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长尾穿山甲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本文探索分析长尾穿山甲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为仿生态圈养保育模式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超过仿生态保育研究长尾穿山甲生态习性、采食、繁殖行为,以期为相关国际公约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为科学制定野生长尾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保护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突脉青冈天然林物种多样性及其多度的Weibull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宁德市支提山突脉青冈天然林的物种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群落物种多度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新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62-14668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国际上日益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2009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概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和其对生态安全的威胁,然后引入了风险预防原则和支持该原则的国际公约,最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贯彻风险预防原则并在该原则的基础上防治和规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怒山西坡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探讨滇西北怒山西坡蚂蚁群落特点与物种多样性。该区域是我国蚂蚁区系比较丰富的地区,亚科和属的丰富度比较明显,其物种丰富度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从南向北递减的基本规律。蚂蚁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小生境积温和森林结构制约,结构良好、积温较高的小生境拥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积温较高的阳性小生境拥有更高的蚂蚁个体密度。蚂蚁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反映出滇西北怒山西坡具有显著的生境多样性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该区域的山体中下部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度干扰。  相似文献   

5.
高远  朱秀林  邱振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41-4843
茶山地处鲁东南地区,为全面了解其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2006年7月和10月对茶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到高等植物352种,隶属90科250属,获得标准样方11个,面积6 600 m2。样方数据显示,该区域乔木种类匮乏,乔木层平均物种数2.55,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0.48;灌木层平均物种数10.55,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1.68。该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显著,正处于群落演替早期,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完善物种数据,提高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通过野外样方设置,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计算其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个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群落内共有87个树种,隶属于38个科63属,以壳斗科、樟科、茜草科、山茶科、紫金牛科、藤黄科为主;(2)乔木树种主要以假鹊肾树、狭叶坡垒、石栎、大叶栎、黄杞和广西血桐为主,灌木主要以罗伞树、杜鹃、草鞋木和柏拉木为主;(3)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1、2号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3、4号样地。综上所述,狭叶坡垒所在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人为因素对群落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为野生狭叶坡垒种群的保护及其恢复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m×30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m上升到1 547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m上升到1 882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长江荆江段学堂洲一个 3年弃耕地的植物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 :该地植物物种丰富 ,共有3 9科 ,10 0属 ,13 9种。根据生物量计算出的 4类物种多样性指数都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为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该弃耕地上植物物种的季节性替代明显 ,水平结构在不同季节变化也大 ,即在该弃耕地演替的早期 ,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  相似文献   

9.
易娴  曾小科 《吉林农业》2010,(7):191-192
文章通过对雷公山国家级保护区内雷山髭蟾(Vibrssaphora Leishanensis Liu et Hu)分布数量调查,并了解到其一些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生活规律。就其数量的逐年减少,究其根源进行论述,提出了主要的一些保护措施,探讨该物种的减少对雷公山保护区生物资源多样性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而敲响警钟,使区内群众及保护区工作人员产生对该物种濒临灭绝的强烈危机感和加强该物种的保护及研究与发展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揭示滇东南地区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东南地区的蚂蚁群落结构,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10亚科64属197种。滇东南地区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1个[拟毛蚁待定种1(Pseudolasius sp.1),占物种数的0.51%],常见种2个(占物种数的1.02%),较常见种18个(占物种数的9.14%),较稀有种38个(占物种数的19.29%),稀有种138个(占物种数的70.05%),丰富的稀有种提高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该地区5个垂直带蚂蚁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师宗垂直带、丘北-师宗垂直带平均海拔较高,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相对简单,蚂蚁群落物种较少;西畴-麻栗坡、马关-河口垂直带平均海拔较低,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相对丰富,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待定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绿地植物物种组成,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沿岸市区段,乔木层和灌木层结构层次相对复杂,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较草本层显著;而在郊区段,草本层除了种类分布不均匀外,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表明草本层物种丰富,在该生态系统中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完备的物种名录对于理解区域性鸟类多样性是比不可少的。该研究基于大量的文献记载,对江西鸟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本研究共记录江西鸟类21目74科246属536种,其中雀形目物种占48.7%,鸻形目物种占12.3%;濒危物种有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2种。区系分析表明,江西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47.7%),分布型以东洋型为主;江西留鸟以东洋界为主。另外,该研究对某些物种的分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相邻,两地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上述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等,两地物种多样性均遭受着严重的威胁。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两地的物种多样性基本情况和特征、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物种生物多样性现状,旨在为深入开展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物种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合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尾褐凤蝶的分布现状、濒危原因与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传辉  和秋菊  王琳  陈友  易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51-2854
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Blanchard)是一珍稀濒危物种.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记录、咨询专家与实地考察,弄清该物种的分布历史、现状和濒危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结果表明,三尾褐凤蝶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栖息地数量下降,很多原记录分布地现已没有发现该物种或情况不明,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原无记录新栖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芒萁灌草丛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萁群落乔木种类较为单一,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草本层次之,乔木层最小,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将该山地灌草丛分为三个类型,即马尾松芒萁群落、杉木芒萁群落和杜鹃芒萁群落.  相似文献   

17.
油茶物种过氧化物酶与炭疽病抗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五个对炭疽病抗感性各异的油茶物种为材料。检测和观察了油茶物种受该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感染前后叶和果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动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供试的五个油茶物种中,以攸县油茶抗病性最高,普通油茶感病性最高,华南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小叶油茶居于这两者之间。在接种的48h以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值大小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而在接种的48h以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值大小与油茶物种的感病性呈正相关。发病前后,抗感性各异的油茶物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发生明显变化,感病物种的谱带增加数多于抗病物种。探讨了利用抗性生化指标用于抗病育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 m×30 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 m上升到1 547 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 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 m上升到1 882 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 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油茶物种抗炭疽病的组织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分生孢子在三种不同抗性的油茶物种叶表面的萌发习性及侵入途径。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物种间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芽管萌发的长度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附着胞数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呈负相关。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抗性不同的油茶物种对于病程中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及反应的程度各不相同。在感病物种上病菌发育顺利,潜育期短;在抗病物种上病菌发育与菌丝扩展缓慢,病变组织的范围小。病变过程中,受浸染部位及附近的叶肉细胞普遍产生一种被番红染成红色的小颗粒状物质,该颗粒物质的产生可能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格头天然马尾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结构特征,计测了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马尾树群落植物共有48科67属84种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马尾树重要值为0.4026,为该群落最高值,马尾树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