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引言种子纯度是评定种子级别的重要指标。CB4404-4409-84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杂交水稻一代种子二级良种纯度不低于96%,和达标所控制的田间父母本杂株(穗)率0.2%以下。杂株(穗)率以下简称杂株率。种子纯度测算,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快速先进的方法,一般都依懒于田间种植鉴定。低产田块户,田间父母本杂株率尽管控制在0.2%以内,种子纯度有时也难达标。86年岩湾制种,大田生产种  相似文献   

2.
韩淑媛 《种子科技》2000,18(2):112-112
我国新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年 8月 18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并于 1996年 6月 1日贯彻实施。玉米种子田的田间检验是种子检验各项目中极重要的一项 ,新规程未列入这个项目 ,拟作为一单独规程另行颁布 ,目前尚未下达。旧的检验规程 (GB4 4 0 5- 84 )检验标准规定 ,一级玉米单交种田间检验标准为 :母本散粉率不高于 0 .4 % ,母本杂株率不高于 0 .4% ,父本杂株率不高于 0 .2 %。室内检验标准一级种子纯度为 98%。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某一种子批田间检验达到一级标准、室内纯度却达不到一级标准 ,即田间和室内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关杂交稻种子纯度等级,目前主要根据制种田田间纯度,对照种子分级标准对田间含杂率的要求进行定级。这种定级方法,由于没有考虑不同杂株类型含量对F_1种子纯度的影响,与F_1实际纯度差距较大,定级准确率仅18%左右(丽水1989年检验结果),不符合种子定级的精度要求。本文通过对丽水1989年杂交稻制种田含杂率与种植检验含杂率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不同杂株类型含量对F_1种  相似文献   

4.
李翠云  孙凤翔 《种子科技》2009,27(12):32-34
近年来,通过对本地小麦大田生长情况考察发现,部分麦田田间纯度较低,混杂退化现象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种子企业没有稳固的种子繁育基地,繁种质量把关不严,种子管理机构缺乏田间检验监督,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因此,种子管理机构必须监督种子企业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并加强田间检验工作,实行种子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品种真实性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RM21和田间种植调查鉴定了30份两优287杂交稻材料的纯度.并利用SSR标记1LM21对田间调查鉴定中的全部10种杂株类型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标记检测和田间调查鉴定结果基本吻合.而且标记检测的样本数量越大,其与田间调查的结果吻合度越高.对企业两系种子的销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利用SSR标记RM21对所有杂株类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所选择的SSR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其中6种杂株类型.对由串粉和变异引起的4种杂株类型则不能有效地区分开。因此.利用SSR标记RM21检测两优287的纯度.必须结合杂交种子大田生产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杂株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株是影响种子纯度的关键性因素.杂株是指在水稻杂交种子生产田中与父母本正常植株在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有明显差异的其他植株.包括混进本品种内的杂劣株和感染病虫、生长不良的植株或个体变异分离出来的异型植株等。规范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杂株防除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环节.经过“十五”以来本制种小组的实践探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水稻种子质量纠纷过程中,往往需要调查田间纯度。在涉及纠纷种子量大、分布范围广、调查时间紧、田间取样难度大的情况下,如何迅速、准确地取得调查结果,关系到各方利益,关系到纠纷调处成败。水稻种子纯度大田调查不同于小区鉴定圃鉴定和种子生产田纯度检验。一般小区鉴定圃单株插植,易于计数。种子生产田相对集中,只需检验杂穗比例,也易于调查和计数。而水稻种子大田纯度调查的对象田块,分布范围广,插植规格不统一,调查取点和杂株计数困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稻区"矮株"现象时有发生,且时重时轻,为害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在同一块田中,有的是单株,有的是三五株或十几株集中变矮,农民朋友常将其俗称为"矮杂",认为是由种子质量造成的。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发现,这些"矮株"并非由种子质量造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农业生产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就必须彻底改变全国二千三百多个种子公司和二千三百多个国营原(良)种场的种子生产和供应部门技术装备落后局面,彻底解决种子生长各生育期田间检验和去杂去劣等技术措施,经国家计委批准农牧渔业部的报告,责成中国  相似文献   

10.
据资料介绍 ,我国南方双季晚粳仍以常规稻为主。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和早稻机械化收割率的提高 ,使晚粳种子繁殖面临着草相的变化 ,同时面临着生物学混杂 (主要是籼粳交 )比例提高的影响 ,使得去杂工作成为新的难题。根据对繁殖田块的观察 ,在南方双季稻区 ,早稻属较易落粒的类型。收割机收割后 ,田间落粒及田埂四周残存部分稻株 ,落入田间的早稻稻粒萌发、生长 ,其抽穗扬花时期基本与后茬晚粳同步 ,易造成生物学混杂。如果在抽穗扬花前不能去除早稻杂株 ,生产的种子在本田中就会出现一定比例 (0 .3%~0 .5 % )的籼粳交 (大青棵 ) ,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