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蔬菜高效生产模式多为间作套和模式。畦行方式是“配制”间作套种模式的基本技术。畦行配置得当,能合理分配模式中各种作物共生期的土壤养分和空间养分(阳光与空气),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相似文献   

2.
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变一收为多收,提高复种指数,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平顶山市农科院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韭菜、甜玉米和豇豆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和不同耕深土壤养分,又有利于韭菜越夏生长,实现一年两种三收,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玻璃温室种植辣椒间套种蕹菜,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作物间套作生育特性的相生作用,又能丰富蔬菜品种,显著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温室辣椒间作套种蕹菜以2行蕹菜套种1行辣椒为宜,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温室辣椒—蕹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师宗县有旱地耕地面积3 066.67 hm2,常年玉米播种面积866.67 hm2。为了提高旱地生产效率,师宗县采取在玉米地间作豆类作物,豆类作物采收后及时套种一季秋马铃薯,待玉米、秋马铃薯收获后,抓住节令抢种一季早熟小春作物,形成了一年四熟的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丰产丰收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间作套种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本期《专题策划》栏目针对农作物的间作套种介绍相关实用技术,并配合在种植版块其他栏目对这一技术作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木薯间作套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化作物的群体结构,同时减少地表裸露,减少杂草滋生,在改善土壤质量、保土抗旱方面同样表现不俗,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比较经济效益。视频介绍了木薯套种花生、黄豆的栽培技术,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菜博士信箱     
玉米可否套种生姜或在玉米收获前能否种耐热豆角? 问:我欲种植鲜食玉米,为提高产值我打算搞立体种植,欲套种生姜或在玉米收获前能否种耐热豆角,请问可否套种?何时套种和用何品种较好?江西井冈山 汤元浩 答:生姜是耐荫作物,强光、高温不利于其生长,与高秆作物间套作可为生姜遮阳,又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可以和鲜食玉米套作,生姜于4月中旬播栽,1.5米宽(连沟)的畦中部种两行,每行姜踞畦边约30厘米,株踞20厘米;玉米于5月初在畦两边各套播1行,株距27~30厘米,为生姜遮阳降温。 鲜食甜玉米套种豇豆好,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节省种…  相似文献   

8.
段炳伟 《河南农业》2008,(17):39-39
一、玉米——辣椒间作套种技术 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我们依据植株高低、习性互补的原理,安排了玉米——辣椒套种示范。 (一)示范田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籽瓜间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发挥土地的产出率,特在籽瓜上进行间作(玉米、黄豆、西红柿)试验为作物套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热区柑桔套种香叶天竺葵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云南热区柑桔种植区土地利用率,实施柑桔套种香叶天竺葵的栽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果树幼龄期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每年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收入12万元左右,为果树套种香料作物提供了可行的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江中下游棉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和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建议优化棉田农作制度,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并从合理复种布局、选择适宜作物品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与化控、控制间套作物密度、优化病虫防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因地制宜的发展棉田棉、粮、菜间作套种复种技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达到间套作物平衡增产,从而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间作套种技术是农业中最常用的一种种植技术,具有改善通风透光、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农作物种植中推广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首先介绍了间作种植与套作种植的基本概念,然后就农作物间作套种实施过程中的作物品种选配、田间套种配置、生长发育调控等技术要点以及各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以提高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南瓜从引种至中国以来,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强化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不但改变了我国的作物结构,尤其是蔬菜作物结构,而且迅速融入了我国的种植体系,形成了新的农业种植制度,主要体现在对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4):94
正1间作套种好处多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也称为立体农业。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套种是指在一种作物的生育后期,于行间栽种另一种作物,由于主作物与副作物共生期较短,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见缝插针”的进行作物种植。合理套种既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复种指数,又可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和效益,是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近几年苏子行情看涨,在大蒜地里套种苏子,农民能额外亩增收2000元左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魔芋最忌强烈持久的直射光。光照过强,超过了魔芋光饱和点,会使光合效率降低,同时长时间的强光照,还会引起环境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叶部灼伤,加重病害。所以魔芋与玉米等高秆作物或林木、果树进行间作套种,既满足了魔芋需遮荫的要求,又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现将魔芋—玉米立体栽培  相似文献   

18.
<正>间作套种是我国重要的栽培制度,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应用比较广泛。间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形式,如果运用得好,可充分发挥两种作物的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复合群体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充分利用光能,减少浪费。花生与甘薯就是两种适宜间作的作物组合:首先高矮不同,通过间作,花生有一定的边行优势;其次两者消耗的养分不同。二者搭配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双膜甜瓜在畦间套种大豆,可充分利用畦间空垄种植矮棵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一地双收节本增效,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蓖麻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合理搭配,增加了复合群体的总密度,合理并充分地利用了土地空间,作物间可以获得良好的空间互补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本文总结了全国各地蓖麻与豆类、麦类、食用菌、马铃薯、西瓜、圆葱等作物间作套种的成功经验和技术,这些栽培模式平均增加经济效益50%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4以上。栽培实践表明种植蓖麻采取间作套种,可以利用不同层次土壤养分,既有益于间作蓖麻的生长,又能够培肥地力,是蓖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的增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