,以及红茶、绿茶、花茶精制加工成套设备。绍兴越峰干燥设备厂是绍兴茶叶机械总厂的下属企业,专业从事农产品、食品、中药材、物料…  相似文献   

3.
倪既勤  周航 《茶业通报》1989,11(1):19-23
茶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1980年创汇2.55亿美元,仅次于蚕桑,1985年增至2.88亿美元。在一些主要产茶区,茶叶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10%左右。茶叶的制作加工需要直接耗用大量的能源。制作一公斤茶叶所需的能源比炼一公斤钢还多50%。1986年,全国制茶耗能已达79.48万吨标准煤。我国的茶叶初制加工主要在农村完成。近年来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制茶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从长远的眼光看,我国农村制茶中存在的“耗用大量薪柴”、“能源浪费严重”、“管理比较落后”等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不产茶、大约在清乾隆年间由福建安溪传过去得以发展。目前7市18县均有种植、约有茶园50万亩,以台北、新竹、桃园、南投等县面积较集中。茶叶年产量约力5.5万吨。其中以色种为大宗,次则乌龙、红绿茶。台湾在南投设立了台湾茶叶改良场、选育新品种、研制增添新的制茶机械、建立茶叶工业区、改进制茶工艺、产品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声誉颇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某些单丛名茶尚能做单丛采制、单独销售。台湾茶树品种下数十种之多、南投县目前推广印度大叶种制红茶,及新培育的金萱、  相似文献   

5.
唐茂贵 《茶业通报》2005,27(3):111-112
茶叶是安徽省黄山市各区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茶叶是该市的大宗传统的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茶业经济一直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认真做好名优绿茶的生产加工,对改善茶叶质量,增强茶产品竞争力,促进黄山市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名优茶生产情况及加工现状黄山市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茶叶品质,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名优茶产品,如传统历史名茶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松萝、珠兰花茶等,新开发名茶有黄山绿牡丹、新安源银毫、紫霞贡茶、新安江香芽等。近些年,各类有机、…  相似文献   

6.
有机茶叶加工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茶生产加工是一种全新的高标准生产体系,茶叶的品质取决于鲜叶质量、加工技术以及贮藏保鲜等因素.笔者从有机茶叶的加工与贮藏方面阐述有机茶叶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林香坤 《茶业通报》2001,23(4):10-11
山东省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胶南是山东省“南茶北引”最早的县市。茶叶生产已有 30多a的历史 ,由于地处高纬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昼夜温度大 ,地势北高南低 ,土壤棕黄弱酸性 ,造就了胶南绿茶“叶片厚 ,滋味浓 ,香气高 ,耐冲泡”的自然风味和超群品质 ,具有大力开发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笔者欲就胶南市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以求加快茶叶产业开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财政增收” ,把胶南建成北方绿茶基地。1 茶叶生产的基本状况1 .1 茶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迄止到目前 ,全市已有 1 5处乡镇近 2 0 0…  相似文献   

8.
叶源 《茶业通报》1989,11(3):5-7
在新旧体制交接过程中,茶叶生产经营遇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大量个体和集体商贩进入茶叶流通领域后,出现了多头抢购,竞争加剧,供需矛盾突出现象遍及各主要产茶区,数以千计的茶贩子往返各地,从中偷税漏税,抢购贩运。左右价格,争夺货源,牟取暴利,情况十分严重。还出现了许多没有掌握茶叶精制加工技术的小加工厂蜂涌而上,这些盲目上马企业,只考虑本企业眼前利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出口创汇效益,采取各种手段与大工厂争原料致使茶叶原料人为紧张,价格猛涨,质量下降,成本增大,市场混乱。茶叶市场一乱,出口创汇无保障,内外销矛盾增大,合同无法履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浅析歙南烘青的烟味凌云强,余光平(祁门茶叶研究所)(祁门茶厂)近些年来,歙南茶区为节约制茶燃料,普遍采用节柴焙茶灶-无烟柴灶。这对降低茶叶成本、提高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都起到了良好作用。然面,采用节柴焙茶灶的部分茶厂生产的烘青绿毛茶往往带有程度不同的烟...  相似文献   

10.
徐立  丁以寿 《茶业通报》2013,(4):174-177
皖西茶叶虽然具有天然的优良品质,在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的总体趋势却是下降的,但其间也不乏有上升的现象。设立皖西茶叶指导所、广泛推广茶叶改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皖西茶业的发展。但连年不断的天灾战祸、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侵入、茶区赋税繁重以及茶农对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的忽视迫使皖西茶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1.
霍大梅 《种子科技》2024,(6):134-136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贯穿古今,品茶文化促进了一系列茶叶种植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生产质量。基于此,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了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应用措施,旨在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并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1991年8月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国际茶叶学术研讨会之后,应日本静冈县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的邀请,对静冈县茶叶生产、栽培管理、加工技术、茶叶机械化和茶叶市场等进行考察。在日本同行的陪同下,周密安排,具体考察了茶机厂、制茶厂、茶叶市场、茶叶试验场及茶农户等、从城市到农村,直至山区茶农家庭,通过参观学习、座谈访问、调查研究,总的印象:静冈县是日本主要产茶区,交通发达,生态环境好,电气化,机械化程度高,茶叶科技、推广、教育紧密结合。由于竞争强烈,茶叶发展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秦爱国 《茶业通报》1994,16(1):31-31
微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适合山区推广秦爱国(安徽省石台县委政研室)当前由于茶农单户采制,制作方法混乱,茶叶规格不一、品质下降。而采用微型茶机,茶户联办绿茶初制厂,投资小、见效快,可以解决茶农"做茶难",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查产品结构,生产适销...  相似文献   

14.
陈国清 《茶业通报》2001,23(3):14-15
茶叶生产优势东至县现有 2 0多万人从事 6 6 6 7hm2 的茶园生产、茶叶加工、销售工作。近 5333hm2 的茶园分布在以仙寓山为主体的仙寓岭 ,紫石塔、天鹅峰、云雾尖、大王尖、叶岗、莲花塘等海拔 2 0 0~ 80 0m的深山中。最高年份产茶 30 0 0多t,产值 6 0 0 0余万元。全县拥有千余台 (套 )的红绿茶加工机械 ,近年来 ,各地纷纷办起绿茶初制厂 ,具体形式有国营的 ,以东至茶树良种示范场办的绿茶加工厂为主要形式 ;集体的 ,多以村、组办的为主 ;联户的 ,几户茶农共同投资兴办小型加工厂 ;个体的 ,较有经济实力的产茶大户 ,购置茶叶加工机…  相似文献   

15.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滁州茶叶品质因不同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从对皇甫山、老加山、花山、下蜀系黄土区的茶叶理化审评分析,发现品质好的茶区森林覆盖率高、阔叶林多,空气湿度大、雾日多、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偏酸、肥力高、通透性好的茶区,茶叶产量高、品质好。据此,提出了改善品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不仅仅对人们的健康饮茶有着重要的保障,对我市的经济发展、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提升也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把食品速冻工艺技术运用到茶叶初制加工过程中,可以缓解茶叶生产加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减轻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低档茶原料经济价值,提高茶叶卫生质量,为茶叶生产加工提供了新方式,开辟茶叶消费的新领域,促进我省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付竹新 《茶业通报》2004,26(1):37-38
大别山区的英山县是中国绿茶(名优茶)之乡,是湖北省产茶大县之一。全县从2001年起,被农业部授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以来,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加快发展无公害茶,提高无公害茶生产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了茶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谢继金  叶以青 《贵州茶叶》2006,34(3):32-33,36
初制茶厂是将茶树鲜叶原料转变成茶叶产品的加工场所,其环境条件、厂房设备、加工过程等状况如何,对茶叶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行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头”和关口。在茶叶生产实践中,除了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叶标准,掊育和管理茶园外,把长期处于农副产品粗放加工型的茶叶初制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