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表现出的意境与道家文化有相通之处,如“自然”“空静”“写意”等园林意境与“道法自然”“有无相生”“涤除玄鉴”“虚静”等道家文化。从道家文化与意境,道家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3个方面,试析道家文化视角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2.
麦添 《花卉》2014,(6):37-38
岭南盆景艺术,继承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传统,更明确提出了以“自然”为师的原则,在外型、布局上,不仅以大自然的山川胜景、古木奇株、名式树木之生长型态为师,更在细微枝、干处理上,  相似文献   

3.
"自然品第"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美学鉴赏标准。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和谢赫"六法俱全"的绘画理论为园林"自然品第"设计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道家哲学和"谢赫六法"的核心内容出发,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品第"设计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兰博怡 《现代园艺》2023,(2):115-117
近年来,滨水景观作为城市重要绿地之一,一直广受人们的热爱,虽不乏对其理论研究,但仍有很多不足,过多引进外国的先进文化,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我国道家思想一直以“道”为思想核心,生态观、阴阳观等观念讲究道法自然、大巧若愚、天人合一、自本自根、末始有无等基本法则,对滨水景观设计有着很大的启示。通过运用道家思想指导滨水景观设计,探讨其对滨水景观的设计思想、空间规划、景观设计的影响,以期为现当代中国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孔泰初独创的截干蓄枝的技法,为岭南盆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岭南盆景发展初期,盆景为文人雅士赏玩之物,多以小微体量为主,道法自然之雅,借以陶冶情操,故有“高不盈尺”之说。这一时期,创作素材以叶片小、叶面革质的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并甄选出“岭南五大品种”推广发展。“源于自然,超越自然”,是当时盆景人的艺术创作格言,不等边三角形树冠的矮仔大树、斜飘的形态成为竞相摹仿的经典构图。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岭南盆景的市场价值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引起了收藏风潮,初步发挥了一门文化艺术应该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韩琦1961年生于安徽涡阳,受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天性率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从小就对山野田间自然之物具有浓厚兴趣。观自然山形,以泥塑之,又挖来小树小草,将其植于泥山上,玩得不亦乐乎。随年岁增长而志趣愈浓,爬山捡石,并将一块块石头经构想后凿开、分解,又重新组合成微缩的山川,却有真山水之意趣。乐此不疲,玩着玩着,一发不可收拾,竟以此为业,创作盆景、创作山水景观,佳构频出,业界多有赞誉。  相似文献   

7.
麦丹添 《花卉》2008,(6):31-31
岭南盆景艺术,继承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传统,更明确提出了以。自然”为师的原则,在外型,布局上,不仅以大自然的山川胜景,古木奇株,各式树木之生长型态为师,更在细微之枝、干处理上,亦以自然为师,经实践,摸索,创出了蓄枝截干的手法,经长时间的修剪、培植,使岭南盆景之枝、干结构,各部分都呈现出长短,粗幼的恰当比例,达到与大自然树木形态之相似,统一与和谐,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此种从外在美,形态美到内在美,意境美皆与传统文化带有之深刻关系,正是岭南盆景艺术之哲理根源。  相似文献   

8.
《花木盆景》2023,(6):104-105
<正>“醉石斋”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其主人刘文枢则是首批阳江市民间艺术大师。1949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春市,2008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春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从艺60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数十次展览并荣获奖项,其中根书作品《还我河山》于1994年获“王羲之奖”中国书画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根艺作品《八骏图》于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根雕艺术优秀作品展”佳作奖。他在创作中坚持“源于自然,取于自然,顺其自然,还其自然”一根一字的理念,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天然之趣,也有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你了解现代盆景吗?砚式盆景状如自然式石砚,根据唐代“砚山”加以变化发展而成。“砚山者,取有山峰形状之石,置于砚之一端,似始于南唐之李后主”(摘自《中国美术史》)。  相似文献   

10.
嘉鱼莲藕,于2017年11月15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嘉鱼县首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作物产品。2012年饮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2014年央视《经济信息联播》纪录片《嘉鱼挖藕人》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嘉鱼莲藕不但传播全国,还名扬海内外。2015年由湖北省旅游局、长江日报主办的“寻找最浓湖北味道”之“冬季食材评选”活动中,嘉鱼莲藕获“最浓湖北味道”荆楚最原始生态和最优质的地方特产,一时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11.
李新 《花木盆景》2014,(2):28-29
“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这话自少时就喜欢,以为说出了艺术创作的某种真意。及至年壮,足迹略广,每当登临胜景,身处莽莽苍苍的河山,在被感染振奋的同时,莫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郁勃才情——何以雄壮、奇诡、秀美至此?但天地无言,依旧日月轮转,呈上一幅又一幅摄魂夺魄的画面……所以后人将奇山秀水视为横亘天地之间的巨大才情。正是由于这一“才情”的存在,才激发了无数敏于感受的心灵,为之流连陶醉,歌咏描绘,从而成就了内心有如重峦叠嶂般千回百转的才子词人。这两者,天地山水为因,人心才情为果,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景园林美学的视角,结合辋川图卷及其辋川集诗咏,从道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寄情山水的审美情怀、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3个方面论述园居山水景观、文人园林滥觞之代表——辋川别业的审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胡睿 《花卉》2019,(16):294-294
《长物志》为晚明士人文震亨所著,文震亨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曾孙,官拜武英殿中书舍人,他在明朝灭亡后殉节而死。文震亨自幼受到家风的熏陶,正所谓“冠冕吴趋”、“家声香远”,自然对于诗画雅韵之事见地颇深。《长物志》成书于崇祯七年(公元1621年),长(音为“丈”)者,多余也、长物即无用之物,作者戏称之“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全书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共计十二卷,凡与起居赏玩之事有关者,纤悉毕具。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后期本草学家佐藤成裕在其《惊蕈录》中引用了一段自称出自南宋陈仁玉《菌谱》的文字,涉及中国古代食用菌栽培中的惊蕈技术.由于这段文字不见于现存各版本之《菌谱》,因此长期以来,中日学者或认为这段文字为《菌谱》之佚文,或认为出自另一未知版本之《菌谱》.实际上,《惊蕈录》中的这段文字系转引自方以智《通雅》的“芝栭”条,因作者断句之误,误以为出自《菌谱》.《通雅》“芝桶”条又和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菌栭”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对比,再结合其他史料,可知《通雅》“芝柄”条中的相关文字其实源自方以智自己的耳目见闻,而非引自他书;其中前半部分述及明末清初广西平西山山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后半部分述及当时福建的惊蕈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浙派盆景崇尚自然,追求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松柏盆景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唐代即有天目松和石组合成景出现。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里也对松树盆景作了详细描述:“友人以岩松至梅溪者……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余颇爱之,植以瓦盎,置之小室。”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一书亦有“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奇松异桧,精巧窠儿,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之状”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柯孝仁 《花木盆景》2005,(12):22-22
刘传刚的这件博兰盆景《将军风采》,让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短歌行》是建安时代的杰作。“它代表着人生的两面”(林庚语),即人生之忧与人生之乐。《将军风采》的意境与《短歌行》的诗意,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根书——《虎》,纯系自然而成,其形清晰优美,其神气韵生动,根友赞日:“笔走龙蛇势劲苍,颜筋柳骨旭书狂。君为艺苑添精品,细赏方知韵味长。”众友之励,故作粗识,以得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8.
大蒜的野生品种,古代叫■(li音力)。《尔雅·释草》中说:“■,山蒜。”其下有《注》:“今山中多有此菜,如人家所种者。”又有《疏》:“《说文云:‘荤菜也。亦云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也,生山中者名■。’”《罗愿·尔雅翼》中说:“帝登■山,遭莸芋草毒将死,得蒜乃啮之解毒,乃收植之。能杀虫鱼之毒,摄诸腥羶。《孙炎  相似文献   

19.
马齿苋是极普通的野生植物,原野园圃、田埂道旁随处有之。别看它是不起眼的野草,历代典籍上却屡有记载。马齿苋的别名甚多,如“马苋”(《名医别录》)、“长命菜”(《植物名实图考》);明代朱橚的《救荒本草》称它“五行菜”,因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之故,道出了马齿苋的性状特点。如今有些地区的老百姓又称它“酱板草”、“蚂蚱菜”.  相似文献   

20.
水仙花     
孙海 《花卉》2020,(23):41-42
一、“岁朝清供”的迎春之花小寒节气有三信,分别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明人程羽文做《花月令》“十二月: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所谓水仙负冰,便是指水仙开花时,时值鱼虫游近冰面,天气即将回暖,百虫解蛰。二十番花信风中,水仙花虽为小寒风信之末,盛花期时却正值春节前后。自然是古代文人雅士们“岁朝清供”首选之花。岁朝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而清供为清雅之供品,这一天,人们以花、草、果、木、文玩、奇石供于案上,以求新春吉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