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体内外试验研究纳米蜂胶黄酮抗猪细小病毒(PPV)作用。体外试验是以普通蜂胶黄酮为对照,分3种加药方式(先加蜂胶、后加蜂胶、蜂胶和病毒同时加入)加至PK-15细胞中,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PCR检测PK-15中PPV含量,观察蜂胶黄酮对PK-15抗PPV及清除PPV能力的影响。体内试验是给豚鼠注射PPV后灌胃纳米蜂胶黄酮和普通蜂胶黄酮,检测肺脏、肾脏、肝脏、性腺及血液中PPV含量、血清中HI含量。结果显示:(1)与普通蜂胶黄酮相比,纳米蜂胶黄酮可显著抑制PPV在PK-15上生长,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3种加药方式中先加药物的效果最好;(2)高中剂量的纳米蜂胶黄酮可以显著抑制PPV在血液中复制、减轻PPV对豚鼠体重的影响、提高血清HI效价。结果表明:蜂胶黄酮经纳米化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其抗PPV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内外试验研究纳米蜂胶黄酮抗猪细小病毒活性。体外试验,以普通蜂胶黄酮为对照,分3种加药方式(先加蜂胶,后加蜂胶,蜂胶和病毒同时加入)加至PK-15细胞中,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PCR检测PK-15细胞中猪细小病毒(PPV)含量,观察蜂胶黄酮对PK-15细胞抗PPV及清除PPV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蜂胶黄酮相比,纳米蜂胶黄酮可显著抑制PPV在PK-15细胞上生长,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3种加药方式中先加药物的效果最好。体内试验,豚鼠注射PPV后灌胃纳米蜂胶黄酮和普通蜂胶黄酮,检测血液中PPV含量、血清中HI含量。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的纳米蜂胶黄酮可以显著抑制PPV在血液中复制、减轻PPV对豚鼠体重的影响、提高血清HI效价。结论,普通蜂胶黄酮经纳米化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其抗PPV活性。  相似文献   

3.
蜂胶中含有很多的黄酮苷类物质,而黄酮苷类物质由于自身的抗氧化性能和在人体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其抗氧化活性没有黄酮苷元的抗氧化活性强.探讨酶法降解黄酮苷的研究现状和在蜂胶加工中应用的可能性,得出结论,酶法降解蜂胶中的黄酮苷能够显著增强蜂胶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为蜂胶更深层次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加工工艺对蜂胶黄酮提取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好  赵静 《中国蜂业》2001,52(6):29-29
蜂胶成为药用品之前 ,必须经过加工提取过程。加工过程就是将其有用因子提取出来 ,蜂胶中的有用因子很多 ,黄酮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黄酮是具有重要药理价值的天然活性化合物 ,具有抗衰老、滋补、调节免疫作用。鉴于黄酮在蜂胶总活性因子中所占比例较高 ,其含量易测定 ,因此目前常用黄酮量来代表蜂胶的含量。为了更好地利用蜂胶 ,制备出高质量的蜂胶产品 ,我们设计采用了多种加工过程进行蜂胶的提取实验 ,并对不同加工过程中的黄酮产量进行比较 ,以获取最佳的蜂胶加工参数 ,为合理有效利用蜂胶提供技术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生胶 (…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蜂胶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并对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蜂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0min,超声波提取2次,温度为60cc,此时黄酮提取含量最高,达到5.046mg/g。蜂胶中黄酮提取液稀释100倍后对DPPH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Vc的清除能力相当,蜂胶黄酮是比较有开发潜力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7,(1):47-50
利用铝锆复合氧化物作为新型药物缓释材料,对蜂胶黄酮进行负载和缓释,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植物提取液为软模板合成铝锆复合氧化物,通过单一因素试验评价该材料的制备条件对蜂胶黄酮负载率的影响,并利用体外试验分析了蜂胶黄酮的缓释效果。结果:以冬青提取液作为溶剂、三氯化铝和氯氧化锆的摩尔比为8∶1,添加0.08 g纳米海泡石和400 mg/L环糊精时制备的铝锆复合氧化物对蜂胶黄酮的最大负载率为83.41%。蜂胶黄酮—铝锆复合氧化物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最大释放时间为480 min。结论:铝锆复合氧化物适宜作为蜂胶黄酮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7.
蜂胶黄酮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蜂胶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蜂胶黄酮的得率和绝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乙醇提取蜂胶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蜂胶黄酮得率和绝对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胶黄酮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为18ml/g,水浴温度为55℃,水浴时间为5h,上述工艺条件下,黄酮纯度为72.2%.最优树脂为D101,吸附速度为1.0ml/min,洗脱剂先采用40%乙醇2BV体积洗脱洗去杂质,再用80%乙醇5BV体积洗脱获得黄酮成分,此条件下层析得到的蜂胶黄酮纯度90.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蜂胶黄酮对宿主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浓度250 μg/mL开始倍比稀释至15.6 μg/mL共5个浓度,将蜂胶黄酮分别与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细小病毒(PPV)一起加到相应长成单层的宿主细胞CEF或PK-15中,在感染后24、48和72 h分别用MTT法测定宿主细胞的存活率,代表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蜂胶黄酮可显著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这种活性与其剂量正相关,即剂量越大作用越好。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有囊膜病毒NDV和TGE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前期,而提高宿主细胞抗无囊膜病毒IBDV和PP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后期。提示蜂胶黄酮可用于NDV和TGEV的预防及IBDV和PPV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蜂胶黄酮对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浓度250μg/mL倍比稀释5个浓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细小病毒(PPV)分别一起加至单层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蜂胶黄酮对TGEV和PPV感染PK-15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比较,TGEV和PPV感染PK-15细胞后,蜂胶黄酮可以显著降低PPV感染引起的PK-15细胞凋亡率,而对TGEV感染引起的PK-15细胞凋亡率则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蜂胶黄酮可以减轻无囊膜的PPV感染对PK-15细胞引起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6):989-993
为了研究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感染不同结构病毒后产生抗感染因子的影响,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质量浓度250mg/L倍比稀释5个浓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pigs virus,TGEV)、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分别一起加至长成单层PK-15细胞培养体系中,ELISA法测定蜂胶黄酮对TGEV或PP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IFN-β、IFN-γ和iNOS抗感染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在感染TGEV后2,12h的前期,蜂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PK-15细胞产生IFN-β、IFN-γ和iNOS含量的能力;在感染PPV后2,12h的前期,只有较高质量浓度的蜂胶黄酮可以提高PK-15细胞产生IFN-β、IFN-γ和iNOS含量的能力。PK-15细胞在感染病毒后24,48和72h,蜂胶黄酮对提高TGEV感染PK-15细胞后产生抗感染因子能力高于PPV。蜂胶黄酮提高有囊膜的TGEV感染宿主PK-15细胞产生抗感染因子能力高于无囊膜的PPV。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马来西亚、巴西、中国3种不同产地的33个蜂胶样品的总酚、黄酮、萜类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蜂胶3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中国蜂胶以高含量的总酚和黄酮为特征,高萜类含量是马来西亚无刺蜂蜂胶的特征,而巴西绿蜂胶3类成分含量较为均衡。聚类分析可以将3地蜂胶加以区分,其中萜类的聚类分析可以明确将马来西亚蜂胶、巴西绿蜂胶和中国蜂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几种天然药物成分在体外CEF中最大安全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测试了板蓝根多糖、当归多糖、黄芪多糖、黄芪皂甙、人参皂、淫羊藿多糖、蜂胶多糖、蜂胶黄酮、黄芪黄酮、羊藿黄酮共10种天然药物成分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当归多糖对鸡胚成纤维细胞毒性最低,最大安全达1562.5μg/mL,其后依次是板蓝根多糖、人参皂甙、黄芪黄酮、黄芪皂甙、蜂胶黄酮的毒性最大,其最大安全浓度仅4.883μg/mL。多糖成分的毒性较黄酮成分小。  相似文献   

13.
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胶在临床上曾有用以治疗真菌感染,高脂蛋白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肝炎等的报道。一些研究报告认为蜂胶具有抗菌、抑制病毒、对抗类毒素、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并有人报道对动物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蜂胶所含有效成分尚未见有报道。所含化学成分,据国外研究报道,含有树脂、蜂蜡、芳香油、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两种是在自然界首次发现的(5,7—二羟基黄酮,3′、4′—二甲氧基黄酮和5羟基4′、7二甲氧基双氢黄酮)。由于蜜蜂采集蜂胶的季节、地区不同,各地所产蜂胶所含成分常不一致。为了配合蜂胶的药理、临床实验,探索蜂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纳米蜂胶黄酮对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以家兔为模型动物,并以油乳剂为对照,将3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第1~2组分别背部皮下注射0.5 m L纳米蜂胶黄酮和油乳剂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第3组为对照组注射0.5 m L生理盐水,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观察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并评价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蜂胶黄酮、油乳剂均能提高家兔对PPV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油乳剂提高抗体的效果好于纳米蜂胶黄酮,纳米蜂胶黄酮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细胞因子含量的效果优于油乳剂。说明纳米蜂胶黄酮能增强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是一种效果良好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15.
蜂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活性(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蜂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活性(一)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北京香山,邮编:100093)黄文诚蜂胶是蜜蜂从杨属、桦属、柳属、栎树、马栗以及针叶树等植物的叶芽采集的树脂,并由蜜蜂混入蜂蜡和唾液分泌物形成的粘胶物质。蜂胶含有大量的类黄酮(黄酮、黄酮醇和黄烷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蜂胶中的酚酸和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定量方法。不同来源的蜂胶样品置于乙醇中,在70℃的条件下提取2h,提取物通过5μmC18对称性的250mm×4.6mm柱子分离。通过线性梯度洗脱方法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设置在200~450nm,MS测定范围设在100~1000Da。其中的大部分化合物主要是通过与标准品的HPLC色谱图的保留时间(RT)和紫外光谱对照进行定性的。没有标准品的,通过色谱的在线的紫外数据和质谱进行确认。欧洲、中国和阿根廷蜂胶的主要特点是含有黄酮和酚酸,主要成分为柯因(2~4%),松属素(2~4%),短叶松素乙酸酯(1.6~3%)及高良姜素(1~2%)。巴西蜂胶主要含有阿替匹林C、咖啡酰奎尼酸和黄酮类物质。如果考虑将黄酮的总含量纳入质量标准,我们认为低于11%的黄酮含量的蜂胶是次品,黄酮含量在11~14%为可以接受的,黄酮含量在14~17%的属于质量好的,高于17%属于高质量的。LC-DAD-MS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蜂胶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商业上的蜂胶制品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17.
蜂胶质量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胶是工蜂从植物幼芽上采集的树脂并混入其上腭腺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制成的。据报道,蜂胶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真菌病、银屑病、高脂蛋白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肝炎等。有些报道认为蜂胶具有抗菌、抑制病毒,对抗类毒素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并对动物腹水有一定的疗效。蜂胶的这些作用与黄酮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并有人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蜂胶中糖的含量也较高。随着蜜蜂采集蜂胶的季节、植物种类和地区不同,蜂胶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特别是黄酮的种类和数量则变化更大。对于蜂胶有关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蜂胶—黄酮化合物的宝库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房柱 《蜜蜂杂志》1998,(9):11-12
黄酮化合物(Flavonoide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色,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和药理活性。蜂胶中含有黄酮化合物,其品种和含量之丰富,非植物药所能相比。世界各地蜂胶样品中分离出的黄酮化合物,已见文献报道的达44种之多(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9.
贵州蜂胶成分分析(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湿法消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贵州蜂胶中的8种金属元素,以芦丁作标准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并比较了超声波撮和索氏抽提不同提取方法对蜂胶中黄酮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区分蜂胶与杨树胶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不同蜂胶样品中八种黄酮和肉桂酸为考察指标,进行含量比较。结论:真假蜂胶中肉桂酸含量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