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飞燕草     
飞燕草直立向上的株型丰富了花园的植物层次,它也是优良的切花材料。“太平洋巨人”系列飞燕草是一个理想的庭院栽培品种,“清泉”系列则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清泉系列是太平洋巨人系列的一个株型更加紧凑的姐妹系列。露地栽培株高可达75~110厘米,该系列的花朵沿花序整齐排列,花心带白色蜂状斑。温室栽培能使株高增加,最高者可达露地栽培的两倍。第一次开花后,能很快再次开花。(浙江李力)飞燕草!浙江@李力  相似文献   

2.
以大花飞燕草品种"夏季天空"切花为材料,以清水为对照,采用14种不同保鲜剂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6[1%蔗糖+200 mg/L 8-HQS+15 mg/L AgNO3+50 mg/L Al2(SO4)3]能显著延长大花飞燕草切花的瓶插期,达23 d,比对照及可利鲜分别延长了13 d、9 d,并能较好地保持切花的形态及色泽,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紫枝’玫瑰5个开花时期花瓣中的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推定‘紫枝’玫瑰花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为探讨玫瑰花色的呈色机理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枝’玫瑰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瓣为试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质联用分析法(UPLC-DAD-Q-TOF-MS)对其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萝卜素进行结构推定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反应过程推测‘紫枝’玫瑰花青苷代谢途径。【结果】在‘紫枝’玫瑰中鉴定出8种花青苷、16种类黄酮苷和β-胡萝卜素,没有检测到叶黄素;花青苷主要以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的双糖苷为主,四类花青苷都在花蕾期和初开期相对含量最高;检测到芍药苷的两种甲基化衍生物,没有发现飞燕草苷的甲基化衍生物;类黄酮苷以槲皮素和山萘酚的糖苷化、酰基化和甲基化的衍生物为主。定量分析显示,芍药苷和飞燕草苷占‘紫枝’玫瑰总花青苷含量的90%以上;芍药苷含量在‘紫枝’玫瑰开花过程中随花色变浅而降低,飞燕草苷在开花过程含量变化不大;芍药苷和飞燕草苷的比例(Pn/Dp)随花色变浅而降低。【结论】‘紫枝’玫瑰花中含有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这四类花青素在半开期之前完成全部积累,盛开期后只降解不合成。芍药素是形成‘紫枝’玫瑰花色的主要成分。‘紫枝’玫瑰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甲基酶(Rr AOMT)的催化作用有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酰基化对花色苷呈色及抗氧化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紫甘蓝、茄皮为原料,分别提取矢车菊素及飞燕草素衍生物,进行脱酰基反应。对脱酰基前后花色苷的结构、颜色、紫外-可见光谱及抗氧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衍生物以cyanidin-3-diglucoside-5-glucoside为母核,带有1个或2个酰基化的基团,形成酰基化的酸有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和芥子酸;飞燕草素衍生物以delphinidin-3-rutinose-5-glucoside为母核,带有1个香豆酰基。酰基的存在会降低花色苷的明暗度。酰基化飞燕草素衍生物色度角为(15.99±0.24)°,脱酰基后色度角为(42.43±0.49)°,酰基化矢车菊素衍生物色度角为(334.32±0.04)°,脱酰基后色度角为(13.94±0.13)°。带酰基的花色苷在330nm左右有吸收峰,为B环上酰基基团引发。飞燕草素衍生物比矢车菊素衍生物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酰基的存在提高了飞燕草素衍生物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矢车菊素衍生物的Fe~(3+)还原能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但是降低了矢车菊素衍生物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乾艳  陈模  刘慧  杜漠  张欢  冯芬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3-8144,8155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飞燕草的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黑加仑提取物中飞燕草素葡萄糖苷、飞燕草素芸香苷、矢车菊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芸香苷等4种主要花色苷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2%磷酸水溶液∶色谱乙腈(310∶40,体积比),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540 nm,柱温30℃。结果表明,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芸香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苷分别在5.56~278.00、5.64~282.00、5.78~289.00、5.80~29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8.69%~100.89%,RSD均在1.5%以内。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黑加仑提取物中主要花色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蓝莓果中花色苷的定量分析方法。蓝莓样品经酸化乙醇超声提取,色谱柱为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酸性较强的2%甲酸水溶液(A)和2%甲酸乙腈溶液(B),检测波长为520 nm,花色苷含量以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表示。结果表明: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在1.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蓝莓果中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回收率为92.61%,RSD为0.75%,且样品中花色苷物质分离度、精密度均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和0.5 μg/mL。经测定,灿烂、圆蓝、巴尔德温这3个蓝莓品种中圆蓝品种花色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品种为材料,对其花朵翼瓣和旗瓣的颜色、花青苷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中共检测出9种花青苷,白色的Gallery white和黄色的Galleryyellow 2个品种未检测到花青苷。对红色、蓝色和紫色多叶羽扇豆花瓣的花青苷提取液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发现,花青素苷元类型主要是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其糖苷类型主要是葡萄糖或酰基化葡萄糖的糖苷。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品系草原龙胆的花色素苷组成、含量及与花色表型之间的关系,以12个草原龙胆(Eustoma grandiflorum)品系花瓣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a*b*系统描述花色,定性定量分析花瓣中花色素含量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色素苷组成。结果表明:通过花色描述12个草原龙胆品系可分为4个色系:蓝紫色系、粉紫色系、橙红色系和白色系。定性分析中,所有草原龙胆品种的花瓣色素提取液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或含有少量类胡萝卜素类物质。除两个品种外均含有花色苷,但不同品种之间花色苷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在10个品系草原龙胆花瓣中共检测到6种花色苷成分,推定成分为:飞燕草3,5-二葡萄糖苷、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乙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及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草原龙胆花瓣颜色的呈现与花色苷种类有关,花瓣色彩度与花瓣中花色苷总含量成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草原龙胆新品种培育、花色改良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考察、测量等方法,调查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23座立体花坛,对其所运用的立体花坛构建形式、植物材料、施工程序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此次调查得知,世园会立体花坛主要采用架构式和镶嵌式两种构建方法,以玫红草、绿草、佛甲草等五色草类的植物材料来表现立体花坛立面,以角堇、矮牵牛、大花飞燕草、白晶菊等一二年生草花来布置立体花坛的地面部分。通过对立体花坛的整个施工程序以及后期养护管理的调查,总结出立体花坛的建造存在植物材料存活持续时间短、施工难度大、制作成本高等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法比较宿根花卉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宿根花卉抗寒性及其应用,以10种具一定抗寒性的宿根花卉为试验材料,以低温胁迫下的游离脯氨酸变化为依据,比较其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10种宿根花卉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游离脯氨酸含量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品种变化的幅度不同。比较得出其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马蔺、紫萼、大花飞燕草、肥皂草、黄花菜、千屈菜、卷丹、宿根福禄考、美国薄荷、荷兰菊。  相似文献   

12.
植物药的药理作用与矿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用钒钼黄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测定生长于塔里木盆地的部分植物中钾、磷、钙、镁、铁、锰、铜、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这39种植物中,含钾最高的是鸡冠花,含磷最高的是车前草,含钙最多的是飞燕草,含镁最高的是星花碱蓬,含铁最多的是耳叶补血草,含锰最多的是飞燕草,含铜最多的是镰叶碱蓬,含锌最多的是梧桐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深对映山红花色形成机制的认识,以7 个不同花色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株系为材料,研究了映山红花瓣花色苷的组成。分别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国际照明委员会表色系统对映山红花瓣的颜色进行了描述;通过UPLC-Q-TOF-MS 技术鉴定了7个映山红株系花瓣中花色苷的种类,并结合标准曲线法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7个映山红株系按花色可分为3个组:红色组、紫红色组和紫色组。在映山红的花瓣中共鉴定出了11种花色苷成分,分别为: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O-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O-阿拉伯糖苷、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牵牛花素3-O-阿拉伯糖苷和牵牛花素3-O-葡萄糖苷。红色组花瓣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类糖苷与芍药花素类糖苷,紫色组花瓣中主要含牵牛花素类糖苷和锦葵素类糖苷,且红色组花瓣总花色素含量远高于紫红色和紫色花组,这表明在红色系中可能存在一些转录因子上调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或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4.
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早春时低温弱光是导致紫茄着色不良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茄子材料进行遮光处理,发现了在遮光环境下仍能合成花青素的光不敏感型茄子。遮光处理的茄果果皮中的花青素的含量约为同株系未遮光的茄果果皮花青素含量的83.1%。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确定遮光前后花青素的主要成分为飞燕草素-3-芸香糖苷。本研究对茄子种质资源的光敏类型进行了鉴定,为后续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花色苷组成成分及其理化因子对换锦花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换锦花花色苷成分,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ADA)技术研究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浓度等理化因素对换锦花花瓣花色苷呈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结果  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是换锦花花色苷主要成分。②温度低于30 ℃、避光和pH≤3.0时换锦花花色苷溶液比较稳定;高温、强光和高pH会使花色苷降解,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程度越大;Al3+、Fe2+、Cu2+、Fe3+均使花色苷溶液颜色发生变化,Ca2+、Zn2+、Mg2+和K+对花色苷呈色影响不大,但金属离子浓度为0~0.01 mol·L?1时对换锦花花色苷有一定的增色效应,Fe2+浓度越高增色作用越明显。③高温、强光和pH的变化对换锦花花色苷主要成分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影响。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随着时间、光照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则呈相反趋势,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在光照和温度不同条件下较稳定。随着pH增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逐渐降低,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逐渐增加。  结论  换锦花花色苷的主要成分是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高温、强光和高pH对花色苷有降解作用,可导致花色苷之间结构的转变。图7表1参29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组分为矢车菊花色苷元-3-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天竺葵花色苷元-3-单糖苷和飞燕草花色苷元-3-单糖苷等.  相似文献   

17.
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组分为矢车菊色苷元-3-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天竺葵花色苷元-3-单糖苷和飞燕草花色苷元-3-单糖苷等。  相似文献   

18.
毛茛科植物活性多样,主要对毛茛科植物具有农药活性的6个属:乌头属(Aconitum)、铁线莲属(Clematis)、黄连属(Coptis)、翠雀属(Delphinium)、白头翁属(Pulsatilla)和黑种草属(Nigella)进行综述。这6个属均有杀虫和抑菌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去亚甲光飞燕草碱、硬飞燕草碱、多根乌头碱、塔拉乌头胺、牛扁碱、高乌甲素、β-木兰花碱、α-木兰花碱、小檗碱、巴马亭、黄连碱、翠雀胺和原白头翁素等;黄连属和白头翁属中部分种的提取物具有杀线虫活性;乌头属和黄连属中部分种的提取物具有除草活性;此外,白头翁总皂苷还具有杀螺活性。其他多个属的农药活性还没有被深入研究,在植物性农药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紫叶李叶片花色素及花色苷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首次定量分析了紫叶李鲜叶片中芍药色素(Peonidin)、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Cyanidin 3,5-di-O-glucoside)、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Pelargonidin 3,5-di-O-glucoside)、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Peonidin 3-O-glucoside)、飞燕草素(Delphinidin)、花青素(Cyanidin)和锦葵色素(Malvidin)的存在。花青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芍药色素和色素12是紫叶李鲜叶片中三种重要色素,其相对含量均超过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10%,分别占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27.54%、24.08%和14.95%,鲜叶片中实际含量分别为3.396、2.969、2.108 mg/g。除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极微量外,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锦葵色素、飞燕草素、天竺葵色素3,5-二葡萄糖苷和花青素在鲜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0.005、0.0075、0.0185、0.3590、0.0360 mg/g。其它28种色素的结构和含量需要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为实现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代谢调控奠定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结果表明,种子白色期和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分别为9种和13种,相同花色苷组分为8种。主要结构差异表现为:种子白色期果皮中的飞燕草-3-葡萄糖苷在种子褐色期发生酰化,转变为飞燕草-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此外,在种子褐色期果皮中还形成4种新的花色苷,分别为牵牛花-3-半乳糖苷、牵牛花-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芍药-3-葡萄糖苷和牵牛花-3-丙二酸酰葡萄糖苷。可见,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增加,酰基化程度较种子白色期提高,花色苷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