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枳壳为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等症。临床药用主要是"麸炒枳壳"。麸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相似文献   

2.
枳壳为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等症。临床药用主要是麸炒枳壳。麸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一、来源及性状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  相似文献   

3.
正1.组方:乌梅20克,黄连、炙甘草各6克,木香、炒枳实各10克,炒白术12克,败酱草、当归、炒白芍、太子参、茯苓、葛根各15克。2.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3.主治: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相似文献   

4.
犬胃切开术常用于取出胃内异物,摘除胃内肿瘤和探查胃内的疾病等。随着城市养犬规模的不断发展,犬的胃肠道疾病较多发,如异物性胃炎、胃幽门堵塞、胃内肿瘤、胃扭转等疾病均可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实施犬胃切开手术多例,现总结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胃气滞之厥逆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四逆散治疗因情志原因引起的胃炎者,屡见成效。61岁的高女士生气后上腹部胀痛1个月,自觉上腹部嘈杂不适,食后胀痛明显,伴有口干口苦、嗳气纳差、大便干、睡眠差等不适症状,且舌质红,苔白厚,脉弦细。给予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实、香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江西省信丰县中兽医科学实验活动发展很快。多年来,他们用群众中流传已久的柴胡龙胆汤对耕牛一些常发病进行临床治疗,获得很好疗效。这种方剂系由柴胡、龙胆草、川黄连、金银花、炒枳实、紫厚朴、锦大黄、淮木通、车前仁、香白芷、双钩藤、山豆根和白秸梗所组成。这种方剂的用量是:  相似文献   

7.
<正>三、中草药在肉牛疾病防治上的应用1.预防和治疗肉牛消化系统疾病。神曲、麦芽、山楂、厚朴、枳壳、陈皮、青皮、苍术、甘草等中草药组成的中草药方剂具有理气、行滞、消坚、促进反刍动物胃肠活动的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肉牛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等  相似文献   

8.
一、治疗组方大黄100克、芒硝250克、枳实30克、厚朴3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麦冬30克,研末,开水冲,候温灌服。二、方解本方为攻补兼施方,由大承气汤加增液汤组成,方中大黄,大苦、大寒,泻大肠阳明实热积滞,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软坚散结,润燥通便;枳实、厚朴破气导滞,消积宽中,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清心养胃均为佐药。诸药配合用于家畜实热积滞,气机阻滞,尤其是高热缠绵难退,导致热伤津液和老弱畜肠胀燥实,粪便干结。三、加减变化1.高热者,为增强解热作用,可适当增加大黄量,  相似文献   

9.
宿草不转亦称瘤胃积食或胃食滞。主要是指牛由于过食、消化不良等病因造成瘤胃内充满和滞留大量的干固饲料,引起瘤胃壁扩张,导致瘤胃运动及消化机能紊乱。这是兽医临床上常发的一种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病畜死亡。笔者在兽医临床上治疗30余例,通过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因(1)牛饥饿后一次采食大量的粗饲料,特别是半湿半干的麦草、莜麦草、豆秸等,或采食过多的精料(豆类、玉  相似文献   

10.
何亮 《新农业》2013,(11):30-31
犬胃扭转是指胃幽门部从右侧转向左侧,导致食物后送进机能障碍,多发生于大型犬、胸深品种犬,如大丹犬、德国牧羊犬、杜宾犬等,小型犬和猫也有发生。大型犬若患此病,特征是胃内产气迅速,使胃内压升高和胃移位,导致血液灌流量降低从而发生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往往同时伴发胃壁坏死、脾脏坏死、心脏室性心律失常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本病因发病迅速、死亡快,保守疗法往往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早期采取手术疗法能较好的治疗本病。1.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的病例多因暴饮暴食,饱  相似文献   

11.
大黄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生用,或酒制、蒸熟、炒黑用,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利胆退黄、活血祛瘀之功效。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生用、炒焦用或制霜用,入胃、大肠、肺经。具有泻下寒积,逐水退肿,祛痰,蚀疮之功效。本文就近年来对大黄和巴豆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大黄巴豆煎液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前胃病是牛的常发病,占生病总数的8.06%,占内科病的19.02—26.2%,占消化道病的50—56.7%,国外报导前胃病占非传染性内科病的50—56%。前胃病中,前胃弛缓59.22%,乳牛中前胃弛缓占牛病总数的10~30%,严重影响牛的役力和生产力。自从碱—醋疗法用于治疗马骡便秘疝,以及在河南某些地区用于牛的前胃弛缓之后,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对慢性顽固性前胃弛缓的治疗,目前尚无报导,而该病其他药物治疗尚属困难。我们从1974年至1978年5月试用硷—醋疗法治疗耕牛慢性顽固性前胃弛缓47例,除3例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和1例弥漫性腹膜炎性前胃弛缓外,全部康复。现就有病历记载的14例临床情况、疗法、结果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茴香包括小茴香、八角茴香,通常所用为小茴香,入药生用或盐水炒用,有理气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一般用量为3克~6克.因其性味辛温,故不宜用于热性病和阴虚内热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祛暑、养血滋肝、和脾补胃、明目解毒的功效。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颇  相似文献   

15.
宿草不转西医称瘤胃积食、瘤胃食滞。常见于饲养不良,春、秋两季,老龄,体形瘦弱的黄牛发病较多。由于脾胃虚弱,腐熟草料能力减退,加之采食过多,使草料停滞胃内之故。笔者多年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黄牛宿草不转32例,治愈31例,治愈率为96.9%,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前胃疾病及其原因牛胃是复室胃,由瘤胃、蜂窝胃(网胃)、重瓣胃与皺胃四部份組成,瘤胃、蜂窝胃、重瓣胃統称前胃。据国內文献記載,牛的前胃疾病最为多見,发病率約占其非传染性疾病的25.4—66.7%;而在前胃疾病中,又以前胃弛緩、瘤胃食滞的发病率最高,約占前胃疾病的77.9—89.8%,其次为瘤胃鼓胀及重瓣胃秘結,約占10.2—22.1%。同时,据临床观察,牛的前胃疾病与其种系有一定的关系,黄牛和乳牛比較多見,水牛比較少見;并且瘤胃食滞多是黄牛,前胃弛緩多是水牛,瘤胃鼓胀主要是黄牛和乳牛,水牛亦有发生,但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末至春初)、与飼料的質量和性質也有密切关系。牛前胃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飼料質量不好或过于单純,飼养方法不当,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标注14 C呼气监测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记录2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胃内pH值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评分,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PD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中位pH值均低于对照组,夜间胃内pH值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H.pylori根除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犬胃内异物是犬常见病、多发病,对其准确的诊断是兽医临床实施有效治疗的主要环节.文章利用X线机对犬胃内9种异物病例进行X线平片的拍摄观察,并对犬胃内大小、形状、密度不同的异物(如棉花团、木块、实心塑料球、骨头块、金属管等)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归类、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X线平片检查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胃内高密度异物,并且能够对其准确地定位;但对于胃内低密度异物的显像效果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胃内异物的存在;胃内中等密度的异物虽然能够通过X线显示,但其轮廓不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19.
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手足抽搐症。可将蛋壳适量洗净烘干,研粉过筛(愈细愈好)备用。6个月 ̄1岁的患儿每次0.5克,1 ̄2岁患儿每次1克,每天2次。治疗咯血、吐血、便血等出血症。可用鸡蛋壳粉6克,加适量食盐和维生素C,1天分3次服用,连续服用2 ̄7天,鼻衄患者可以同时用棉球蘸药粉塞鼻。配合治疗骨折。可取鸡蛋壳适量,在锅内用小火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用3克,用凉开水送服,每天服3次。治胃痛。可取鸡蛋壳适量,在锅内用小火炒黄,研成细末(愈细愈好),每次服用3 ̄5克,每天服3次,在饭前或饭后以开水送服。鸡蛋壳的药用!江苏@顾建平…  相似文献   

20.
侯世明 《现代农业》2013,(11):94-95
食滞性胃扩张是马、骡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经过急剧.疼痛剧烈,如能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很快可以获得痊愈。反之发现过晚或不能及时确诊,特别是被误诊为便秘疝而投入大量泻剂加重胃的负担,导致胃、膈破裂或肠扭转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