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治理措施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面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技需求,总结凝练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措施与模式,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天地一体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时期已开展治理的侵蚀沟详查,获得侵蚀沟形态特征参数、影像资料及空间信息;调查侵蚀沟治理模式与措施种类以及实施后的水保效果。[结果]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主要有柳跌水和浆砌石跌水等沟头防护、柳编水道和石笼谷坊等沟底稳固、乔灌混交沟岸防护3大类措施组成;总结已有治沟措施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方案;治理模式可归为工程为主植物为辅,植物为主工程为辅,植物和填埋复垦4大类别。[结论]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已构建了成熟的治理模式与多样化的治理措施,实施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治理模式选择与措施组装的不合理现象,应注意施工质量管控和加强后期管护。  相似文献   

2.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山区最重要的水土流失形式,崩岗侵蚀的治理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本文以广东省韩江上游五华县新一村为例,论述了我国南方山区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的特点,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壳崩岗侵蚀特别发育与花岗岩风化壳——土壤性质的关系。并探讨了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花岗岩崩岗侵蚀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渗流侵蚀对堤防危害很大,研究堤防渗流侵蚀机理及其治理对确保长江中下游安全渡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中下游堤防渗流侵蚀的主要类型与特点,分析了堤防渗流侵蚀产生的机理,并结合堤防工程整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辽宁土石山区侵蚀沟道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土石山区传统的侵蚀沟治理多以经验性方案为主,缺乏系统的治理技术模式。依据辽宁省水土保持四级区划,结合侵蚀沟分布特点,将土石山区侵蚀沟划分为土石山区-东部区域和土石山区-西部区域,并针对不同分区不同类型的侵蚀沟提出了六种治理模式。技术推广实践表明,该系列治理模式治理成效显著,可为辽宁土石山区的侵蚀沟治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低山丘陵区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市水土流失面积 1195 1 4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 60 67% ,沟壑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2 2 40 %。利用沟壑纵剖面信息熵分析法 ,进行沟壑侵蚀地貌形态计量分析 ,按照沟壑三维特征值变化规律 ,将沟壑侵蚀概化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典型沟壑治理开发试验与大面积沟壑治理开发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建立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措施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切沟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切沟是重要的侵蚀类型,是小流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其发生发展的动力过程、形态特征、监测方法及预报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是揭示切沟侵蚀发生动力学机制、治理切沟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切沟及切沟侵蚀概念、切沟形态特征与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发育动力过程和预报模型等相关研究进展,明晰了切沟概念,对比了不同测定方法的优劣,量化了影响切沟发育的关键因素,明确了切沟发育各子过程的动力机制,比较了典型切沟侵蚀模型的结构与主控因素,提出了切沟侵蚀亟待加强的研究内容。为理解切沟侵蚀形成、发育动力过程、提高切沟侵蚀治理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14 a,24 a,34 a的4个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人为治理林地和次生林作为对...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崩岗侵蚀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根据江西省崩岗调查资料,在分析崩岗侵蚀现状与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崩岗侵蚀的危害性、治理现状与成效,并针对崩岗侵蚀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领导重视、密切配合,预防为主、及早治理,科学施策、保障投入,注重宣传、全面监督,优化配置措施、治理开发并重,搞好示范、加强培训、保证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在近些年来国家开展的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侵蚀沟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根据目前吉林省侵蚀沟治理现状,即国家投资强度低,侵蚀沟道以外汇水区治理困难(农民不愿因治理而占用土地)或根本不允许治理,沟坡兼治的技术路线得不到有效贯彻,甚至只能对侵蚀沟道本身进行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和相关标准情况下各类型侵蚀沟汇水区域、沟头、沟岸、沟坡和沟底治理措施的配置体系,可为决策部门及设计部门开展侵蚀沟治理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58%,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青海省虽开展了一系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目前尚未开展侵蚀沟道专项治理工作。鉴于侵蚀沟道造成的水土流失较其他侵蚀类型更为严重,单位面积投资较大等,建议开展侵蚀沟道专项治理。分析了青海省侵蚀沟道现状分布情况,初步提出了专项治理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