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苗地的选择:套袋容器苗育苗地应选择在靠近水源,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条件好,便于经营管理的壤土或沙壤土地。考虑造林时的苗木运输问题,育苗地还要选择距离造林地较近的地方。筑床:4月上中旬进行筑床,筑床前先平整土地,根据圃地情况,筑床面宽150~200cm的平床,步道沟宽30cm,筑床后用刮板搂平、踩实。育苗容器袋的选择:由于移栽的苗木一般是1~2年生的出圃苗木,选择的容器袋大小要适中,育苗袋太小,易造成苗根外露或窝根,影响成活,育苗袋太大,增加了容器苗的重量,运输困难,增加运输成本。所以容器袋应选择韧性较好的,规格一般为15cm×20c…  相似文献   

2.
竹柏不同播种育苗方式的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鹏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02-105,122
采用容器(10 cm×10 cm营养钵)和田间苗床2种播种育苗方式,进行了竹柏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遮荫处理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竹柏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田间苗床播种苗的生长量大于容器苗;田间苗床的播种密度以株行距10 cm×20 cm最为适宜,生长量最大;生长期遮荫对竹柏播种苗有极显著影响,遮荫处理的苗木保存率达92.3%,未遮荫的苗木保存率只有37.5%。  相似文献   

3.
在太行山石质山区采用不同规格容器袋进行侧柏育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份采用1年生大田裸根苗移栽到13cm×2 0cm的大规格容器内培育10 0~110天后,在7~8月份雨季上山造林,保存率比小规格播种容器(6. 4cm×15cm)苗提高10 %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容器培育半年生桢楠宜采用8 cm×12 cm的塑料育苗袋,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采用是10 cm×14 cm的塑料育苗袋,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选用育苗基质100%森林土。  相似文献   

5.
无为县1993年培育容器苗500万株,为本县提前一年消灭荒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根据造林绿化和补植的需要,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村、乡确定育苗数量和树种,就地就近落实育苗点。一般装袋数比确定的成苗数要大5%至10%。每个点的育苗数量最好在5-20万株,以便于管理,并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指导人员到育苗点。其次,确定容器育苗方法。根据本县林业生产实际,确定外松采用芽苗移栽,马尾松、侧柏采用直播点籽的方法。分乡镇举办育苗技术培训班,讲透技术要点,现场示范,使参加育苗的所有人员都能掌握容器育苗全过程的技术操作。第…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用紫色悬钩子(Rubus irritans Focke)绿化石砌边坡,研究了紫色悬钩子育苗技术,石砌边坡栽植穴设置和后期养护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在石砌边坡建设过程中,按株行距1.0 m×3 m预留PVC管栽植穴,并按栽植穴大小选择育苗容器,用紫色悬钩子2芽茎段扦插繁殖容器苗,容器苗栽植2年后0.5 m处冬剪可获得较高的覆盖度和景观效果,扦插成活率、生根数、根长、新梢长度和栽植后覆盖度、保存率、分枝数可达82.70%、5.04条/株、12.16 cm、28.46 cm、58.12%、94.23%和6.28个/株。鉴于紫色悬钩子育苗和栽植技术的优势,建议在城市边坡绿化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油松容器苗培育1、容器选择:塑料薄膜容器具有制作简便、价格低廉、牢固、保温、保湿,播种后出苗早,育苗效果好等优点.适于培育各种树种和不同规格的容器苗。生长中常见采用单个株形有底塑料容器袋,规格为7×12cm塑料容器袋,价格低廉但装土慢、费时费工。实践中以山西省林科所育苗容器厂生产的可降解蜂窝式无底塑料容器组合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正>一、苗圃地的选择与作床苗圃地应选择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地段。侧柏容器育苗一般采用低床育苗,根据容器袋的规格来决定床的深度与宽度。一般挖深15厘米,宽100厘米的育苗床,使容器袋装土后排放在苗床内刚好与地面  相似文献   

9.
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比,为完善我国北方地区菩提树容器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直径和高度设置3种容器规格,以园土、育苗土、珍珠岩、蛭石为基质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基质配比,共15种组合,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菩提树容器苗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规律的影响显著。6—8月为菩提树容器苗株高的速生期,株高以A1B5处理组合(A1:15 cm×20 cm美植袋;B5: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较优;9月为地径增长的速生期,地径生长以A1B4处理组合(B4:4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20%蛭石)较优。不同容器规格处理中,A1处理下菩提树容器苗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极显著高于A2(18 cm×23 cm)、A3(20 cm×30 cm)处理,A2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显著高于A1和A3处理,小规格的容器明显有利于菩提树容器苗株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不同基质配比处理中,B5处理下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高径比等生长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处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的组合中,A2B5、A1B5组合较优。【结论】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菩提树容器苗的苗木质量指数降低,15 cm×20 cm美植袋最适宜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的累积,为最佳容器规格。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为其最佳基质配比,可以更好地促进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严重的春季干旱所造成的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是长期以来制约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为加速荒山绿化,解决大面积干旱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河南省嵩县从1994年开始容器育苗造林。通过12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容器苗造林已成为近年来荒山造林的主要方式之一,年均推广5000万袋,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提升了林业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效果十分显著。以前多采用小容器苗造林,因其带土少、抗逆性差,成活率保存率低,2000年以来多采用大容器苗造林,连年成活率均在90%以上。采用大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11.
<正> 传统造林用苗一般都在露地培育,裸根栽植。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国外由于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加上对森林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人工造林迅速发展,造林用苗量急增(传统的裸根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造林事业对苗木的需要),于是发展了一套新的育苗造林技术,即容器育苗造林法。在生产中最先推广应用这一方法的是北欧。瑞典1970年容器苗产量约为1,800多万株,1974年增加到1.5亿株,增加约7倍,容器苗产量占整个产苗量的40%;挪威1976年国有林造林50%采用了容器苗,芬兰到1974年容器苗产量占苗木总产量的30%。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四年来在杉木容器育苗过程中,通过对容器规格,营养土配方的选择和容器扦插育苗,容器播种苗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试验研究,并用容器与裸根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技术措施,经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几年来共培育容器苗70多万株(扦插苗20万株,播种苗50多万株)。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刺柏育苗质量和移植成活率,以加仑盆为育苗容器,根据容器口径大小和高度不同,设置4种育苗容器规格,以传统裸根育苗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容器规格对刺柏育苗质量和移植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能够显著提高育苗质量,增加了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以12 cm×15 cm的规格效果最佳;与裸根育苗相比,根系活力增加了40.21%,根冠比增加了18.18%,壮苗指数增加了54.03%,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增加了34.69%和53.9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刺柏幼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干鲜质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白永文 《云南林业》2003,24(6):16-16
印楝属楝科常绿乔木,是一种速生耐旱,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是近年引种的一种可制造生物杀虫剂原料的树种。其种子含油量高,故不耐贮存,极易丧失生活力,如育苗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大量空袋。现介绍一种出圃率可达90%的印楝实生袋苗培育技术:1苗圃地选择印楝喜热耐旱,苗圃地应选择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及交通方便的地方。苗圃地确定后,于份根据需苗量开始装营养袋备用。营养袋规格一般为18cm×20cm,厚度达6丝以上。装袋前,把土壤中的石子及其他杂质拣净,并在袋土中均匀拌入3%~的普钙或10%的农家肥。将苗床做成高床,床宽1m,长度视地势而定;将…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移植、营养袋规格、株行距等对木荷一年生轻基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在苗床中采用袋深10 cm、直径分别为4.5 cm、5.5 cm、6.5 cm的3种规格轻基质营养袋开展移植与不移植试验,在移植试验中设置了9 cm×9 cm、11 cm×11 cm、13 cm×13 cm等3种株行距。结果表明,移植后的木荷轻基质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成活率、合格苗率、合格苗产量比未移植的有显著提高,高径比显著降低;培养1 a苗龄轻基质容器苗,使用直径5.5 m、深10 cm的营养袋基质,按11 m×11 cm的株行距移植,不但可以提高合格苗产量,而且育苗的投入产出比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油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是容器育苗的先进技术,研究了轻基质的4种不同配方育苗效果,最佳配方为草炭土60%+珍珠岩20%+稻壳10%+过磷酸钙2%+黄土6%+其他2%效果最好。苗木嫁接平均保存率为80.5%,平均苗高8.34 cm,平均地径0.233 cm;主根平均长6.83 cm,须根平均长2.52 cm。容器的最佳长度为10cm,口径4.5~5.0 cm。该技术适合在湖北省油茶规模化扩繁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火炬树容器育苗及其耐旱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 4种不同规格的容器袋及 3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炬树进行容器育苗试验 ,并在春季持续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 ,对 1年生火炬树容器苗与 2年生裸根苗进行长时期耐旱性试验 ,火炬树容器苗存活率为 57.4 %。认为火炬树育苗基质可选用混合土代替表土 ,选用规格为 8cm× 1 8cm(即扁径 8cm、高 1 8cm)无底无孔的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 ,可提高火炬树容器苗木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满城县林业局探索采用以侧柏为主要树种的容器袋育苗技术,从圃地选择、整地建床、育苗容器、育苗基质、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造林应用等归纳了一整套技术措施,取代原先采用裸根苗植苗造林的方法,在雨季栽植侧柏容器苗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大大的提高了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介绍了利用营养袋育苗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营养袋苗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结论,并分析了营养袋容器苗造林的优缺点,可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因为容器袋育苗能够有效保存完整无损的根系,故其苗木不仅在一年四季均可用于植树造林,而且成活率高; 又因为容器袋内的营养土配备有一定数量的N、P、K肥,栽后其生长势、生长量均十分理想。其技术要点: 一、选择好圃地容器袋育苗对圃地的选择要求并不严格,屋前屋后水泥地面的晒谷坪和其它场地可以选择进行容器袋育苗,旱土、水田埂也可以选择进行容器袋育苗。但应注意三点:一是地势平坦;二是水源可靠;三是可避免家禽家畜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