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初步了解河南省清丰县奶牛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于2017年3-9月应用ELISA技术对清丰县6个奶牛养殖场按20.0%比例随机采集438份血液样品进行奶牛新孢子虫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438份血液样品中有63份检测为新孢子虫病血清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4.38%,6个奶牛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06%-19.05%;不同年龄阶段奶牛新孢子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流产奶牛较未流产奶牛阳性率高。结果表明,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在清丰县广泛存在,应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张务平 《中国乳业》2023,(12):51-55
新孢子虫是造成怀孕母牛流产等繁殖障碍和新生犊牛运动障碍的重要寄生虫之一,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来治疗和预防牛新孢子虫病。本研究使用新孢子虫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采自福建省漳州、南平、三明和龙岩4个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1 472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并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样品新孢子虫抗体总阳性率为7.47%,4个地区样品阳性率分别为5.57%、5.12%、7.41%和12.97%;不同年龄阶段奶牛阳性率范围为2.93%~9.56%,不同胎次阳性率范围为4.83%~9.50%。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奶牛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福建省奶牛普遍存在新孢子虫感染,奶牛场应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奶牛新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宁夏吴忠地区奶牛场因传染性因素造成流产的基本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抗体及布鲁菌的抗原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8.84%,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30.2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77%,布鲁菌抗原阳性率为24.4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根据统计显示,不同妊娠胎次的奶牛流产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第1胎流产率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妊娠时间的奶牛流产率差异不显著(P0.05)。调查表明,宁夏部分奶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布鲁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宁夏地区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在宁夏5个地级市中的10个县(区)随机抽取10个规模牛场,采集牛粪便样品600份,用牛隐孢子虫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600份样品中,有157份样品隐孢子虫阳性,阳性率为26.17%。其中奶牛的阳性率为10.42%,肉牛的阳性率为36.67%,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地区牛的隐孢子虫阳性率不同,其中奶牛的阳性率在1.67%~23.33%之间,肉牛的阳性率在16.67%~63.33%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年龄阶段牛的阳性率也不同,育成奶牛、成年奶牛以及成年肉牛的阳性率较高,分别达11.25%、11.25%和41.67%。该研究首次采用牛隐孢子虫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宁夏5个市的规模养殖牛场进行检测,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牛隐孢子虫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宁夏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流产原因,采用奶牛衣原体Taq 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相关的的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对采集自15个规模奶牛场的949份流产样品进行衣原体和布鲁氏菌的检测。结果表明:15个规模化奶牛场均检测到有衣原体和布鲁氏菌感染,其中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的牛场达到57.4%,最低为21.4%;布鲁氏菌感染阳性率最高的牛场达到16.5%,最低为3.9%,说明宁夏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流产的原因主要是由衣原体和布鲁氏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2018年以全省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开展奶牛结核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全年共对152个监测场点的12417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全省规模奶牛场结核病场群阳性率为8.55%,个体阳性率为1.36%;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最高,达8.91%,豫南地区无阳性活牛检出,其他地区个体阳性率介于0.05%~0.21%之间;存栏量≤100头的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存栏量>2000头的规模奶牛场无阳性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规模奶牛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牛结核病感染,豫西地区奶牛场和小规模奶牛场流行情况尤为严重,因此需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净化措施。本研究掌握了河南省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点,对于河南省奶牛结核病净化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肉孢子虫病流行情况,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河南省13个地区58个奶牛场的1 819份血样进行了肉孢子虫抗体检测分析.结果肉孢子虫抗体阳性牛场31个,场阳性率53.4%,阳性样品424份,样品平均阳性率为23.3%;不同生长阶段牛群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查明甘肃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奶牛新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感染的风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了甘肃省榆中县、宁夏青铜峡市和宁夏吴忠市3个地方总计1657份奶牛血清样品,并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奶牛新孢子虫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奶牛新孢子虫抗体总阳性率为8.9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奶牛新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奶牛所处地区是影响新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调查分析表明,甘肃和宁夏地区奶牛新孢子虫普遍流行。应当提高对调查地区奶牛新孢子虫感染的重视,采取适当的综合控制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防控奶牛新孢子虫病,以保证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宁夏主要奶牛养殖区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BVD)、新孢子虫抗体和布鲁菌病原的流行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未接种过IBR、BVD、新孢子虫疫苗、接种过布鲁菌疫苗的奶牛群体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地区的阳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6份流产牛血清中,IBR抗体阳性率为50.00%(38/76),BVD抗体阳性率为19.74%(15/76),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7.63%(21/76),布鲁菌阳性率为19.74%(15/76),4种病原均感染的阳性率为34.21%(26/76),IBR和新孢子虫混合阳性率占总阳性率的34.62%;408份非流产牛血清中,BVD抗体阳性率为12.75%(52/408),IBR抗体阳性率为21.08%(86/408);IBR和BVD在宁夏的3个主要养殖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中以银川地区阳性率最高。说明宁夏部分地区IBR和BVD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染,流产牛中普遍存在上述4种疫病的感染并且IBR和BVD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流产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牛疱疹病毒1型(BHV-1)的感染情况,课题组于2015年2~8月,对河南省5个地区的12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共采集了440头牛的鼻腔和/或阴道拭子样品,采用qPCR方法进行BHV-1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出阳性奶牛68头,总体阳性率为15.45%;场阳性率为100%,其中阳性率最高场达到了68.00%,最低场为6.67%;5个地区的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豫东(10.00%)、郑州地区(10.78%)、豫北(12.04%)、豫西(20.00%)、豫南(35.82%);不同年龄段奶牛的阳性率不同,犊牛、后备青年牛、1胎、2胎、3胎、4胎以上牛分别是3.57%、6.67%、23.53%、26.22%、14.55%、28.57%;患病牛阳性率为28.13%,明显高于外观健康牛的13.23%。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调查的5个地区普遍有BHV-1感染,其中豫西、豫南地区的阳性率较高,明显高于豫东、豫中和豫北地区;随着奶牛年龄和胎次的增加,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BHV-1感染与奶牛的临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其中患有乳房炎牛群的阳性率最高。本试验首次利用qPCR对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BHV-1病原学调查,直接揭示了牛群中BHV-1的感染情况,分析了BHV-1感染与奶牛的年龄、机体健康状况、牛场地理环境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某规模化奶牛场50头奶牛流产的原因,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布氏杆菌、衣原体、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流产奶牛布氏杆菌、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8%、10%和8%;布氏杆菌抗体和弓形虫抗体均为阳性2头,占被检头数4%;衣原体抗体全部阴性。调查结果表明,布氏杆菌、弓形虫和新孢子虫感染是造成该规模化牛场奶牛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以规模牛场为调查对象,对来自168个场群的9295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并按动物种类、存栏量规模和不同区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平均场群阳性率为9.52%,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79%;肉牛群体中未检出结核阳性个体,奶牛群体中结核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0.88%;存栏量≤500头的规模奶牛场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3.75%和1.30%,且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随存栏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豫西和豫北地区有结核阳性牛只检出,尤其是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豫东、豫南和豫中地区无结核阳性个体检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具有明显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依据其流行特征,针对不同种群和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20年河南省未免疫牛群布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对来自459场次的17 207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检出布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群8个,阳性样品1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1%和1.74%。结果表明:存栏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的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08%和1.86%;存栏量介于500~3 000头奶牛场的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6%和1.83%;存栏量大于3 000头的大规模奶牛场无布病阳性样品检出。8个阳性场群在河南省不同区域均有分布,其中豫中地区4个,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地区各1个。调查结果说明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应依据不同地区和场群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奶牛隐孢子虫病是引起奶牛出现腹泻等临床症状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初步了解该病在郏县的流行情况,本次研究于2018年3—12月在郏县部分奶牛场收集临床表现腹泻的奶牛粪便样品142份,应用ELISA法分别对样品中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地临床腹泻奶牛隐孢子虫病阳性率为18.31%,各阶段奶牛群对该病均易感,以产奶牛的阳性率偏高,为25.40%;散养场较规模化奶牛场阳性率低,分别为15.0%和20.73%,调查结果表明,郏县存在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且较为严重,对奶牛养殖业和消费者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相关部门及养殖场(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10):108-110
为了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成年奶牛群中的流行情况,课题组针对宁夏地区1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成年牛群进行随机采血,共采集470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存在338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阳性牛,场群阳性率为100%,不同场群之间阳性率存在差异,从13.3%~100%不等,平均阳性率达到71.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已在宁夏地区广泛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西昌市的12个奶牛场和5个奶牛养殖小区,采用临床调查、奶牛粪便检测等方法进行了奶牛寄生虫病流行调查。结果表明,螨虫病和前后盘吸虫病在各奶牛场和小区均有感染,比例为100%;片形吸虫病的虫卵阳性场有10个,比例为83.3%,牛群的感染范围为4.9%~10.53%,EPG值范围为78~123;线虫病的虫卵阳性场有11个,比例为91.7%,牛群的感染范围为5.3%~44.4%,EPG值范围为60~400;奶犊牛球虫病卵囊阳性场有12个,比例为100%,牛群的感染范围为12.3%~75.0%,OPG值为62~4 186。此次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奶牛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收集和整理奶牛的寄生虫相关报告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了解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奶牛场流产奶牛布鲁氏杆菌病、弓形虫病、衣原体和犬新孢子虫病感染现状。[方法]选取10家奶牛场有流产病史的荷斯坦牛采集血样265份,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4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布鲁氏杆菌、犬新孢子虫、弓形虫、衣原体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13%、3.40%、5.28%和4.53%,最高分别为6.67%、8.70%、9.68%和13.33%。奶牛场阳性率分别为30%、60%、80%和70%。4种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4.34%。[结论]廊坊市奶牛场流产奶牛群体种普通存在4种流行病,虽然感染率偏低,但应引起重视,进一步强化防控和净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奶牛新孢子虫和梨形虫的感染情况,笔者采用姬姆萨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1年4月份至2012年3月份期间采自北京地区不同奶牛场的484份奶牛血液和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484份样本中共检测出梨形虫阳性血液数59例,总阳性率为12.19%,新孢子虫病阳性血清46份,总阳性率为9.50%,说明这两种病在北京地区普遍存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奶牛结核病在陕西省某县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该地区存栏量3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进行测定,估算其个体和群体阳性率,并绘制阳性场空间分布图。目标场是陕西省某县奶牛存栏量≥30头的奶牛场(共20个)。选择两阶段抽样策略:第一阶段,选择所有的20个奶牛场;第二阶段,计算选定奶牛场抽样量并随机选择抽样个体。抽样量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通过Win Episcope 2.0软件计算,设定置信水平(CL)、预期流行率(P)和可接受误差(E)分别为95%、3%和2%。试验方法(PPD皮试)及阳性结果的判定标准参照《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执行。[结果]该县规模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为1.7%,群体阳性率为60%。因检测方法特异性偏低,无法得到真实流行率。[结论]通过PPD皮试方法测得陕西省某县规模化奶牛场个体阳性率为1.7%,牛群阳性率为60%。阳性场空间分布相对聚集,均沿公路和河流分布。调查结果提示,在今后的牛结核病检测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诊断试验的特异性,并持续做好奶牛结核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新蔡县奶牛弓形虫病感染情况,并探讨感染率与不同规模奶牛场、年龄阶段之间的关系,为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2017年4月~2018年3月,应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对新蔡县7个养殖场共324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有24份样品检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7.41%,不同年龄阶段奶牛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7岁以上奶牛阳性率最高,为15.00%;散养户(10.71%)较规模养殖场(6.25%)高,表明新蔡县弓形虫病在多数奶牛场存在,且感染率较高,需要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