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容器苗培育是指应用特定容器培育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的育苗方式。应用容器苗造林有很多优点和可取之处,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达到一次成林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培育环节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全森 《防护林科技》2016,(12):109-110
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大苗的成活机理、容器苗造林应用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容器苗造林的优势,指出了培育大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容器苗造林是目前各项工程造林正在广泛推广的一项造林技术。现将培育樟子松容器苗的主要技术措施归纳总结如下:一、容器杯的选择。选用大小合适的容器,为种  相似文献   

4.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5.
容器苗作为苗木产业现代化的产物,具有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总体成本,延长造林时间,缩短育苗时间,节约土地和种子,便于实现育苗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等诸多优点。省林业局为推动全省林业工程建设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出了提高山区造林绿化质量的三大重要举措,其中将容器苗造林作为山区造林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期杂志选登两篇有关容器苗造林实用技术的文章,以期对我省容器苗造林的推广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容器苗造林与裸根苗造林比较,具有根系完整、缓苗时间短、造林成活率高、延长造林季节等优点。但在常规栽植覆土踏实过程中,存在着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挤压不实、不均,造林苗木的土坨与土壤之间形成缝隙,如遇降水量少的年份,造林苗木就会因失水而干枯。挤压用力过大,造成伤根,造林成活率将会降低。为了解决上述栽植过程中的问题,笔者摸索着制作了容器苗植苗挤实铲。制作技术。容器苗植苗挤实铲由铲面、连杆、手柄三部分组  相似文献   

7.
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苗造林技术是容器苗应用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容器苗应用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研究难点。文中围绕苗木质量、容器种类、基质配制、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造林成本等6个容器苗造林的要素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思慧 《山西林业》2023,(S2):50-51
樟子松是同朔地区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为荒漠化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及容器苗造林技术,为樟子松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葫芦岛地区山杏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山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分别比裸根苗和直播造林提高14.7和33.4个百分点;山杏容器苗造林可在春、雨、秋三季进行,最佳造林时间分别为4月初6、月末、11月初;宜使用大、中型规格的容器杯培育苗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木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极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为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容器苗造林的关键环节1、炼苗与墩苗苗木是造林的基本材料,容器苗造林同样要求优质壮苗,不同规格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青海地区干旱瘠薄阳坡、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大通县实验林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年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分析,容器苗比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提出了樟子松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造林季节,为今后推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先育苗,再移植到容器定植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用于造林。介绍了左云县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北部地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西县南门外治沙林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培育樟子松苗木,近几年又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降低了营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5.
油松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分析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育苗成本及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容器育苗与难造林地块造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容器苗较裸根苗速生、抗逆性强,故造林成活率高。林口林业局用大棚培育落叶松容器苗在阳坡、陡坡和岩石裸露地难造林地块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高达90%以上,解决了这类地块的造林问题。详细介绍了大棚温室设置方式与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栽植容器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常年干旱少雨的地区,采用容器苗造林效果尤佳。而对于容器苗的培育.普遍采用幼苗移植法,即:将一至二年生裸根苗植入容器袋内,在圃地培育一个生长周期以上再出圃,这种方法使苗木根系在有限的容器中生长,根系宜形成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为了避免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这一问题,将容器苗具体培育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中德合作辽宁朝阳生态造林工程在朝阳的 3 县(市)、156 个乡(镇)实施以来,现每年需要造林苗木 1000多万株,其中容器苗木需要数量约在 100 万株以上。我们在实际工作和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苗木重点是来源于集体和私人的中、小型苗圃,广大育苗群众深知良种壮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生产率和林分稳定性的保证,但在容器苗木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现我们把多年来的育苗经验和苗木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苗木生产者参考。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有如下优点:⑴运苗以及栽植时,苗根不会受到损伤,根系失水较少,故造林成…  相似文献   

19.
丰镇丘陵山区油松、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丰镇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并进行试验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造林效果。本文着重介绍了油松、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和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推广此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加快偏远丘陵山区的绿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造林后的林木生长状况、经营管理、投资费用等三方面对马尾松容器苗造林与裸根苗造林的效果进行对比,容器苗造林优于裸根苗造林,尤其在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应提倡推广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