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1 改进施药技术,变常规喷雾为隐蔽施药1991年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涂茎和滴心防治棉蚜、棉铃虫,既有效地控制棉虫为害,又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成本,保护了天敌,还能兼治其他棉虫。临晋、嵋阳等地试验表明,氧化乐果缓释剂涂茎防治苗蚜,12小时防效达70%,24小时防效达94%,较常规喷雾防效提高10%,亩减少投资0.8元;张吴乡农科站用久效磷滴心防治二代棉铃虫,防效达89.3%,比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效提高16%。2 筛选对路农药,合理应用混配农药有机磷、菊酯类农药的连年使用,使棉虫抗药性剧增,再用这些药物已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 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以目标害虫为主攻对象,兼治其他害虫。基本措施是前中期集中隐蔽施药,严禁大面积喷雾,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充分发挥天敌控制作用。在棉花生长后期天敌不能对害虫控制时,采用大面积喷雾防治。一、苗期害虫的防治主要防治对象是棉蚜、棉蓟马、棉红蜘蛛。在棉花苗期发生一种或几种害虫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有机磷内吸剂点心、涂茎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1986~1991年,通过不同年型、不同生态环境试验,塑膜覆盖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可不采用杀虫剂拌种;地膜白色反射光可以拒避有翅蚜入田,推迟发生期;蚜虫初发时,利用无视异绒螨抑制棉蚜种群增长;盛发期,依靠麦田七星瓢虫等大敌的自然迁移控制蚜虫。如虫口达到防治指标,可采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  相似文献   

4.
我国华北棉区棉苗期抗性棉蚜问题严重,为害期较长,对棉苗危害大,急需很好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已发展多种防治抗性棉蚜的高效药剂品种——久效磷、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甲胺磷等。其中,除久效磷外,其残效多还不够理想,苗期需要多次施药防治,控制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棉苗2~3叶苗期棉蚜盛发时,使用长效的有机磷农药涂茎,不但对防治棉蚜效果明显,而且对苗期蓟马兼治作用可达90%左右,对棉红蜘蛛兼治作用也达80%左右,明显优于苗期喷雾治蚜时的兼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文通过对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时间及方法试验研究,总结出防治小麦纹枯病最佳拌种剂是2%立克莠0.1kg/100kg,生长期喷雾防治最佳药剂是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75kg/h評,最佳施药时间在分蘖期和返青期,同时发现拌种和喷雾防治相结合,是更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 ,对我区现行常用棉蚜防治技术 :黄牌诱蚜、棉花播种时不同施药方式 ,隐蔽施药、涂茎、毒土熏杀、人工助迁瓢虫等措施进行了大田实验与调查 ,得出结果为 :黄牌诱蚜、隐蔽施药、涂茎、毒土熏杀等措施有很大的弊端。而播种时不同施药方式仍然是防治棉花苗期害虫的主要措施。人工助迁瓢虫是取代涂茎点片防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久效磷乳剂、聚乙烯醇和水配制成缓释剂,用涂茎方法防治棉蚜等棉花苗期害虫,效果早已肯定。但因用聚乙烯醇作为缓释剂胶,配制很不方便,加之涂茎工具未能解块,涂茎工效不高,致使涂茎治虫这一措施长期未能大面积推广。为尽快扩大棉田前期隐蔽性施药面积,延长一次施药的有效期,拉长涂茎的有效保护时段,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天敌杀伤和节省治虫用工的目的,两年来我们对缓释剂配方和涂茎工具进行了研究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用田菁胶粉代替聚乙烯醇配制久效磷缓释剂 过去使用聚乙烯醇作为缓释剂,在配制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的药剂和方法,在山东省微山县开展了5种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的田间试验。设置8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在小麦返青、拔节和灌浆中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利用拌种剂和返青期药剂喷雾组合防治比单一药剂拌种效果要好,拔节期和灌浆中期试验药效较好的为60 g/L戊唑醇以50 mL/100 kg拌种,75%肟菌·戊唑醇15 g/亩喷雾,防效分别为68.0%,69.9%。在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可采用上述药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农药防治抗性棉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在太原、临猗等地进行了咪蚜胺、硫丹和丁硫克百威防治棉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新农药对棉花苗期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以咪蚜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防效最为突出。在棉蚜发生盛期,25%咪蚜胺可湿性粉剂以2000倍液喷雾防治,2~14天的防效可达95%~100%,持效期在14大以上;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1000~2000倍液喷雾,1~5天的防效可达92%~100%。试验充分说明咪蚜胺的防效和持效,明显好于对照农药40%久效磷水剂,是理想的防治抗性棉蚜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表明,棉蚜暴发初期施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70 g/hm2,防治棉蚜效果可达98.36;,对瓢虫和食蚜蝇影响相应最小.棉蚜暴发盛期,采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70 g/hm2,药后5 d防效可达79.58;,其速效性较差,造成棉花在药后5~10 d生长势衰败严重;采用35;赛丹乳油900 g/hm2,第5 d防效大于97;,对瓢虫和食蚜蝇有一定影响,但能快速压制蚜虫种群密度,使其量限制于瓢虫和食蚜蝇等天敌可控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藜芦碱对棉蚜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植物源农药藜芦碱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为施用该农药防治棉蚜提供依据。【方法】 以藜芦碱高、中、低3个剂量作为处理药剂,吡虫啉作为对照药剂,分别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棉蚜虫口数,分析棉蚜防治效果。【结果】 在药后1、3、7和14 d时,藜芦碱低剂量防效分别为44.05%、73.91%、81.20%和82.24%;藜芦碱中剂量防效分别为56.57%、76.08%、82.01%和82.24%;藜芦碱高剂量防效分别为65.69%、80.02%、85.53%和87.22%;吡虫啉防效分别为60.03%、72.40%、77.05%和76.44%。药后1 d时藜芦碱中等和高等剂量防效和吡虫啉相近,在药后3 、7 和14 d时藜芦碱低、中等和高剂量防效均好于吡虫啉。【结论】 0.5%藜芦碱植物源农药持效期长,对棉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量 85 g/667m2。  相似文献   

14.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西维因对抗性棉蚜和棉铃虫有较好防效,其对棉铃虫的LD0为1.7502μg/头,较对照药剂甲胺磷、马拉硫磷和氯氰菊酯的毒力弱;对棉蚜的LD50为0.3094μg/头,较对照药剂的毒力强,田间防治棉蚜及在陕西、河北两地对棉铃虫的药效均在60%以上,同对照药剂的药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蚜酯酶活性及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取食5种寄主植物的棉蚜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α-乙酸萘酯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性的频率分布,为棉蚜抗药性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的酯酶活力及杀虫剂对棉蚜酯酶的抑制作用均不相同。其中,棉花棉蚜种群中具有高酯酶活力的个体多于其它4种寄主植物棉蚜,杀虫剂对棉花棉蚜酯酶的抑制率也小于其它寄主植物棉蚜。表明取食寄主植物不同,可影响棉蚜解毒酶活力及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市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吐鲁番市棉田主要害虫的灾变规律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棉花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以棉蚜和烟粉虱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几种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通过3年连续田间调查,确定吐鲁番市高昌区棉田主要害虫为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棉蚜的种群动态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上旬;棉铃虫的种群动态呈现无规律的波浪形变化;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呈单峰型,7月上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3种棉田主要害虫的全年总虫量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显著。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和阿维菌素防治棉蚜效果较好,施药后15 d防效分别达97.7%和96.2%;噻虫嗪防治烟粉虱效果最好,施药后15 d防效可达95.17%,有较好的持效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雾滴的沉积分布规律和病虫害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使用无人机和喷杆喷雾机进行喷施试验,以卡罗米特纸卡和滤纸作为取样器采集雾滴,研究雾滴在棉花冠层的沉积规律,比较两种植保机械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结果 在有效喷幅范围内,无人机喷施作业雾滴主要集中在棉花冠层上部,棉花冠层中部和下部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均较低;无人机施药雾滴在上风向和下风向的飘移量有显著差异,上风向雾滴平均飘移百分比为4.93%,下风向平均飘移百分比为14.96%,且波动较大;JT-30植保无人机和3W-1000Y悬挂式喷杆喷雾机在施药7 d后对棉蚜防治效果较好,在施药后15 d对棉叶螨防治效果较好。结论 雾滴在棉花冠层的穿透性较差,下风向雾滴飘移现象较突出,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2012 and 2013 to evaluate weed and insect control efficacy with glyphosate at 1 230 g ai(active ingredient) ha~(-1) and the insecticides acephate(728 g ai ha~(-1)),carbosulfan(135 g ai ha~(-1)),endosulfan(683 g ai ha~(-1)),imidacloprid(32 g ai ha~(-1)),or lambda-cyhalothrin(23 g ai ha~(-1)),as well as glyphosate tank-mixed with these insecticides.Four of the most common weeds in cotton,common purslane,false daisy,goosegrass,and lambsquarters,were manually sown in the cotton field and treated with glyphosat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insecticides.Glyphosate efficacy,based on visual estimates of control and weed fresh weight at 21 d after treatment(DAT),was unaffected by the addition of insecticides.Four weeds were controlled by 93-97%and 86-100%(visual rating) and reduced weed fresh biomass by98-99%and 96-100%with glyphosate alone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insecticides,respectively.Addition of glyphosate to acephate improved cotton aphid control compared with acephate alone.However,addition of glyphosate to carbosulfan,endosulfan,imidacloprid,or lambda-cyhalothrin did not affect the aphid control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nsecticide alone treatment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tton producers could potentially integrate weed and inse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by choosing suitable insecticide mixing partners with glyphosate,thereby reducing the application cost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efficacy of the glyphosate or the insectic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