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为从外引品系中梁9589变异单株中通过多代系谱法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甘肃省陇中部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4745.85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陇中1号平均增产10.9%.半冬性,生育期286 d,株高106 cm,穗长7~8 cm,穗粒数52粒,千粒重43.6 g,容重788 g/蕴.抗寒、抗旱性强,丰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质116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39.0 g/kg(14%水分基)、赖氨酸4.35 g/kg(干基),沉降值37 mL(14%水分基).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中4-1、郧22-14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抗.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及生态类似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2号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37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09%;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861.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5.30%。该品种属强冬性普通小麦,中晚熟,生育期272~285 d。幼苗习性直立,株高90~120 cm。单株有效分蘖3~5个,成穗数456万~789万穗/hm~2,越冬率94%,穗长6.5~8.2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穗粒数32.5~52.0粒,千粒重35.0~48.0 g,容重763.8g/L。籽粒含蛋白质128.2 g/kg(干基)、湿面筋250.7 g/kg(14%水分基)、赖氨酸3.77 g/kg(干基),沉降值30.5 m L(14%水分基)。对主要流行条锈菌贵22-14、贵22-9、水4、条中33号、条中32号表现免疫,抗旱性和适应性强,高产稳产,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3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1为母本,9595-3-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9 a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4—2016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704.2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4.95%。该品种株高80.30 cm,平均穗长9.58 cm,千粒重44.30 g,容重789.00 g/L。籽粒蛋白质含量123.0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11.0 g/kg(14%水分基),沉淀值36.00 mL(14%水分基),赖氨酸3.9 g/kg(干基),总灰分18.0 g/kg(干基)。经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条中33号、G22-14、条中32号、条中34号和贵农其它菌系表现免疫,对混合菌表现中抗。适宜在天水市和陇南市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彩色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彩色冬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选用外引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做母本,以自育品种平凉40号为父本杂交,按系谱法水旱协迫选育而成。2014—2016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平均产量4 572.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育4号减产1.2%。陇紫麦2号生育期273d,千粒重37.7 g,株高86.8~104.6 cm,籽粒紫黑色,穗长7.5 cm,小穗数16.4个,穗粒数34.7粒。苗期对混合菌免疫,成株期条中32号、中4-1、G22-9、G22-14和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条中33号为3/10/20,贵农其他菌系为3/10/50,田间表现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白粉病。籽粒粗蛋白含量140.3 g/kg,赖氨酸含量0.42 mg/kg,湿面筋(14%湿基)32.1%,沉淀指数(14%湿基)24.2 mL,容重747.3 g/L;17种氨基酸含量为140.1 g/kg。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山塬旱地、丘陵干旱山区和阴湿山区,以及陕西长武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2号以旱大穗为母本,自育品系92品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株高90~120 cm,穗长6.5~7.5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21~53粒,千粒重31.5~51.5g,容重784 g/L。含粗蛋白140.0 g/kg、赖氨酸3.9 g/kg、湿面筋222.0 g/kg,沉降值(14%水分基)25 m L,粗灰分(干基)18.3 g/kg,水分9.71%。条锈病2级,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为优质、抗病、抗旱的新品种。在2014—2015年度甘肃陇中片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872.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3%。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等地年降水量200~500 mm、海拔2 600 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静麦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冬小麦新品种静麦4号为静宁县种子管理站以D5003-1为母本、RAH122为父本杂交,翌年以(D5003-1/RAH122)F1为母本,以D282为父本再次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株高90~105 cm,穗长6.8~8.0 cm,穗粒数40~45粒,千粒重43.0~47.5 g,容重759.0 g/L;籽粒含粗蛋白150.6 g/kg(干基)、湿面筋272.0 g/kg(14%水分基)、赖氨酸4.57 g/kg(干基),沉降值31.8 m L(14%水分基)。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对条锈病表现免疫,感白粉病。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中片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 658.9 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4.13%。适宜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通渭县、陇西县、安定区以及宁夏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等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是以兰天16号为母本、陇原03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04-277。在2010—2012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度13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377.65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8.83%。株高62~74 cm,穗粒数27.4~35.7个,千粒重36.9~40.1 g,容重761~775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85.9 g/kg、湿面筋(14%水分)313.1 g/kg、赖氨酸5.2 g/kg,沉降值(14%水分)51.2 m L。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水4免疫,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贵22-9、贵22-14、混合菌表现中抗,田间中抗白粉病。适宜在庆阳市南部川塬区、平凉市东北部塬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选67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CP20-38-4-3-2为母本,天选54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12 a定向选择而成。在2016 — 2018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平均折合产量7 095.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7.1%。该品种株高84.2 cm,平均穗长9.3 cm,千粒重44.26 g,容重819 g/L。籽粒蛋白质含量123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54 g/kg(14%水分基),沉淀值49 mL(14%水分基),赖氨酸3.7 g/kg(干基),总灰分18 g/kg(干基)。经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中4-1、贵22-14、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贵农其他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在天水市和陇南市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以F_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经过多年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4—2016年度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5.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6.50%。陇中5号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88~293 d,越冬率85%~94%。株高75.3~80.1 cm,穗长6.4~8.0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8~51粒,穗粒重1.7~2.6 g,千粒重37.2~48.5 g,容重781~790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5~15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6~316 g/kg。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85)。高抗蚜虫,抗蚜比值0。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固原、青海贵德、陕西宝鸡等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静宁13号(原代号静2011-7)是以静宁10号为母本、V844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及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4 426.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8.2%。其中2015—2016年度平均折合产量3 93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3%;2016—2017年度平均折合产量4 9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1.0%。2017—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4 34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4.3%。该品种株高61~102 cm,穗长5.4~7.1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1.5~45.2 g,容重786 g/L。籽粒含粗蛋白127.0 g/kg、赖氨酸3.3 g/kg、湿面筋248.0 g/kg,总灰分(干基)14.0 g/kg,水分84.2 g/kg,沉淀值32 mL(14%水分基)。中感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2级,抗寒性2级,后期抗青干。适宜在甘肃平凉、定西及宁夏固原等地年降水量300~500mm、海拔2200 m以下的干旱及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