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2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47年共和盆地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近47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38℃/10年;年降水量以1.9mm/10年的趋势微弱上升;对降水量、气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春季气温与秋季降水量、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四季气温的偏相关均通过了a=0.01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与春季、夏季降水量的偏相关通过了a=0.01显著性检验,而与秋季、冬季降水量的偏相关只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但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2.
渭北旱塬麟游县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渭北旱塬麟游县近46年来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麟游县46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2℃/10a;从季节性变化来看,春季增温明显,特别是2000年以后。麟游县46年来降水量以0.709 mm/10a的趋势增加,而增加的降水量主要来自冬季降水量的增加。年总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与相应季节气温间均呈负相关,冬季降水量与气温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海湟水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温的关系。【方法】以湟水流域7个气象站点1971-2007年近37年的实测降水及气温作为研究资料,分析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温对降水量的影响。【结果】1971-2007年湟水流域近37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降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降水相对变率在1971-2000年明显增加,可靠性降低;2001-2007年降水相对变率减小,可靠性增加。在降水量丰沛和偏少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不明显;而降水量中等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1971-2007年湟水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与降水量间大致呈负相关。【结论】流域内近37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降水量略有增加,气温与降水量大致呈负相关,气温低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气温高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4.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月呈负相关;设定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计算可利用降水的变化量,在各月变化中,6月变化较小,12月变化最大,变化曲线可以用2次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格尔木地区4个气象站1961—201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区域气温、降水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温、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47℃/10 a;年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8.2 mm/10 a;格尔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增加趋势明显,增加倾向率为18.0 g/m2·10 a,2001年为增加突变点。格尔木地区气温、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正影响,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提高,降水量对气候生产潜力影响较气温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林业经济发展与气候因素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数理关系角度定量分析了林业经济发展与平均气温、降水量、湿度、日照时数等气候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林业生产总值与降水量、气温、湿度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林业生产总值与日照时数之间,因果关系不明显。降水量与湿度之间、湿度与气温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气温与日照时数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降水量与气温之间、降水量与日照时数之间、湿度与日照时数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长江源地区6个气象站1980-202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长江源地区气温、降水量及草地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草地生产潜力对气温、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倾向率为0.51℃/10a;年降水量呈缓慢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6.21mm/10a;草地生产潜力呈显著增加趋势,倾向率为36.12 kg.hm~(-2).a~(-1).10a。长江源地区气温与草地生产潜力变化梯度方向一致,由南向北递减;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草地生产潜力与气温、降水量呈正影响,气温是长江源地区植被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年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高永刚  姜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3-11565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宝清县、七星河湿地的气温、降水量气候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七星河湿地气温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气温变暖趋势总体一致;气温升高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气温最显著、年平均气温次之、再次是年平均最高气温;七星河湿地对当地(宝清县)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宝清县、七星河湿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七星河湿地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总体下降趋势下,七星河湿地的保护在水资源方面可能面临着缺水条件的制约,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充分利用云水资源可能是解决七星河湿地将面临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满洲里市气象站1991年~ 2010年的积雪深度、气温、降水量实测资料,分析了满洲里市的年最大积雪深度、冷季气温和降水量动态规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年最大积雪深度、冷季气温和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满洲里市积雪深度以平均每年1.5%速度呈弱增加趋势;冷季气温和冷季降水量分别以平均每年0.45%和0.47%的增长率呈弱增加趋势.积雪深度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深度增加的贡献率为0.779,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深度减少的贡献率为0.498.  相似文献   

11.
利用1 966—201 5年西吉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西吉县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吉县年平均气温为5.7℃,气候变化趋势率为0.345℃/1 0a,近50年气温升高了1.7℃,四季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401.7 m m,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秋、冬降水量呈增加趋势,50年来降水量减少了25.3 m m。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8—2007年章党单站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资料,对40年来章党站的气温特征、降水趋势变化等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统计表明:章党站年平均气温、气温年极值、极端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极差逐渐减小,降水量总体趋势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9—2008年共30年剑河县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的资料,进行气温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和四季的变化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79—2008年近30年来剑河地区的气温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为高低起伏波动,总体变化不大。主要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当厄尔尼诺发生时降水较正常年份多。季节变化的情况为春、冬季较少,夏、秋季较多。在秋季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藏高原200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数据集、地表温度数据集和317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降水量及地温的相关性,讨论了3种气候因子的联合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由东向西、自南向北的递减状态,且总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青藏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量、气温及地温均呈正相关,与气温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植被增长的首要驱动因子是热量,且降水量与热量对植被生长的驱动作用呈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昌吉市国家站1960—2021年降水量及平均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昌吉市近62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的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存在6~10 a周期特征,夏季气温周期不同。年降水量具有3~5 a的主周期特征,冬季降水量有5~10 a和10~15 a的周期特征,春季降水量有3~5 a和6~10 a的周期特征,夏季降水量有1~8 a、10~15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量有2~5 a的周期特征。年及四季气温都有突变特征。冬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春、秋季降水量虽有突变点,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及夏季降水量有突变特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很快又回到置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影响大豆蚜虫田间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合2016-2018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大豆蚜虫田间动态与气温和降水量的总体关系。结果表明:气温对大豆蚜虫田间种群动态影响较大,以20℃为节点起伏,气温越高大豆蚜虫发生量越大;降水量对大豆蚜虫田间种群动态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任建春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48-250,253
利用瓦房店市1957要2012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瓦房店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瓦房店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上升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的贡献;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幅度;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月降水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叶秀江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0):129-132,138
该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0年贵州省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为气温显著上升区;贵阳、黔南州北部气温上升缓慢;(2)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呈现自东向西逐步减少趋势;(3)年均降水量与年均温的变化趋势相反。年均降水量的变化速率表现为东快西缓,而年均温表现为西快东缓;(4)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等地区年均气温增长较大,年均降水量变化较小,尤其是毕节市的西部年均气温变化最大,而年均降水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19.
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极值)、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温和降水量季变化。结果表明:都兰县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增温最明显;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蒸发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20.
许磊  牛凤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36-2037
利用大兴安岭地区近30年(1971~200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气温、降水量等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年均降水量随全球气温升高呈增加趋势。1988~2000年间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该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近30年来,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