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养虾池底播魁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养虾池混养魁蚶的底质选择、播苗密度、苗种规格、池水调近和魁蚶在虾池中越冬等进行了试验研究,270亩混养试验池,平均亩产对虾106.3kg,魁蚶124.1kg,混养比单养平均亩增效益1438.4元,总增效益38.84万元。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泥蚶苗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虾池进行泥蚶苗中间培育、初始培育密度100万粒/亩,平均壳长1.93mm,经过3个月的培育,长至平均壳长5.6mm,中间培育成活率为47.3%。  相似文献   

3.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 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C3组魁蚶各生长参数显著高于C0组(P0.05),但与C1、C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00 d的养殖实验,C3组壳长、壳宽、壳高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34±0.01)%/d、(0.46±0.02)%/d、(0.39±0.01)%/d、(1.11±0.002)%/d,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1),平均增加了17.9%、20.3%、18.1%、16.7%。C3组死亡率为(19.6±5.6)%,低于C0组的(26.1±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中国江苏与韩国通营两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分别测量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壳顶宽(X4)、外韧带长(X5)、背缘长(X6)和放射肋宽(X7)等7个形态性状指标并称量活体重(Y),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两群体魁蚶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江苏魁蚶各性状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性状的间接影响作用较大;通营魁蚶各性状相关性没有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各性状间接影响体重的作用最大。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江苏魁蚶Y=-77.05+1.366X1+1.306X3;通营魁蚶Y=-108.22+1.979X1+0.964X2,两方程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1魁蚶 魁蚶俗称赤贝、血贝,其壳呈斜卵圆形,壳高8cm、长9 cm、宽8 cm、重50~60 g.魁蚶肉呈桔红或杏黄色,营养丰富,多加工为冻蝴蝶状贝肉,是山东省近年新开发的贝类资源.下面介绍冻蝴蝶贝的加工.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6日-10月26日,在桑沟湾海区现场研究了牡蛎壳粉缓释剂(Careshell)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按照缓释剂的重量比设置4个处理组,其中,魁蚶的初始体重均为160g/组,缓释剂的重量分别为0(对照组C0)、80 g(C1组)、160 g(C2组)和320 g(C3组).实验共进行200 d,每40 d测量各实验组魁蚶的生长参数(壳长、壳宽、壳高、湿重),计录死亡个体数,计算不同阶段(40 d间隔)魁蚶的特定生长率(SGR)及死亡率.结果显示,C3组魁蚶各生长参数显著高于C0组(P<0.05),但与C1、C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00 d的养殖实验,C3组壳长、壳宽、壳高和湿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34±0.01)%/d、(0.46±0.02)%/d、(0.39±0.01)%/d、(1.11 ±0.002)%/d,均极显著高于C0组(P<0.01),平均增加了17.9%、20.3%、18.1%、16.7%.C3组死亡率为(19.6±5.6)%,低于C0组的(26.1±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魁蚶保苗和中间培育方法魁蚶保苗是指把壳长500微米以上附着的稚贝,装袋出池下海,培养到0.5厘米商品苗的过程,即为保苗。而苗种的中间育成是指将壳长0.5厘米商品苗培养成壳长1~2厘米幼贝的过程,是保苗过程的延续,主要用于增养殖放流。  相似文献   

8.
2008年引进条斑星鲽亲鱼64尾,培育成活率95.3%,催产率80%,孵化率89%,幼苗成活率73%.2009年共育出商品苗18万尾,苗种平均体长规格8 cm以上,卵受精率81.9%.2009年放苗1.5万尾,存活1.22万尾,平均体长29.2 cm,平均体重824 g.  相似文献   

9.
牡蛎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养牡场的虾池要求水深1.2m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0,底质以泥砂底为宜。放养前将虾池清底、消毒,并在池底构造宽1m、高10~15cm、间距20cm的平垄,作为播养蛎苗的苗床。建好平垄后,进行肥水。用60目筛绢纳水,当水超过平垄时,每亩施尿素1.5kg或硝酸按2.5~3kg,以繁殖基础饵料。这些准备工作应在3月底至4月初完成。播养辞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可用自然苗或人工苗。人工苗一般是前一年的苗经海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壳长达3cm左右的苗种;自然苗是从岩石上刮取的壳长2~4cm、完整无破碎的个体。播苗时虾池水深要达到30cm,水色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唐海县两万一千亩对虾精养水面,自十月一日开始收获,至十月十三日,已出虾两千一百吨。预计总产可能超过两千五百吨。该县对虾养殖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亲虾越冬、孵化、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越冬亲虾3000尾,成活1795尾,成活率达59.8%;孵化成苗600万尾,放养315.4亩。据十里海养殖场一个放养越冬苗的52.4亩虾池计算,总产9029公斤,平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毛蚶稚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蚶种苗生产包括蚶苗和种苗两个阶段,稚贝中间培育前期为蚶苗培育。从2005年8月12日至2005年9月15日,我们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实验水体571.2m3,稚贝的平均规格由实验开始的450μm×280μm~500μm×300μm左右,生长到0.5cm×0.3cm~0.6cm×0.32cm左右,稚贝的壳长平均日增长134μm~162μm。培育蚶苗2.06亿粒,累计成活率为85.1%。说明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能显著提高种苗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山东近海魁蚶的渔获年龄组成,体重与壳长的关系,一般生长型、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指出最小捕捞年龄,壳长和体重分别为3龄、70-80mm和110-150g并提出筏式养殖蚶应加强3龄前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25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18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开展秋季繁殖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催产率为90%,平均受精率为90.3%;共获泥鳅受精卵335万粒,平均孵化率为88.3%,平均出苗率89.3%;下塘鳅苗260.7万尾。经9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cm的泥鳅种201.1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8%。  相似文献   

14.
在20m^2×1.6m圆形育苗池中,于7月底放养平均体高2,9cm、叉长5cm、体重3g的银鲳人工苗2000尾,经过12个月的精心饲养个体达到平均体高7,5cm,叉长13,5cm。体重55g,最大个体为体高7.8cm,叉长13.8cm、体重63.6g。试养中期,成活率达到63%;本试验探讨了银鲳很适宜于室外大棚土池养殖。银鲳生长缓慢,需跨年养殖才能收获,因此室外一般土池养殖银鲳必须做好越冬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4—2006年对经中间培育的青蛤苗种进行滩涂和围塘养殖研究。研究结果:(1)滩涂养殖成活率达75%,养殖12个月平均壳长2.43cm,平均体重9.19 g,4—5月份壳长增长速度较快,6—8月份体重增长速度较快;(2)围塘养殖成活率达80.1%,养殖12个月平均壳长达2.45?,平均体重达9.53 g,3—5月份壳长增长速度较快,6—8月份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分别在三个流水槽和一个网箱中进行,每个流水槽放苗500尾哲罗鱼仔鱼,分别投喂水丝蚓粉、鱼粉、三福配合饲料(VITACARE牌智利产);网箱放苗20 523尾,投喂以活体水丝蚓为主,辅喂复合粉(鱼粉+水丝蚓粉+进口饵料)。经过35d的培育,投喂水丝蚓粉的鱼苗平均体重0.275g,平均全长3.36cm,成活率35%;投喂鱼粉的鱼苗平均体重0.371g,平均全长3.82cm,成活率65%;投喂智利进口开口饵料的鱼苗平均体重0.332g,平均全长3.49cm,成活率45%;投喂活体水丝蚓+复合粉的鱼苗平均体重0.603g,平均全长4.22cm,成活率82.8%。结果显示,投喂活体水丝蚓+复合粉是哲罗鱼比较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7.
魁蚶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测定报道了不同规格魁蚶在11、14、20、23℃条件下不同活动水平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随活动水平的加强而升高,另外,单位体重耗氧率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1~23℃内耗氧率介于0.28~1.05ml O_2/g干肉重/小时,或介于0.038~0.126ml O_2/g活体重/小时之间。统计得出了11~23℃内魁蚶耗氧率与壳长、体重(活体重、总干重、干肉重)的指数回归公式,其中体重回归式中的指数b为0.642。计算了11~23℃的Q_(10)值为1.75。  相似文献   

18.
一、魁蚶: 魁蚶俗称赤贝,呈斜卵圆形,壳高8cm,长9cm,宽8cm重50—60g,为大形蚶,放射肋宽而平滑,无明显结节。此贝生活在浅海10米乃至几十米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魁蚶肉呈桔红或杏黄色,营养丰实,多加工为冻蝴蝶状贝肉。 二、冻蝴蝶贝: 1、工艺流程:原料→低温保活→洗涤→破壳取肉→取斧足→洗涤→开片→去脏整形→分选→洗涤→称重→装盘→预冷→速冻→脱盘→包装→成品检验→冷藏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变化(10、15、20、25和30℃)对魁蚶稚贝(壳长2~3 cm)潜沙能力,及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捕食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温10℃时,魁蚶稚贝的初次潜沙时间(初潜时间)最长,潜沙率最低,分别为28.87 min、21.25%,且与其他温度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20℃时,魁蚶稚贝初潜时间最短、潜沙率最高,分别为7.49 min、55.63%,可视为魁蚶稚贝的最适潜沙温度。多棘海盘车对魁蚶稚贝的捕食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水温20℃时捕食速率最大,为5.28个/d,且与10℃、25℃处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水温15~20℃时,多棘海盘车的捕食温度系数Q10为2.22,可视为其最适捕食温度。魁蚶稚贝的最适潜沙温度与多棘海盘车的最适捕食温度范围重叠。因此,在水温20℃左右进行魁蚶稚贝底播增殖时,也是多棘海盘车捕食速率的最高时期,应加强底播海区多棘海盘车的清除。  相似文献   

20.
唐玉卿 《齐鲁渔业》2005,22(3):14-14
魁蚶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资源锐减,需通过底播养殖增加资源量。以前人们曾搞过多次底播养殖试验,均无成功。笔者将近几年大连龙胜海产有限公司采用魁蚶苗虾池暂养后投海底播养殖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