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辐射突变体后代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几个花生辐射突变体后代的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变异规律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突变体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利用γ射线照射白沙1016、徐州68—4、花28、花27、昌花4号等产生的突变体后代做为研究材料,田间种植,行距1.4尺,株距0.5尺,行长20尺,每突变体尽种子数种植,对照种一行,整个生育期间,定一株调查各主要突变性状的遗传变异,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计算其分离比例。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抗稻瘟病突变体选择效率的育种方法,选取7个水稻品种(组合)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利用γ射线辐射增加水稻愈伤组织的突变几率,通过稻瘟病粗毒素胁迫培养定向选择抗稻瘟病突变体并进行后代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频率有较大差异;②经过γ射线辐射处理后,愈伤组织在含毒素的培养基上分化成活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后代抗病性鉴定发现,这是由于辐射中诱发的抗病性突变引起的。③对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的γ射线剂量以10 ̄15 Gy为宜,在此剂量范围内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而且通过后代的抗病性鉴定发现:接受辐射诱变的愈伤组织经含粗毒素的培养基筛选培养后,其后代抗病性变异率很高,大大提高了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的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对花生品质要求愈来愈迫切。本研究对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种间杂交后代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花生品质育种的后代选择及野生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关于大豆杂种后代产量因素的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有过一些报道。为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有必要了解不同产量因素杂交组合后代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此,本文就产量因素差异较大的三个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产量及产量因素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杂交组合产量因素差异对杂种F_1产量因素优势及其F_2变异和衰退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在F_2中产量因素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效果;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剖析主要产量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为亲本选配,培育高产品种提供初步依据,从而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辐射后代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二个大豆辐射后代的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经辐射处理扩大了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同一照射剂量除在株高、秕荚率与小区产量有着相同的遗传效果外,其它性状与各组合之间存在很大的互作。M_3、M_4代家系内遗传方差分析结果,辐射群体在所测的农艺性状遗传纯合速度要快于对照。对M_4家系方差分析与测产表明,经辐射引变后,能选择到比对照群体更理想的品系。  相似文献   

6.
在太湖流域晚粳稻与美国光叶稻品种的杂交改良后代中,发现了一些雌性不育或雌、雄两性同时不育的突变材料,这些突变体自身完全没有种子,面对无种子类型的突变体,人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如何保存这些突变体?如何利用这类完全败育的突变体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雌性不育突变体和两性不育突变体的鉴别、保存及图位克隆群体的构建方法,以为植物无种子类型突变体的研究、遗传群体的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花生辐射育种,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工作。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奥油22、551,辐矮50和NC4—X等几个辐射选育的花生新品种.但目前国内对花生辐射育种的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辐射是花生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一种意见认为,辐射对花生育种效果不大;还有的认为,辐射必须与常规结合才能有效。在花生辐射遗传方面,国外有一定的研究,国内研究较少.我们从1971年起,结合花生辐射育种,对花生辐射的一般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一些粗浅地研究,现综合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法,将外源DNA导入栽培大豆中,供体的一些抗逆性,优质和其他优良性状,在受体的导入后代中得以表达,分析受体遗传变异规律,发现大豆蛋白质这一生化指标独立于其他农艺性状,是由简单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从变异后代中筛选出有突出优点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一个水稻浅绿叶突变体的表型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4):71-74
从水稻浙辐802的辐射诱变后代中获得1个浅绿叶突变体M5-8,其剑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但剑叶宽显著增加,其它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是一个新的水稻叶色突变。遗传分析表明,其浅绿叶表型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可作为一个理想的表型标记应用于杂交水稻育种实践,同时为植物光合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深入开展,诱变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大豆的适宜诱变剂量,诱变后代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变异频率和频谱,世代间性状的相关和遗传以及多种诱变因素的作用等问题都有报导。为了总结大豆诱变育种的规律和经验以指导辐射育种工作,我们将1973年开展大豆辐射育种工作以来,有关大豆几个性状的遗传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注入诱变对菜用大豆品种出苗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剂量N~+注入对菜用大豆出苗率及后代遗传变异的影响.以1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用等离子注入法以3种不同剂量的氮离子(N~+)处理后研究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差异以及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N~+在6×10~(16)、8×10~(16).、1×10~(17)3个剂量下均显著降低了菜用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但F测验的结果显示3个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出苗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当代产生变异,出现叶片增大,植株变高,豆荚变长变宽等变异,但在变异株的后代中没有表现出来;另外发现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处理当代没有表型变异,但在后代中出现丁株高、花色与叶形等方面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利用γ射线辐照接种后的亚麻花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突变体.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亚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了亚麻花药辐射诱变的适宜辐射剂量及突变体当代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3.
γ射线辐射亚麻花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γ射线辐照接种后的亚麻花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突变体。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γ射线对亚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了亚麻花药辐射诱变的适宜辐射剂量及突变体当代的遗传表现。  相似文献   

14.
芽用大豆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芽用大豆品种的育种目标、芽用特性的遗传变异、性状改良与技术、后代选择方法、国内外芽用大豆育成品种概况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大豆种质资源芽用特性的鉴定评价与利用、芽用特性的遗传规律研究,品质育种技术综合运用等的研究方向,为芽用大豆的品种选育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性杂交和辐射处理5个决明属牧草品种进行新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圆叶决明种内杂交取得成功;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种间杂交,以圆叶决明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已有结荚后代;有性杂交筛选到6株农艺性状已基本稳定的生物量大、分枝多的杂交株系后代。辐射育种筛选到5个品质优良的新品系,其中2个86134品种辐射变异后.后代品系的茎长和生物量有明显提高,茎叶比则呈明显下降;2个92985品种辐射变异后,后代品系的粗蛋白含量有明显提高;1个34721品种辐射后,后代品系的Ca含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白燕2号EMS突变体的形态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燕麦的遗传改良,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种子,构建燕麦EMS突变体库,对获得的M2代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调查鉴定,估计突变效果并采用内含子切结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技术分析M2代突变体间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所创制的燕麦突变体库的M2代个体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的总频率为 7.17%。采用15个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对其中39个突变体株系进行PCR检测,共扩增出9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5.7%。突变体株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7~0.97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表明构建的燕麦EMS突变体库具有丰富的突变类型,可用于燕麦重要性状突变体的筛选和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DH系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为对象,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研究DH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诱导DH系的基础材料决定其诱导后代的类型,DH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符合基因加性效应遗传规律。利用DH育种技术可以快速改良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组配优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茶树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诱发茶树的活体材料使之产生突变,然后在突变体及其后代中进行选择、鉴定,培育出茶树良种的方法。由于化学诱变是利用化学诱变剂直接处理育种材料,方法简单,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耗资少,而诱变效果往往比辐射诱变更好,所以近年这项技术很受国内外茶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钴60辐射诱变京科糯2000获得了一个糯玉米突变体库。从该突变体库中鉴定出71个不同类型的雄性完全不育的突变体。通过候选基因分析和表型-突变基因共分离鉴定,从无花粉突变体中鉴定到一个ms8突变体,一个花药缺失突变体鉴定为silky1突变体。两个突变体均表现出雄性完全不育,而营养生长和雌穗结实正常,适用于雄性核不育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60Co-γ辐射对木薯生长的影响及其突变体的SC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木薯生长的影响,确定突变体DNA变异的情况,以新选048和华南205木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0(CK)、50、100、200、400、800 Gy60Co-γ射线对其进行辐射诱变,观测不同辐射剂量下木薯的生长情况,对辐射诱变后的种植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并对表型变异稳定的突变体采用SCo T分子标记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2个木薯品种辐射敏感性不同,新选048和华南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214、219Gy,而当辐射剂量达到400 Gy时,2个木薯品种的致死率均达100%,因此,木薯60Co-γ辐射诱变较合适的诱变剂量在200 Gy左右;在0(CK)、50、100、200、400、800 Gy辐射剂量下,新选048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0%、0%、1.5%、5.4%、0%、0%,华南205表型变异率分别为0%、0%、1.2%、3.5%、0%、0%;据20142016年的表型鉴定结果,本试验获得了8份包含了裂叶叶形变异、叶柄颜色变异、株高变异、茎粗变异的稳定突变体,对其采用SCo T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共有11条引物可检测到木薯母本及其突变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这些突变体的获得为今后木薯育种及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原材料和中间材料,且采用SCo T分子标记能较好的鉴定辐射诱变获得的木薯突变体材料,为今后木薯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