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为探索提高黄甜竹经济效益的施肥模式,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施用尿素5kg/亩、10kg/亩、复合肥15kg/亩、22.5kg/亩、30kg/亩五个处理,分两次施肥:第1次施肥在出笋前一年11月施孕笋肥,第2次在出笋当年施催笋肥。结果表明:黄甜竹笋产量高,达11229~17263kg/h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施肥方法的效果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依次为施用复合肥30kg/亩尿素10kg/亩复合肥22.5kg/亩尿素5kg/亩复合肥15kg/亩。新竹生长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油茶优良无性系成林和幼林产果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油茶成林对产果量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施肥总量,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配比;较合理的施肥配比组合应为:施肥总量(200 kg·hm-2) 微量元素肥(Zn 10 g·株-1) 施肥频率(连续3年施肥) 施肥配比(5∶1∶5),增产幅度可达58.69%.油茶成林鲜果出籽率最大影响因子是微量元素肥、其次是施肥总量,施肥配比和施肥频率;而每500 g鲜果数最大影响因子是施肥配比、其次是微量元素肥、施肥频率和施肥总量等因子;油茶优良无性系新造幼林施肥也能明显提高油茶单株产果量,其中以间年施肥、每年施肥量为N∶P2O5∶K2O为2∶1∶2;平均单株产果量达1.16 kg,比对照增产136.4%.增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早期挂果.配方施肥对油茶幼林鲜果出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永丰县油茶采穗辅不同施肥措施下穗条产量与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油茶采穗圃进行施肥处理后,单株穗条数量较CK提高10.74%-36.79%,穗条长度增长4.85%-23.36%,穗条直径提高10.13%-32.16%,单穗芽数增加11.37%-25.76%;施肥后的增产效果显著;2)油茶采穗圃采取全年施肥2次,每年11月施油茶专用肥0.15 kg/株,并施用N、P、K元素配方为N1P3K3的配方肥0.3 kg/株,次年2月下旬施尿素0.1 kg/株,穗条产量可获得最大收益,建议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施肥对金银花优良品种"舜帝1号"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有机肥、复合肥及氮磷钾配比肥施肥量。结果表明:3年生金银花树有机肥施用量以2.0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13 kg。复合肥以氮磷钾总养分≥52%、N—P2O5—K2O=25-9-18的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用量以0.5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49 kg。氮、磷、钾肥对金银花增产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以0.10、0.20、0.10 kg/株为宜,比不施肥的金银花干花产量提高88.8%。  相似文献   

5.
油茶栽培肥力配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N、P、K三要素的不同配比施肥试验表明,不同配比的肥效显著不同,油茶产量差异很大。本试验以N、P、K的配比为1:2:2(单株施肥是0.75kg)的产量最高,效果最好.不同配比对油茶春梢生长、花芽及叶片数的增长均不一样,与产量的变化也不一致。对果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大。最佳配比的增产效益高达11倍。  相似文献   

6.
油茶平衡施肥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不同品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平衡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系油茶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N肥和P肥对增加油茶产量具有显著地影响,增施K肥对提高油茶产量和产投比有效果,但在幼林期增产效果不明显。(2)油茶各品系之间在相同施肥处理下产量增加具有显著差异。(3)在生产上,在经济条件不允许施肥的情况下垦复也是一种经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果用银杏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必顺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1配方比例研究表明,果用银杏施用氟、磷、钾的比例以5.5:1:3为最好,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ZO%以上。2施肥且一般每生产100kg银杏,约需尿素11kg、钙镁磷肥2kg、氯化钾6kg。上述施肥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结合树势和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因素综合考虑,尽量施用有机肥。3$肥时间一般3月份施叶前肥,6月份施促花催种肥,9月份施果后肥。4施肥方法4.1土壤沟施即在树冠垂直投影线的外侧,挖沟施人,有机肥深施,化肥浅施。4.2根外追肥即叶面喷施。应用此法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N,P,K肥配施对福建省沙县毛竹林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施用量范围内的N,P,K肥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毛竹林新竹的生长,9个施肥处理与对照(未施肥)比较,各处理之间除新竹胸径差异不显著以外,新竹竹高、株数、产量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N3P1K3(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的新竹胸径生长达最大(10.8 cm),比对照增长14.9%;N3P3K2(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1 3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的新竹竹高达最大,比对照增长11.3%;选择施肥后新竹产量作为评价施肥效应的综合指标,极差分析认为,施用均衡且适当的N肥(尿素750 kg/hm~2)、P肥(过磷酸钙900 kg/hm~2)、K肥(硫酸钾150 kg/hm~2),其新竹产量为25.8 t/hm~2,比对照增长79.2%,能为新竹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相似文献   

9.
合理施肥是保证林下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高效栽培的主要因素。以根肥和叶面肥为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林下金花茶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林下金花茶树高、地径及冠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金花茶花蕾个数及花产量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花的产量增产有促进作用,但施肥量与花产量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磷、钾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的含量最高的是B3(4、5、8月施根肥,9、10月施叶面肥),B3与B4(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功能叶中磷的含量相等且均高于其他处理,B4功能叶中钾的含量最高。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生长、开花及叶片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B4的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的生长及开花均有一定影响,综合评价最好的施肥方式为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  相似文献   

10.
对撑绿竹纸浆林施肥采用"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撑绿竹新竹产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N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N、K2O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0-3水平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推荐施肥用量:纯N为177.744-261.096kg·hm-2,平均219.420kg·hm-2;P2O5为29.700-45.900kg·hm-2,平均37.800kg·hm-2;K2O为100.800-152.910kg·hm-2,平均126.855kg·hm-2。施肥比例:N∶P2O5∶K2O=1∶0.172∶0.578。  相似文献   

11.
丽水山地油茶幼林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油茶Camellia oleifera高产,稳产,提高肥料利用率,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在丽水市缙云县栗坑村鹿坪农场‘长林40号’油茶良种林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生物有机肥2.5kg·株-1,三元素复合肥0.5kg·株-1,不施肥作为对照)和采用不同时期肥料用量配比试验,对油茶春梢量、落果数和成熟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加施肥的情况下,春梢的抽发量、结果数、总采果数、优质果的数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春梢抽发量二次施肥最好;落果数与施肥次数呈反比;6月施用保果肥对果实的增大有明显效果,同时减少了落果,提高了产量;油茶籽产量三次施肥处理最优;各处理间油茶籽产量呈极显著差异,差异为:三次施肥>二次施肥>一次施肥>对照。三次施肥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这对于实现油茶的高产稳产,肥料的节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刺槐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刺槐不同的播种量、不同播种时间及覆地膜与不覆地膜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水肥条件好的育苗地播种量1.5~2.0 kg/666.7 m2是较为适宜的.②中原地区春播时间,以3月下旬~4月12日播种亩产标准苗率较高.③覆膜播种,亩产Ⅰ级苗率较大田条播提高57%.  相似文献   

13.
川中丘陵地玉米避灾减灾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中丘陵的典型地三台为基点,从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子——干旱着手,对品种、播期、密度、肥料投入四因素进行不同生态区品种同田展示、播期试验、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试验、三元二次正交回归通用设计试验研究,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将玉米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得出,根据不同种植地所处的生态区域和台位分布选择相应的品种;谷雨节前后播种,叶面积系数与单株生产力协调一致达最佳,玉米产量最高,既能抗夏旱又能避伏旱;每667平方米种植3500~4000株、施纯氮20公斤以上、施氧化钾9公斤、单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单产600公斤的栽培方案为每667平方米种植4673株、施纯氮26.73公斤、施氧化钾9公斤。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钾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苹果为对象,施入不同水平的氮、钾肥,观察其对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独施用氮肥的处理中,果实单株平均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以施用氮肥1.0 kg/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6.9 kg/株;在单独施用钾肥的处理中,果实单株产量变化不明显,变动在77.3~79.2 kg/株之间;在氮、钾肥混合处理中,果实单株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以施用氮肥1.0 kg/株+钾肥1.0 kg/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8.6 kg/株。在果实硬度方面,以施用氮肥1.0 kg/株+钾肥1.0 kg/株处理的硬度最大,为7.21 kg·cm-2;在总糖方面,以施用氮肥1.5 kg/株+钾肥1.5kg/株处理的糖含量最大,为12.56%。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多枝柽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生根粉、无机肥和有机肥对不同月份、不同土层深度多枝柽柳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根系活力从4月份到8月份呈单峰曲线,7月份达到最高;多枝柽柳的根系活力在20~60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土层深度越深,根系活力越小。(2)3mg/mL生根粉、无机肥(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400kg/hm^2+氯化钾200ks/hm^2)和有机肥15000kg/hm^2对于提高20~40cm土层处的根系活力最好。(3)4.5mg/mL生根粉、无机肥(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400kg/hm^2+氯化钾200kg/hm^2)和有机肥15000kg/hm^2对于提高40~60cm土层多处的根系活力最好。  相似文献   

16.
早园竹早出高产留种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早园竹早出高产留种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配方施肥(每年分别在11~12月、2~3月、5~6月、9月、11月施肥,每公顷共施尿素1500~1800kg,氯化钾375~450kg,钙镁磷肥300~375kg,有机畜肥45000~60000kg),同时以竹叶、砻糠、竹叶稻草,砻糠稻草4种材料覆盖早竹地,与试验前相比,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240.12%和15.2倍,投入与产出比为1:9.55,最高达1:16.18,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纳塔栎Quercus texana 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控释肥加载量和容器规格对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育苗方案.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纳塔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容器越大,苗高生量越大,地径越粗;控释肥不同加载量对纳塔栎地径生长和高径比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闽北开展雷竹施肥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75kg/667m2,处理2),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5t/667m2,处理3),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和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处理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竹林生长、笋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闽北雷竹经营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竹林的光合特性、生长量、笋产量和笋营养物质含量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光合特性指标表现最优的是处理3和处理4,竹林生长效果最好的为处理2和处理4,竹笋产量和笋品质表现最优的是处理4和处理3。综合分析认为,最优施肥方案为处理4,即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该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雷竹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及提高竹笋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花楸不同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生西伯利亚花楸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西伯利亚花楸生长和结实量有较大影响。氮、磷、钾不同比例施肥配方中,合理施肥能够加速树木生长,增加结实量,提高树种抗寒性。推荐使用氮(N)、磷(P2O5)、钾(K2O)施肥配比为2∶1∶1,施肥量80 g.株-1,年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74.75 kg.hm-2、磷酸二氢钾108.75 kg.hm-2、氯化钾83.2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