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春 《农家顾问》2003,(3):62-62
进城打工青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了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也很孤独。如果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倍感孤独。这时,他们会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有的甚至还会哭鼻子。  相似文献   

2.
青黄 《新农村》2009,(3):34-34
进城务工青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新的生活工作环境,一切都感到陌生,并觉得心里特别孤独。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更加孤独难耐。这时,他们会想念家乡,会想念亲人,有的甚至会哭鼻子。  相似文献   

3.
一个打工妹在异乡漂泊了十多年后,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不顾丈夫反对。依然带着“资本”回到了家乡。在她的带领下,乡亲们正为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艰苦地奋斗着……  相似文献   

4.
如今,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打工,既无法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又无法在工作所在地参加保险。在他们可以依靠出卖劳动力赚钱时,似乎用不着考虑养老问题,一旦年龄增大无法继续打工,养老问题就没有了保障并对其生活留下很大隐患。  相似文献   

5.
王蕾 《农家顾问》2010,(5):23-23
去年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的21岁的赵海伶说“我是学外事管理的,毕业后到底回不回家乡工作,一度成为了摆在我跟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杨本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1992年10月,他主动放弃了这一工作,要求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任村支部书记。当时,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没有农副业项目,80%的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7.
家乡穷,穷得出了名。然而,伴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正在悄悄地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不说别的,就说公路吧。以前,家乡就那么几条公路,路况差,乘车出行,走一路,颠一路。有人打趣说:“出了站,猛一颠,不颠了,到站了。”许多地方,山大沟深,乡亲们出行极为不便。  相似文献   

8.
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但非常倔强,只要他认准了的事,别人是很难说服的。2001年,他从内蒙古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两次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决心要在家乡的土地上创办养殖业。他就是获得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的冯松涛。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永定县龙潭镇的卢淑芬,最初在家乡开加油站、汽车配件店,收入颇丰。后来,由于同类的店铺渐增,僧多粥少,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她灵机一动,把加油站迁到100多公里外的漳州市郊,同时加开了一间饭店,取了个家乡店名,生意异常红火。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20日,对于在天津市宁河县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张付章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经过家乡法律服务工作者王学田四赴天津、近两年的辛苦奔波,因交通事故致残而又索赔无望、身陷绝境的张付章讨回了42万多元的救命钱。  相似文献   

11.
周峰 《新农业》2012,(18):47
关于务农,我有体验,并且目前还在这个阶段中,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过程,一个难以忘怀的青春经历. 我生长在农村,当时读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去城市工作,毕业后也的确如我所愿留在了城市中.然而,城市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惬意,人际关系的复杂、工作的繁重让我觉得压力很大,难以缓解.就在这个时候,家乡农村土地开始集合承包,家里人也多包了10余亩地.在我工作期间(2011年),家里曾经种了四五亩地瓜,通过当地的广播宣传后很是畅销,在今年(2012年)便又扩种了一亩多地.家乡的地种得挺红火,再加上当时对工作的各种不满和对务农自由的向往,于是在2012年4月份,我偷偷地递交了辞呈,回到家乡决心务农. 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有些压力的.家里人对我放着好好的令别人向往的工作不做而回家种地非常不理解,而且对于我没有和父母商量就自作主张辞掉工作的做法非常生气,父母与我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相似文献   

12.
苏创 《农家致富》2005,(18):50-51
1988年,22岁的邵仙墙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到家乡的政府机关上班。多年所学没派上用场,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觉得有些失落。  相似文献   

13.
王专 《新农业》2005,(8):8-9
10年扶贫开发使桓仁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扶贫开发体现了人间的真情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了桓仁人民改变家乡面貌的热情和斗志。扶贫开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广大农民中进一步树立起来。实践证明,扶贫工作是城乡结合,消灭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措施。必须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不动摇,落实中央扶贫政策不动摇。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三七”杨朝清云南是大有名气的动植物王国,我的家乡云南文山就有很多特产品出国,其中要数三七最为典型了。我们家乡真不虚是块宝地。在此,我谈一谈家乡的“三七”。“三七”是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名贵中药材。主要产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区,我国古代许多名医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15.
出门在外,在丰富自己物质生活的同时千万别冷落了家乡的亲人,要与家乡的亲人架起一座亲情的桥梁,建起一条沟通情感的纽带,承担维护亲情的责任,做到“鱼和熊掌兼得”。维护好自己的亲情与爱情,具体来说,需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1岁的赵延华,在20世纪90年代,他是全县第一个养殖特大黄鳝、优质泥鳅然后以高价销往上海的精明小伙子,又是全县第一个将家乡的香椿芽运到北京的胆大后生。2005年受聘于邵东精华农产品公司,他没有白领每月2700元的高薪,以该公司业绩第一而获得李精华总经理的器重,允许他边搞黄花推销工作,边在家乡试种2000平方米黄花,成为城乡兼顾的两栖农民。经过2年的摸索,他对黄花菜的生产流程、销售方式逐渐精通。  相似文献   

17.
一个农家子弟,经过高考拼搏,好不容易圆了大学梦,当上国家干部。但他却不满足于此,决心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他就是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主人邓定洪。   邓定洪从小就跟父母在田里干活,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实现自己的田园梦,他毅然放弃了国家干部的工作,回到家乡,决心做个现代农民。当时乡亲们议论纷纷:“定洪是不是读书读多了,得了‘精神病’,放弃好端端的干部不做,却回家务农。咱农家的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考大学,跳出‘农门’,真是不可思议”。可定洪心里却亮堂堂:当干部、吃…  相似文献   

18.
“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那就是我那可爱的家乡……”用这首歌赞美我的家乡-顺义,再合适不过了。顺义我可爱的家乡,田园滴翠绿,大地飘清香,昔日的“京郊粮仓”“北京的乌克兰”没有花却种出了花。顺义区以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北京国际鲜花港用异彩纷呈的彩色苗木,将美丽散播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9.
工作的航船驶向黄土地,人生的坐标定位最基层一河南省南阳市政协一位年轻的副处级干部,3年前却自荐请缨回到家乡当村官。现今,他与百姓一起摸爬滚打,用智慧和坚持干出了名堂,他就是南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宛城区黄台岗镇张典村党支书李强。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邮编:330200)场长邓定洪——一个农家子弟,经过十余载寒窗苦读,圆了大学梦。当上了国家干部,实现了常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他却不满足于此。工作没几年,便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回到家乡,决心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耕耘,做个时代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