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超微结构在昼夜光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显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eulatus)光感受器由11个小网膜细胞组成.其中,4个小网膜细胞组成了感光部分的远端,另外的7个小网膜细胞组成了感光部分的近端,并成为感光系统的主体.在黎明、正午、黄昏和夜晚4个时间点观察到,其小网膜细胞的结构随昼夜光周期发生节律性的变化.特别以感光部位-感杆束的面积和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另外,在小网膜细胞中的板膜体、膜下储泡囊、色素颗粒等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也随光周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光感受器的结构变化与光照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研究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Leach))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复眼表面覆盖角膜层,外形呈半球形,由800-1200个小眼组成,组成复眼的小眼面均为椭圆形。每个小眼包括透光和感光两部分。透光部分由透光锥体和透光孔径组成;感光部分包括小网膜细胞及色素细胞。小网膜细胞分R-区和A-区,R-区是有感杆束分布的区域,A-区是没有感杆束分布的区域,但A区的表面覆盖着色素细胞,色素颗粒主要分布于A-区和R-区的交界处。8个小网膜细胞排列成的桔瓣状结构组成1个小眼的感光部分。[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17—524]  相似文献   

3.
袁维佳  张慧绮等 《水产学报》2001,25(2):T001-T002
用电镜研究了中华绒螯蟹Sou状幼体复眼的结构,结果显示出从Sou状幼体Ⅰ期到Sou状幼体Ⅴ期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其表面积从SouⅠ的15400μm^2增加到SouⅤ的0.4mm^2,组成复眼的小眼由泡状突起发育成扁平六角形。小眼的折光部分的角膜、成角膜细胞、晶锥等均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感光部分从SouⅡ起组成小眼的8个小网膜细胞分化成远端的1个细胞和近端7个细胞二部分,小眼的感杆束直径随幼体发育从3.6μm增加到5.3μm。同时组成的微纤毛数量增多。Sou状体复眼结构中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随着幼体的发育小网膜细胞中的细胞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在SouⅤ时小眼的结构基本上表现出与成体类似的光适应特征。从复眼的超微结构上看,Sou状幼体复眼的感光功能是逐渐完善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期复眼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维佳 《水产学报》2001,25(2):103-106
用电镜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状幼体复眼的结构,结果显示出从状幼体Ⅰ期到状幼体V期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其表面积从Ⅰ的15400μm2增加到V的0.4mm2,组成复眼的小眼由泡状突起发育成扁平六角形.小眼的折光部分的角膜、成角膜细胞、晶锥等均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感光部分从Ⅱ起组成小眼的8个小网膜细胞分化成远端的1个细胞和近端7个细胞二部分,小眼的感杆束直径随幼体发育从3.6μm增加到5.2μm,同时组成的微纤毛数量增多.状幼体复眼结构中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随着幼体的发育小网膜细胞中的胞器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在V时小眼的结构基本上表现出与成体类似的光适应特征.从复眼的超微结构上看,1状幼体复眼的感光功能是逐渐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物种,对其进行年龄鉴定有利于其种群资源的评估和管理。该研究对三疣梭子蟹的胃磨进行制片处理,初步探讨了胃磨鉴龄的可行性。三疣梭子蟹胃磨由5个部分(前幽门骨、外幽门骨、尾贲门骨、轭贲门骨和翼贲门骨)组成,依据前人研究结果选取外幽门骨和尾贲门骨进行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胃磨微结构由4个部分(蜡质层、外角质层、钙化层和膜层)组成,用于年龄鉴定的生长纹主要存在于钙化层中。利用7个生长方程拟合三疣梭子蟹生物学数据与生长纹数目的关系,结合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得出甲长与甲宽呈线性函数关系、甲宽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体质量与胃磨生长纹数目的关系适用于Gompertz模型,甲长、甲宽与胃磨生长纹数目的关系则更适用于v-B生长模型。即胃磨生长纹可以作为甲壳类年龄鉴定的材料,但由于实验样本偏小型化,后续需要延长时间跨度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发育生殖机制,采用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疣梭子蟹性腺、肝胰腺及条件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雄性三疣梭子蟹成熟阶段发育分期的特征变化,反映了目前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由1龄蟹为主,规格偏小。头胸甲宽主要分布在100~160 mm之间,体重为50~200 g。头胸甲宽与长呈线性相关,而头胸甲宽、长与体重则呈幂函数关系。成熟阶段输精管发育程度和头胸甲宽正显著相关。根据三疣梭子蟹输精管的粗糙程度、管径及管重大小,本文首次提出把处于成熟阶段的雄蟹分为5个阶段。输精管重增长为幂函数方式,输精管指数则随发育线性增长。雌蟹卵巢发育规律和头胸甲宽之间关系不甚明显,而和季节相关。研究表明,9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后卵巢迅速发育,增长明显,10~12月份生殖群体卵巢普遍处于Ⅱ~Ⅳ期。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重量随体重和甲壳的增长而增加,而肝体指数相反。雌蟹卵巢Ⅱ期阶段梭子蟹肝胰腺重量最高,平均重量为18.21±5.68 g,随后逐渐降低,说明肝胰腺能量发生了转移;相比于雄蟹,雌蟹储能更多。雌蟹卵巢重量随肝胰腺重量变化呈对数关系增长,而雄蟹输精管重随肝胰腺重呈线性。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在发育变化过程中两个条件指数基本处于一个平衡阶段,雌雄间差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盐度对三疣梭子蟹成熟前后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路允良  王芳  高勤峰  董双林 《水产学报》2012,36(9):1392-1399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对不同盐度水平的生理响应以及成熟前后的生理变化,实验采用水化学和酶学方法,研究了盐度(15、20、25、30和35)对成熟前后三疣梭子蟹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O∶N)以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4种呼吸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盐度与规格的交互作用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无显著影响(P>0.05);2.盐度对三疣梭子蟹耗氧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影响其排氨率(P<0.05);成熟前后的三疣梭子蟹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5);3.盐度对三疣梭子蟹O∶N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疣梭子蟹成熟前O∶N显著高于成熟后(P<0.05);4.除LDH外,盐度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除鳃中SDH和LDH外,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酶活力随生长发育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规格对三疣梭子蟹呼吸代谢的影响高于盐度,长时间盐度驯化可能减弱甚至消除三疣梭子蟹在不同盐度水平下代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谱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朱冬发 《水产学报》2005,29(6):751-756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期(从未受精卵到第一期幼蟹)11种同工酶(LDH、GDH、ADH、SOD、EST、ME、MDH、SDH、GOT、ACP和α-AMY)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EST、ME、MDH、SDH、GOT、ACP和α-AMY等7种同工酶电泳图谱显示了明显的发育阶段差异性,大都随发育渐趋复杂。个体发育阶段特异性的同工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用于三疣梭子蟹发育阶段的鉴别。在三疣梭子蟹整个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中均未能检测出LDH和GDH活性,而ADH和SOD酶活性则有持续和较稳定的表现。根据各同工酶的个体发育谱式,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的表达类型被划分为4种。讨论了三疣梭子蟹同工酶的个体发生多念性和刚孵化的第一期涵状幼体的同工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相对资源密度为2.80只/h;在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内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1 890 t,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为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为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是个体较大的海产食用蟹,其肉味鲜美,国内外久负盛名。辽宁地区因气候比较寒冷,人工饲养要到6月末7月初才放苗,至10月份起捕,生长期仅3~4个月,当年只有部分个体可达到商品规格,其余的需越冬,下一年再养,使养殖成本增加。为使大部分三疣梭子蟹能在当年达到商品规格,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三疣梭子蟹“早繁”(提早人工育苗)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向伟 《水产养殖》2014,(7):30-32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北极茴鱼亲鱼在水温8.5~10.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北极茴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12:00左右,低谷在6:00左右,最佳生长温度8~15℃。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在低温6.5~7.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5:00左右,低谷在15:00左右,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叶尔羌高原鳅适应低温能力较强,适宜生长温度6~29℃,最佳生长温度8~15℃。  相似文献   

13.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23:00左右,低谷在10:00左右,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hotoperiod regimes, and total darkness on day-night variations in hypothalamic serotonin (5-HT) content and turnover index (TI), and monoamine oxidase (MAO) activity that occur exclusively during the gonadal preparatory phase (February–March) were investigated in female Heteropneustes fossilis. Exposure of the fish to long photoperiods (16L:8D; light between 06.00–22.00h, for 40 days elevated both the midphotophase and midscotophase values of 5-HT content and MAO, and abolished their day-night differences. The daily variations of 5-HT-TI was further intensified by the treatment. Under short photoperiods (4L:20D; light between 18.00–22.00h for 40 day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oth 5-HT content and TI, a reversal of the day-night variations of 5-HT content and MAO activity, and loss of the 5-HT-TI pattern. In fish maintained in total darkness the day-night variations were not found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5-HT. Exposure of the fish to continuous light abolished the day-night variations of these correlates and elevated their values at both intervals. When the LD cycle was reversed, there was a corresponding shift in the day-night patterns. The gonadosomatic index (GSI)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the long photoperiod and continuous illumination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hort photoperiod and total darkness groups, and unchanged in the reversed LD cycle regim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ay-night variations of 5-HT and MAO are photoperiod-dependent and are controlled by the prevailing LD cycle during the gonadal preparatory phase of the annual reproductive cycle. The photoperiod effects on the gonadal activity may be mediated through the hypothalamic serotonergic system.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重率,昼夜组较黑暗组和红光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28.6%和39.2%(P0.05,P0.01),与蓝光组差异不显著;而蓝光组比红光组显著提高31.2%(P0.05)。2)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昼夜组分别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与红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新发现,各处理组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和黑色素含量出现增减同时进行,但增减量前者较大后者较小的"同步异幅"现象。3)昼夜组试验鱼胃蛋白酶活性较其他组显著提高48.0%~88.5%(P0.05),血清SOD和LZM活力极显著提高20.4%~39.7%和140.4%~161.2%(P0.01);蓝光组试验鱼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红光组和昼夜组(P0.05);红光组试验鱼Na~+,K~+-ATP酶活力极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P0.01)。总之,豹纹鳃棘鲈幼鱼在昼夜组光照下,生长、肤色及生理等指标都表现出显著优势;蓝色光提高蛋白质消化能力、促进生长;红色光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和吸收能力;"同步异幅"新发现,对调控和优化鱼类肤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辽河口地处辽东湾北岸,在辽宁省营口市汇入渤海。2013年春季对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昼夜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共计8门76种属,数量、生物量均值总计分别为373.83x10ind·L-1、2.5753mg·L-1。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绿藻的种类组成、数量为主(硅藻34种属,167.45×104ind·L-1;绿藻22种属,137.36×104ind·L-1),生物量以硅藻为主(73.7%)。优势种主要是硅藻门的种类,优势种中除普生性种类、中盐性种类外,广温、广盐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扁藻Platymonassp.也占优势。春季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植物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的昼夜变化高峰出现在12:00和0:00,生物量高峰出现在16:00。浮游植物的种类数(P=0.013)、数量(P=0.002)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9)。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头肾组织结构和先天性免疫屏障,该研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改良James染色法对瓦氏黄颡鱼头肾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头肾免疫屏障部位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头肾由被膜、淋巴细胞聚集区、粒细胞聚集区、前肾间组织、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对池养9、13、17、23日龄黄颡鱼的食物组成,选食行为和昼夜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其食物组成随仔稚鱼的生长而变化。摄食初期(黄颡鱼9日龄时)主要食物为枝角类和轮虫,其中枝角类数量和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6.71%和89.65%,占绝对优势。之后,黄颡鱼的摄食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3日龄开始,由主要选食枝角类转为主要选食桡足类,桡足类所占数量百分比也从初期的3.29%上升到23日龄时的26.68%;而且,从13日龄开始,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初期的54.84%到23日龄的69.52%,始终在食物组成中占主要优势。黄颡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9日龄时摄食高峰值出现在20:00(897.7),低峰值出现在19:00(161.8);13、17、23日龄仔稚鱼胃平均饱满指数均于4:00达最高峰(914.1、1113.1和199.7),于19:00、19:00和16:00达最低值,分别为50.9、60.9和76.6,夜间时段摄食水平显著高于白天时段,黄颡鱼仔稚鱼明显表现为晚上摄食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揭示杉木溪消落带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对三峡库区水位消涨及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的响应,2014年研究了5个完整水位消涨周期的不同海拔梯度和土层深度土壤。沿海拔梯度分别在150、155、160、165、170、175 m处各设置1个样带,180 m处设置1个对照样带,每样带设置5个样方,在各样方内选取4个角及中心点共5个样点,用土壤采集器分别在0~5、5~10和10~15 cm土层分层采集土样。结果表明,在水位消涨的作用下,消落带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与非消落带土壤相比分别减少了14.55%、20.00%和26.12%,土壤p H值则显著增加。水位消涨还导致消落带土壤养分随海拔梯度呈显著的空间变化。其中,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以中部消落带土壤的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则以中下部消落带土壤的含量最高,而土壤p H值随着海拔梯度的减少而增加。消落带和非消落带土壤养分在不同土层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壤的加深而显著减少。在水位消涨的影响下,消落带表层土与下层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差异显著减少,而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差异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