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培养复合型农产品加工业外经管理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近日,2015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贸易经理及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成功举办,来自吉林、江苏、河南、湖北、新疆等省区的100多名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负责人及农业部门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近年来,随着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1392  相似文献   

2.
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15年数据分析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的贸易现状,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4个指标对比分析各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结果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较低;对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而汇率、农业增加值及公有经济农技推广人数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消极影响,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86-187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国际贸易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巨额的贸易逆差。为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力和出口竞争力,作为重要指标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便成为研究的重点。测算2007-201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虽然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在全球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中仍然处于比较低端的位置,不具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叔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87-1288,1353
2004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与山东省相比,差距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出口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制成品份额低,对发展外向型农业意识不强,支持不够,出口载体缺乏等。要提高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部门配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与农业利用外资力度。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连续五年位于全国第一位,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我国其他省份加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对于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虽然近年来正在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的转变,但是,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这一转变进程中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2015作为农产品出口极为重要的一年,面临着希望与挑战,因此,必须全面加快农产品生产与出口规模的现代化,提高出口质量,建设一条"绿色渠道",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国家,也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国。厘清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是进一步加强中俄农业合作的前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额总体上不断扩大,其中水产品、蔬菜、水果、棉花、饲料等贸易额较大;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的RCA指数均全部小于1;2013—201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相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TCI都大于1,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相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TCI都小于1。  相似文献   

8.
2004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与山东省相比,差距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出口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制成品份额低,对发展外向型农业意识不强,支持不够,出口载体缺乏等。要提高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部门配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与农业利用外资力度。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土地等自然资源禀赋十分丰富,盛产小麦、花生、芝麻、食用菌等农产品,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近五年来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增速较快,由于特色品牌建设不足,缺乏竞争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滞后等原因,导致农产品外贸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构成竞争力悖论,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众多机遇,应不断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由于自身质量、生产加工与经营模式、环境意识、产品检验与认证等方面的原因在出口中屡屡遭受国外"绿色壁垒"的阻碍。为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出口的检验、认证、信息、组织、出口保险等工作,为农产品的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国外“绿色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近年来,我国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却屡遭欧美、日韩等国"绿色壁垒"的阻扰,外贸出口形势起伏波动较大.那么什么是"绿色壁垒"?它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何影响?我们又该怎样应对和突破国外"绿色壁垒"呢?本文就此作一粗浅阐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吉尔吉斯斯坦与我国毗邻,具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的加强以及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分析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充分发挥贸易互补性,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统计分析法与贸易指数分析法相结合.[结果]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间的主要进出口农产品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产品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进口商品,如蔬菜、水果、鸡、羊等活动物、天然蜂蜜、动植物油脂和食品、饮料、酒和醋、烟草及烟草替代品制品;而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到中国农产品也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农产品,如棉花、动物皮毛等.[结论]在发展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双边贸易时,应充分发挥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促进双方的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为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COMTRADE贸易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和CEPII数据库的年度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并按照海关编码(HS编码)将农产品分为四类分别测算不同类别农产品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措施.[结果]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距离及进口国家的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是否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因素均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总体上为正常贸易范畴;但不同种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差异大,动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呈现贸易不足现象,植物产品贸易过度,食品饮料及烟草食品为正常贸易.从进口来看,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国贸易不足,与其余国家正常贸易.不同种类农产品各国之间贸易潜力值差异大,如我国从文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进口动物产品贸易不足,而与其他国家为正常贸易.[建议]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根据各国的贸易潜力差异调整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加深与贸易不足国家的贸易,保持与正常贸易国家的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种类农产品制定不同政策,如出口植物产品贸易过度,则适当减少出口.  相似文献   

14.
陇原传真     
正张掖市农产品向西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张掖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全市21家开展自营外贸业务的农产品企业出口总额达2000多万美元。张掖市大力开拓中亚、西亚、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努力搭建农产品"走西口"平台,积极组织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黄金口岸设立档口及农产品展厅、加工储运中心,推介宣传销售特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追求安全、优质的产品成为全球农业的主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顺应全球农业主流、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以及竞争力的必要举措。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出口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措施等方面回顾了国内相关的研究和进展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对该方面相关的研究较少,缺乏对于关键概念以及具体产业的实证研究;在措施方面也过于笼统,缺乏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据农业部农业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会商,2015年受农业丰产、进口增加、需求偏弱及国际价格下跌等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下跌,主产区农民收入损失较大。展望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大宗产品去库存、消费需求变化、国际价格变化将是主导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近日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不同因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程度,针对近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总体出口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增长,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市场结构分布不合理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有阻碍作用;目前在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上,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对我国出口规模的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及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前景。结果表明,俄罗斯自2014年实施农产品"进口禁令"以来,其农产品进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均出现了一定变化且仍具有较高集中度,主要进口农产品也具有较高或很高的进口市场集中度;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比重较高的农产品及在俄罗斯相应类别农产品进口额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农产品均是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部分类别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存在较高贸易关联度和较强出口增长潜力,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今后总体上仍有较为广阔的增长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契机。但是,我国农产品在亚洲的出口比重仍然不协调,同时与其他国家竞争激烈,某些农产品出口量减少或者二次加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改革,实现农产品的二次加工,进而为做好农产品出口提供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对外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支撑,导致中国对外出口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因此,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是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助力现代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以及其在品牌优势、品牌结构、质量安全法规、金融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品牌优势、优化品牌结构、加强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最后,对中国农产品品牌未来建设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