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学者风采     
著名牦牛育种学专家 陆仲璘 陆仲磷(1940-),男,研究员,畜牧学和动物育种学专家。196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40年来致力于高寒草地畜牧业和牦牛藏羊的科学研究,对青藏高原畜牧业草地生态和高寒牧区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扎实的研究基础,是我国著名的牦牛育种学专家。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青藏高原高海拔、高寒、缺氧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牛种,无论肉用还是乳用,牦牛业都已成为高寒牧区的重要产业。在贵南县草食家畜总头数中,牦牛头数仅次于藏羊,因此牦牛对贵南县牧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牦牛业的发展,对贵南县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区之一,在生产经营上以牧为主的有6个民族自治州,牧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96%以上。青海畜牧业以高寒草地畜牧业为主,畜种主要是草食畜,其优良品种有藏系绵羊、牦牛、大通马、河曲马、黄牛、山羊、骆驼、驴、互助猪以及五十年代后育成的青海高原毛肉兼用细毛羊、半细毛羊等。其中藏羊和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也是青海草原的主要畜种。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是甘肃省最主要的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域,甘南牦牛是当地最重要的家畜品种源。然而广大农牧民受靠天养畜观念的影响,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得甘南牦牛养殖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甘南牦牛生产效率低,环境依赖性强,草场压力大、圈舍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以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甘南牦牛养殖环境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进而促进甘南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维护草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优势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探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关系,对研究草地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在中度放牧压力下,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2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6混牧以及不放牧处理,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营养枝与生殖枝的高度、数量、重量及权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高度、数量和重量的相关指标变化中,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植株总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牦牛与藏羊1:4混牧的植株数据总体低于其他处理;2)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指数,牦牛与藏羊1:4混牧是除不放牧外时最低的,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权衡指数倾向于营养枝,牦牛单牧、藏羊单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的权衡指数倾向于生殖枝,不放牧和牦牛与藏羊1:4混牧时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协同生长。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牦牛与藏羊1:4的家畜组合是较为不利于草地健康的放牧方式。本研究提出有利于草原可...  相似文献   

6.
高寒牧区是地处高寒自然条件下,以经营耐高寒、耐粗饲、适应性强、具有高原特色的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地区.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高原地区属典型的高寒牧区,以放牧藏系羊和牦牛等特有畜种为主,是中国放牧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放牧方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的采食量和植物补偿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环青海湖流域高寒草地设置放牧方式(牦牛单独放牧、藏羊单独放牧、牦牛和藏羊1:2混牧、牦牛和藏羊1:4混牧、牦牛和藏羊1:6混牧)控制试验,以期确定草地的承载力,并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家畜的采食量在藏羊(Ovis aries)单独放牧以及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1:2混牧方式下,显著高于其他方式(P<0.05);在功能群水平上,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这2种放牧方式下家畜对豆科植物的采食量较高;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植物的补偿生长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放牧方式(P<0.05)。研究表明:藏羊单独放牧时,其采食量最高;牦牛和藏羊1:2混牧的放牧方式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因此,从放牧家畜采食量与植物补偿生长两方面考虑,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藏羊单独放牧与牦牛和藏羊1:2混牧的放牧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县最为主要的生态一经济系统,草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一步降低了草地的生产能力和承载能力。藏系羊是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之一,刚察地区牧民藏系羊饲养量占98%以上,由于地处高寒、生态环境恶劣,牧草生长缓慢,以及牲畜数的不合理增长等因素导致藏系羊生长缓慢,个体生产性能下降、出栏率低,使我县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低下,因此,依靠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来提高藏羊各项生产性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龙日种畜场系川西北牧区唯一省属种畜场,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保护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的主要畜种——牦牛、藏绵羊、河曲马等珍稀家畜遗传资源,开展其本品种选育、良种扩繁与改良利用,为川西北牧区提供良种种畜,引进优良畜种和新技术,进行牦牛、藏绵羊的科学养殖示范,同时还为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科研、教学、新技术示范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粪便内蠕虫虫卵检查法,对四川红原县牧区采集的39份粪样品,其中牦牛30份,藏羊9份,对6种常见寄生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这几种寄生虫的检出率为球虫(牦牛57%;藏羊67%)、线虫(牦牛57%;藏羊100%)、前后盘吸虫(牦牛43%;藏羊22%)、肝片吸虫(牦牛23%,藏羊11%)、鞭虫(牦牛7%)及绦虫(牦牛3%)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川西北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寒牧区的特有畜种,藏羊以抗逆性强、耐粗饲而著称,适宜放牧饲养,但其成熟晚,单胎单产,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养殖效益低,而小尾寒羊等引入品种大都不适应高寒区生态气候条件和放牧生产方式。为提升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需突破藏羊品种改良这一瓶颈,在保留其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基础上,显著提高藏羊的个体重、生长速度、尤其多胎性,以适应草地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的需要。本次调查测定了引入高寒牧区的寒×蒙杂种母羊及其藏×寒×蒙杂种后代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旨在为藏羊品种改良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采用放牧加补饲方式,寒×蒙杂种母羊在高寒区能正常生长、繁殖和放牧,保持多胎性;其藏×寒×蒙杂种羔羊平均个体初生重较当地藏羊低13.96%,但3月龄断奶重、6月龄体重、周岁体重分别较当地藏羊高4.46%、14.54%和19.55%, 1月龄、2月龄和6月龄体高、体长和胸围等指标也高于同龄藏羔羊;藏×寒×蒙F1代杂种母羊的多胎率达66.67%,繁殖率达175%。用藏羊与引进品种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羊组建基础群,从中选育具多胎性,生长快且抗逆性强,适宜在高寒区放牧生产的肉羊品种,是高寒区肉羊品种改良的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甘肃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 ,是不与人类争土地、争粮食、争生存空间的原始家畜品种 ,是高寒地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 ,藏语称“雅克”(英语YAK) ,多分布于高寒草原牧区 ,不仅是高寒草原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象征 ,而且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独立板块。1 甘肃牦牛生产基本情况甘肃有天然草地 1780万 hm2 ,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地一带 ,其中可利用面积 16 0 7万 hm2 ,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4.6 %,仅次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 ,位居全国第六。省内草地占耕地的 4.5…  相似文献   

13.
牦牛今昔谈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牦牛成为本地区各族人民的主要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青藏高原没有牦牛和藏羊的存在,就不会有目前青藏高原的畜牧业。随着四化建设的不断前进,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日益重要,因而对牦牛的科学研究,在今后的饲养、改良和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省甘孜州拥有天然草地1.42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60.3%,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有239万头牦牛,113万只藏羊集中于该地区,在全州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自然,抓好草地畜牧业生产,助推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牦牛、藏羊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其个体生产性能较低,商品化程度不高,制约了牧民群众的增产增收。因地制宜地建立"幼畜肉生产系统"是破解当前牧区经济发展困境的一条新路。本文拟就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寒牧区建立"幼畜肉生产系统"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放牧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当家畜种,是草地畜牧业"草—畜—粪—土—草"物质养分循环系统的重要参与者。牦牛粪便还用可能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入研究放牧牦牛粪便排泄行为及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科学利用放牧牦牛粪便,推动高寒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论述了人工草地在青海省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草地在利用和建植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指出人工草地应在推动高寒牧区季节畜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天祝草地型藏羊作为藏羊的一个类群,由于与青海、甘南藏羊主产区长期自然分割,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长期自然繁育形成,主产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抓细秀龙乡、炭山岭镇个别村组、祁连、旦马乡等区域内。它不仅有藏系羊血统,亦有一定的蒙古羊血统,对天祝高寒牧区的气候及草原环境有好  相似文献   

19.
<正>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我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天然草原0.09亿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46.5%、川西北牧区草地面积的58%。全州畜草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拥有独具高原特色的畜禽资源,饲养有牦牛、藏羊及以放牧方式养殖的藏猪、藏鸡等草食家畜10余种,是四川省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牧区综合改革的"红利"未得到充分释放,全州草原牧区还存在"草场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人工草地在青海省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草地在利用和建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指出人工草地应在推动高寒牧区季节畜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