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泾川县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泾川县太平乡何家村旱塬地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塬035折合产量最高,为7 421.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2.22%;宁麦9号、兰天22号、西农928、陇育4号折合产量分别为6 971.5、6 446.8、6 221.9、6 146.9 kg/hm2,分别较对照兰天10号增产14.81%、6.17%、2.47%、1.23%。以上5个品种(系)在试区条件下田间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度平凉市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灵台点)结果表明,陇原034、灵选4号、陇麦898、98(4)3-1等4个品种(系)丰产性、稳定性、抗病性及商品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分别为6 746.63、6 446.78、6 296.85、6 124.44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28.57%、22.86%、20.00%、16.71%,可在陇东塬区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3.
陇东旱塬区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灵台县旱塬区对引进的6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以陇塬034折合产量最高,为5 62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系)Q9086、兰天10号增产1 687.5、2 625.0 kg/hm2,其次是陇塬012、陇塬011,折合产量分别为3 500.0、3 062.5 kg/hm2,分别较对照兰...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康乐县和临夏县对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12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康乐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4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44.36%;兰天26号、97-31-12折合产量分别为6 133.3、5 833.3 kg/hm~2,较对照品种C4分别增产38.35%、31.58%;临夏试点各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LD5-02-30最高,为6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C4增产95.00%;3-28、临农7230折合产量分别为5 733.3、5 6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C4增产72.00%、68.00%。在2个试点均表现好的冬小麦品种(系)有LD05-02-30、兰天26号、97-31-12、3-28、临农7230,这5个冬小麦品种(系)表现丰产,抗逆、抗病性强,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临夏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度在陇南市武都区东江镇灌溉地条件下进行的冬小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系)陇南9351、兰天091、天9896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折合产量分别为5 772.11、5 757.12、5 719.64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分别增产20.88%、20.57%、19.78%,产量分别居参试新品种(系)前3位,推荐在陇南市武都区进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SXAF4-7/87-121.2004-2005年度在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78.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65.20%,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05-2006年度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10.3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3.64%、赖氨酸0.42%.适于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陇东旱塬区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对引进的15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712、灵麦3-2-1、陇育220、长武719折合产量分别为4 925.04、4 820.08、4 782.61、4 625.19 kg/hm<'2>,综合性状良好,适宜在灵台县旱塬地示范种植,并推荐参加下年陇东片区试.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和自育的 6个品种在宁南山区冬小麦北移区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品种彭选 4号、西峰 2 2、兰天 7号综合性状好 ,比对照品种吕旱 2 4 6 3分别增产 12 8.2 3%、12 5 .2 3%、117.71% ,是宁南山区冬小麦北移区的适宜品种 ;泰 91- 2 4综合性状较好 ,比对照品种增产 2 2 .5 2 % ,属次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9.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冬小麦品种兰天27号以法国抗源材料Fr81-1为母本,兰天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7-2008年甘肃省陇南片山地组区试结果,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235.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22.66%.该品种冬性,属弱筋小麦.接种鉴定表现对当前主要流行条锈病生理小种全部免疫,适种区为甘肃天水、陇南两...  相似文献   

10.
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在平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区对引进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的引种试验表明,普冰9946折合产量6600.1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增产16.25%,且抗倒伏,穗层整齐,成熟中等,中抗条锈病;西农189、普冰151分别较对照品种西峰27增产14.40%、14.14%;其余品种(系)较对照增产率在10%以下或减产.  相似文献   

11.
以冬小麦品种兰天19号为对照,在天水市中梁试验站进行了12个冬小麦品种(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系)"08106-3-3"、"08531-15-1"、"08117-3-2"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6 376.8 kg/hm~2、5 682.15 kg/hm~2、5 662.20 kg/hm~2,较对照增产31.48%、17.16%、16.74%,居参试品种(系)的前三位。其中"08117-3-"2高感条锈病,但其产量高,可作为育种资源材料加以利用;"08106-3-3"、"08531-15-1"田间表现生长整齐,抗病抗逆性强,适宜于在天水旱作农业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系)有待于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旱塬区冬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鉴110性状表现好,产量构成优,产量最高,为3 725.2 kg/hm~2,与其他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较西峰27号(CK)增产1 303.4 kg/hm~2、增幅53.8%;其次是陇育5号较较西峰27号(CK)增产661.7 kg/hm~2、增幅27.3%,可在旱塬区推广种植陇鉴110,且搭配陇育5号、陇育8号种植。  相似文献   

13.
兰天系列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育种课题组在2001—2017年育成了兰天30号、兰天33号、兰天34号、兰天35号、兰天36号和兰天39号等6个适宜陇南川区种植的抗条锈矮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在降低株高和提高产量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育成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植株高度降低了10.7~29 cm,产量提高了6%~15.8%。这些品种目前已成为陇南市和天水市川地冬小麦的主体推广品种,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陇东旱塬冬小麦原种稀播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2006年在陇东旱塬对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灵台2号、兰天10号进行原种稀播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稀播繁殖的方法,通过促控结合的管理措施,灵台2号和兰天10号的繁殖系数较对照常规播量分别增加26.56、32.59百分点,折合产量分别较常规播量增产8.51%、5.62%,同时增加收入900~1 350元/hm2.可实现小麦原种生产高产量、低成本、高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临夏州农科院北塬试验站对11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其中有3个品种(系)比对照兰天26号增产,分别为LD09-054-5、LD713、LD09-083-4,产量分别为6 378.97 kg/hm2、5982.14kg/hm2、5952.38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2.81%、5.79%、5.26%,且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良好,可在临夏州内进行试点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2号是以长武112中的变异单株经过多年连续选择选育而成的.在2000-2002年平凉地区山塬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727.2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增产11.70%.生育期274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2.81%、赖氨酸(干基)0.46%、湿面筋26.2%、沉降值60.8 ml,容重746 g/L.中抗条锈病、黄矮病和白粉病,抗性表现1~3级;抗寒性、抗旱性均为1~3级;抗倒伏.适宜在陇东的冬麦区灵台县、泾川县、崆峒区等旱塬地、川水地,陕西省长武县、千阳县,宁夏泾源县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试灵台试点的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1个冬小麦新品种(系)中,以陇原031、灵选3号、陇鉴386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等综合性状良好,其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5 550.0、5 512.5、5 28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分别增产16.17%、15.38%、10.68%,可在陇东塬区及山台地示范种植;而陇麦977、陇育216、宁麦5号可在适种区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以中249-250/08T021为母本、兰天27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2 a折合产量6 042.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1%;在2017—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 32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7.3%。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中4-1、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贵22-14和贵农其他菌系均表现免疫,对混合菌表现中抗。适宜天水及陇南山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掌握今年全县冬小麦品种生长表现,给今年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甘谷县种子管理站配合天水市种子管理站于6月下旬对全县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繁殖及大田推广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现场观摩和鉴定评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谷县2013年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
  2012年全县秋播冬小麦34.18万亩,良种率为98.2%,重点示范推广种植兰天系、天选系、中梁系等系列品种,其中:川区大田种植表现较好的有兰天17号、兰天23号、兰天24号、兰天25号、天选43号等;干旱半山区表现较好的有天选45号、天选47号等;二阴半山及高山区表现较好的有兰天19号、兰天20号、兰天21号、兰天26号、天选50号、中梁26号、中梁27号等。这些品种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病增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是以兰天16号为母本、陇原03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04-277。在2010—2012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度13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377.65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8.83%。株高62~74 cm,穗粒数27.4~35.7个,千粒重36.9~40.1 g,容重761~775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85.9 g/kg、湿面筋(14%水分)313.1 g/kg、赖氨酸5.2 g/kg,沉降值(14%水分)51.2 m L。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水4免疫,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贵22-9、贵22-14、混合菌表现中抗,田间中抗白粉病。适宜在庆阳市南部川塬区、平凉市东北部塬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