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Eberhart模式和方法分析了1988-1989年山西省中部地区旱地组区试中6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地点效应是影响小麦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因素。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产品种也是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没有相关性。晋麦34号(84-16r)是个丰产性好、适应广的稳产品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卫平  曾孝平 《种子》1995,(2):54-56
丰产性、稳产性是农作物品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本文从品种区试出发,为简化计算,直观表达,拟提出以各点对照种平均数作环境指数,以参试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时的环境指数区间(范围)即增产区间来测定农作物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  相似文献   

3.
陶秀明  陶渠民 《种子》1994,(6):63-64
对早籼优质品种多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同质性测定,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测定,分析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中优早2号,浙辐37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中等,适宜一般地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优早3号、早籼903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适宜在环境条件较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地区示范种植。浙辐218、浙908产量水平一般,但稳产性好,可在栽培条件偏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1997—1999年度伊犁州中熟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1,2,4,5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适应性最广稳产性最好的组合有1个为组合6;伊单8号和组合3属于低产而稳产的杂交种;杂交组合7的丰产性、稳产性最差。该方法能更有效评价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玉米新品种濮单 12 的品种价值和生产利用前景,以濮单 12 参加 2017 年和 2019 年河南金粮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和 2020 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对比、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濮单 12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濮单 12 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优于对照,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都比较理想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对早籼优质米品种多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同质性测定、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测定,分析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穗产性。结果表明,中优早2号、浙辐37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中等,适宜一般地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优早3号、早籼903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适宜在环境条件较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地区示范种植。浙辐218、浙908产量水平一般、但稳产性好,可在栽培条件偏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分析法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2001年度吉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春9398、白94161、小冰麦36号是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数码相机在棉花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对2008年度伊犁河谷春小麦品种的产量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4、品种1、品种3丰产性、稳产性最好,适应性最广;品种7、品种6丰产性、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开农41号花生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200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结果,通过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时开农41号和对照豫花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农41号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机收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筛选丰产性和稳产性突出的机收玉米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AMMI模型和safety程序等多种方法分析了2017年机收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从几个参数中筛选出产量、位次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安全第一指数等4个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参考指标,‘豫单728’、‘新单88’ 和豫单871’等3个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可在适宜区域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九五"攻关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泽志  石明 《种子》2000,(2):44-45
本文按Yijk=μ+τi+vj+(τv)ij+σjk+εijk恶性循环可加模型,分析了“九五”贵州玉米育种攻关9个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结果表明,贵州“九五”攻关参试9个组合中,黔2607和143两个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生产上应用,同时,由于贵州山区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在品种审定及应用上,我们不但要选择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品种,还应注重丰产性好,同时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审水稻新品种裕粳136的特征特性,并对裕粳136和对照品种徐稻3号从产量、变异系数及高稳系数等方面进行丰产性、稳产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裕粳13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科学的分析评价鲁西南地区主栽的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联合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AMMI模型对 3个试验地点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0、济麦22和周麦22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优异,周麦18、烟农999和山农20属于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的品种,良星99和山农28属于稳产性好丰产性一般的品种,青农2号稳产性较好丰产性较差,但矮抗58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差但在E3具有特定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参加2000-200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并对各试点的鉴别力进行评判。结果表明:区试品种间丰产性稳产性存在显著差异,洛旱2号、晋麦47号是丰产性最佳品种,稳产性好的有临优9751、临远993、晋麦47;洛旱2号丰产性稳产性相对较好;试点对品种的鉴别力存在很大差异,具有较高分辨力的试点有鹤壁、晋城、黄骅、绛县、成县、济源、分辨力最好的试点是鹤壁、有86.7%的差数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开麦18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3-2004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2004-200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多种分析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开麦1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用于河南省及黄淮麦区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压砂地西瓜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的8个西瓜品种和4个试点的产量数据为依据,通过使用DPS软件对产量进行一年多点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评价了西瓜品种在压砂地上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09-N7’、‘09-N1’和‘09-N15’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09-N7’、‘09-N1’、‘09-N15’和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09-N1’和‘09-N7’丰产性和稳产性均优于对照‘09-N15’,‘09-N1’和‘09-N7’为丰产稳产品种;品种‘09-N9’变异度小于对照,稳产性优于对照,但其丰产性较差,为低产稳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原始数据为基础,对兴粳8号(乌兰4)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了该品种的产量特性及合理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兴粳8号在各年度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绥粳18,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各年度的产量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绥粳18且变异系数较低(<20%),表现出良好稳产性;各年度参试的试验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回归系数bi<1,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强。综上所述,兴粳8号在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当中,产量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种推广意义和前景较大,研究内容可为兴粳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新品种安麦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表明,全省不同试点间生产水平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品种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中农大84、农大108、豫玉22综合性状较好,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强,适合我省中晚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定向培育的结果.任何一个品种总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这就有一个品种选择的过程.品种的选择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品种更新,即对每年使用经受了各种自然条件的考验,表现出高产、稳产、质佳、抗逆性强的品种,通过提纯复壮,保持和提高品种特性,继续利用.二是品种更换,即对一些丰产性能下降、混杂、退化失去利用价值的品种进行淘汰,不再利用.品种更新更换是一个科学的选择与决策的过程,因此,必须持慎重的态度.本文以杂交玉米品种为例,通过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提出品种更新更换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