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外源调节物质对棉花幼苗耐寒生理特性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花幼苗为试材,叶面分别喷施外源调节物质水杨酸(SA)、壳聚糖(CTS)、水杨酸+壳聚糖(SCM)、水杨酸+壳聚糖+硝酸钙(SCCa M)后,在5℃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0、24 h、48 h及恢复处理24 h时测定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POD、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用0.7 mmol·L-1水杨酸、0.6 mmol·L-1壳聚糖及复配制剂处理棉花幼苗,其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有所降低;复配制剂处理效果优于水杨酸和壳聚糖单独施用的效果,而水杨酸、壳聚糖、硝酸钙三元复配的效果比水杨酸和壳聚糖两元复配的效果好。表明水杨酸、壳聚糖和硝酸钙在诱导棉花幼苗耐寒性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40℃/30℃(d/n)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d、2d、4d、6d 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温胁迫2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研究了一氧化氮对铜、镉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μM的CuCl2或CdCl2处理下,25~200uM的SNP能够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和叶片的SOD,POD活性,降低根系和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表明适当浓度的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提高部分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铜、镉胁迫对平邑甜茶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光周期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25℃和10℃ 2种温度处理黑夜补光0,3,6,9,12 h的黄瓜幼苗,研究不同光周期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温度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POD活性都是随补光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和MDA含量随补光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25℃相比较,低温(10℃)处理降低黄瓜幼苗叶绿体色素含量,提高电解质相对渗漏率,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POD活性;其中,光周期越长,黄瓜幼苗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和MDA含量的变化幅度越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POD活性的变化幅度越大。延长光照时间可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增强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硅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供硅提高了黄瓜幼苗的叶片含水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供硅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降低了含水量。说明硅可能是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活动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研究VA菌根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1年生实生苗的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VA菌根可明显提高黄檗幼苗的抗性指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侵染率的增加而增大,并能促进黄檗叶片中可溶性糖向根系中转移,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逐渐降低,呼吸酶活性和保护酶活性增强。接种Glomus diaphanum的苗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CAT活性及POD活性变化最为明显,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0.5736%,叶片脯氨酸含量为16.27 μg/g,叶片CAT活性为0.3186 mg/(g?min),叶片POD活性为258.32 u/(g?min)。接种G. mosseae对黄檗苗木MDA含量、呼吸酶活性及SOD活性影响最大,叶片MDA含量为0.0119 μmol/g,叶片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为0.2714 mg/(g?min),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为0.3487 mg/(g?min),叶片SOD活性为274.18 u/(g?FW)。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眉山(SM)、贵州孟关(GM)、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及湖南汝城(HR)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低磷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FW下降幅度最大(65.0%),FL降幅最小(20.5%),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胁迫下变化较小;随低磷胁迫程度的增加,整体上马尾松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变化较复杂.其中,在重度低磷胁迫下,GT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大,较对照增加了38.9%,GM种源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9.5%,FW种源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大,为对照处理的3.5倍;MDA含量、POD、SOD及CAT活性等均在低磷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其中,SM种质在不同低磷胁迫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除GT、JC及HR外,其余种源马尾松在轻度和中度低磷胁迫下根系活力上升.以上结果表明,马尾松通过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增加MDA、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POD、SOD、CAT活性来应对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转基因烟草的影响,进行了转CBF3基因烟草幼苗及对照(未转基因烟草)在15℃和4℃低温胁迫8h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增加,在4℃低温下比15℃下的增加幅度大,转基因烟草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以及POD、SOD活性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转基因烟草幼苗获得了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外源茉莉酸甲酯、钙和水杨酸对蝴蝶兰耐热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最适浓度的3种药液和蒸馏水(对照)喷施蝴蝶兰幼苗叶片,并置于40℃高温胁迫4天,测定了有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对照处理相比,茉莉酸甲酯、钙处理明显提高了SOD、POD、CAT活性,而水杨酸处理在明显提高了SOD、POD活性的同时,却明显降低了CAT活性;3种处理明显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由此认为,茉莉酸甲酯、钙、水杨酸处理能提高蝴蝶兰幼苗的耐热性。根据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性,可得出诱导耐热性强弱的顺序为:茉莉酸甲酯>钙>水杨酸。  相似文献   

10.
初步探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对高温胁迫下叶用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处理叶用莴苣种子进行高温萌发试验,统计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鲜重和根长,并对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经30~120 mg/L水溶性壳聚糖溶液处理的叶用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根长、株高及鲜重均高于对照,SOD、POD、CAT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以水溶性壳聚糖浓度为60 mg/L处理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白灵菇对铜胁迫的耐受和应答,为进一步研究铜对白灵菇的毒害机理及避免白灵菇铜污染提供参考。通过综合PDA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2+,0、50、100、200、300μmol/L)对白灵菇菌丝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脯氨酸(比色法)含量变化和过氧化物酶(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Cu2+浓度增加,菌丝体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当Cu2+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其含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0.94%和35.53%;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是呈升高趋势,后呈降低趋势,活性最大时的铜离子浓度分别是200和100μmol/L。白灵菇菌丝在铜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没有像高等植物那样随铜浓度升高而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植物相同,但活性最高的铜浓度比植物偏低,二者说明白灵菇对铜胁迫敏感。在栽培时应注意环境及基质的铜污染程度不能高于100μmol/L。  相似文献   

12.
红酵母菌对鲜切苹果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从富士苹果皮中分离出的红酵母菌配制成不同浓度(105、106、107CFU/mL)的菌悬液处理鲜切苹果,研究红酵母菌对鲜切苹果在10℃条件下贮藏10 d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酵母菌能够延迟鲜切苹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另外,红酵母菌能够抑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可有效控制鲜切苹果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延缓苹果的氧化和组织的衰老。但在贮藏前期,红酵母菌也激活了鲜切苹果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加速了苹果的软化。  相似文献   

13.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幼苗为试材,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生物炭和菌液的混合施用对其生长及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连作土对照(CK)、连作土溴甲烷熏蒸(T_1)、连作土施加2%生物炭(T_2)、连作土施用500倍稀释的菌液(T_3)、连作土加2%生物炭和500倍稀释的菌液(T_4)。研究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溴甲烷熏蒸、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以及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对平邑甜茶幼苗植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溴甲烷熏蒸处理效果最好,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次之,且均高于单独添加生物炭和菌液处理。与对照相比,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9月平邑甜茶幼苗植株株高、地径、干重、鲜重分别增加了40.2%、34.7%、58.3%、68.6%;同时,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别增加了46.5%、108.0%、91.0%、34.3%。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显着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4.2%。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和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均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和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的细菌数量和连作相比分别增加了157.14%、85.71%、252.4%,真菌数量降低了7.1%、53.97%、68.14%,显着增加了细菌/真菌的比值。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均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其中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可以更好地促进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增加,提高细菌/真菌比值,增强土壤酶活性,改善苹果园连作土壤环境,有效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拟康氏木霉和黑根霉混合发酵对苹果链格孢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对苹果链格孢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探索开发为新型绿色环保生物防治剂。对2种生防微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混合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烟台莱阳进行田间实验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果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多次灌根与喷施处理,测定其防治效果并测定其对苹果叶片SOD、POD等防御相关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可显著提高对病原微生物链格孢菌的抑菌能力。平板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效果达到了66.73%,显著高于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单独发酵液的51.23%、17.28%;田间实验发现,混合发酵液处理后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相对防效达到42.46%;对其叶片防御酶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处理后,苹果叶片的防御酶SOD、POD、PAL活性均有50%以上的提高。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对苹果链格孢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高苹果抗病能力,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国光苹果为原料,以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剂,经过苹果预处理、果汁澄清、过滤、发酵等工序,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质量评价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初始酸度为3.5,酵母添加量0.06%,初始糖度20°Bx,发酵温度17℃。在此条件下,进行3个鲜食型苹果品种间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为最佳酿酒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抗氧化系统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为靶标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为材料,测定了6~30 h内番茄早疫病菌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棘孢木霉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和菌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和对照组的番茄早疫病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的3.10~4.03倍。与对照相比,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番茄早疫病菌的CAT、SOD、POD活力及GSH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CAT、SOD、POD的活力降低率范围分别为38.99%~55.51%、9.00%~37.11%、34.70%~55.84%;GSH的含量降低率范围为5.33%~81.36%。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导致番茄早疫病菌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0 h电导率高于对照的92.41%。棘孢木霉发酵液降低了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防御酶的活力和GSH含量,增加了MDA的含量,同时其电导率显著升高,从而抑制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北方超级粳稻‘沈农265’的抗旱性生理机制,采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以北方超级粳稻‘沈农265’和米质优良的常规粳稻品种‘丰锦’为材料,在灌浆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处理,比较两者生理反应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丰锦’相比,中度胁迫使‘沈农265’剑叶中叶绿素含量比‘丰锦’高5.03%,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内源激素(IAA+GA3+ZR)/ABA比值分别比‘丰锦’低32.4%、11.41%和33.33%;重度胁迫下,‘沈农265’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分别比‘丰锦’高6.38%和20.2%,可溶性糖含量及(IAA+GA3+ZR)/ABA比值分别比‘丰锦’低51.5%和25%。上述结果说明,‘沈农265’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重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可能起主要作用;同时,‘沈农265’在相对高的(IAA+GA3+ZR)水平基础上增加ABA含量,不仅提高了干旱适应能力,也延缓了衰老,使其具有比丰锦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果形剂处理对天汪一号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年生天汪一号苹果树为试材,在花期应用不同果形剂处理,以探讨不同果形剂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各处理中以2.8%苄氨嘌赤霉素和果美丰400倍的优质果率较高,分别达到95.9%和96.4%;果美丰300倍、益果灵300倍、宝丰灵+益果灵和BN2+宝丰灵+益果灵等各处理的果实硬度均极显著的大于对照;果美丰(300倍)、宝丰灵(300倍)、益果灵(300倍、400倍)和BN2(300倍、400倍)明显的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而2.8%苄氨嘌赤霉素(200倍、400倍)则明显的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肥料的大量施入,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日趋严重,而酸性土壤中的铝能破坏根尖结构,抑制根系伸长生长,对树体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以1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富平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和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为材料,研究其在不添加和添加少量速效磷条件下对AlPO4的吸收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AlPO4胁迫下,5种砧木根、茎、叶各器官生物量及整株生物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富平楸子〉东北山荆子;平邑甜茶AlPO4吸收效率最高,为8.85 mg/株,其次是八棱海棠(6.93 mg/株),东北山荆子磷吸收效率最低,仅为2.22 mg/株。少量速效磷诱导后,5种砧木的生物量和磷吸收效率均显著增加,但不同砧木增加量差异显著,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东北山荆子,其总生物量和磷吸收效率分别增加2.17倍和2.27倍,其次为富平楸子(1.55倍和1.74倍),平邑甜茶增幅最小,其生物量增加了0.44倍,磷吸收效率增加0.38倍,但砧木的磷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平邑甜茶对AlPO4的适应能力最佳,八棱海棠次之,东北山荆子最差。与添加少量速效磷处理相比,铝胁迫明显降低了各砧木根际环境的pH,平邑甜茶降低幅度最大(1.52),其次为八棱海棠(0.59),东北山荆子降幅最小,其pH仅降低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