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当年上市为第2年上市(改放养蟹苗为放养蟹种) 河蟹当年上市可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但是,当年蟹苗(大眼幼体)养殖的成蟹规格小(50~60克/只),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售价低。建议改1年上市为2年上市。即第一年以培育蟹种为主.第二年再经过强化培育,养成上市。  相似文献   

2.
二、强化苗种管理首先对外来苗种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当地扣蟹养殖和早繁苗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河蟹养殖的回捕率。其次,在河蟹的放养模式上.改变了过去每亩放苗3000~5000只的密放粗养,采用稀放精养,每亩放养1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700只和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当年幼蟹1000只。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规格河蟹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明显好于小规格河蟹。要养殖大规格河蟹,优质扣蟹的培育尤为重要。而扣蟹培育好坏与池塘的环境条件、苗种来源、放养密度、饲养管理和蟹病防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高产和稳产。1、池塘条件虽然大多数池  相似文献   

5.
蒋锦华 《当代农业》2009,(15):40-41
一、养殖池的条件 见下表。 二、构建生态环境 1.放养的密度与经营模式有关.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条件及经济状况确定经营模式。(1)河蟹:每亩500~600只扣蟹.规格为200克/只。(2)青虾:专池培育苗种.定数放养.春养越冬仔虾,秋放人工虾苗.两季产量一般为1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蒋锦华 《农家致富》2009,(15):40-41
一、养殖池的条件 见下表。 二、构建生态环境 1.放养的密度与经营模式有关.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条件及经济状况确定经营模式。(1)河蟹:每亩500~600只扣蟹.规格为200克/只。(2)青虾:专池培育苗种.定数放养.春养越冬仔虾,秋放人工虾苗.两季产量一般为1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吴中区中华绒螯蟹扣蟹优质高产培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苏州市吴中区中华绒螯蟹1龄蟹种培育操作规程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操作规程的关键技术.该扣蟹培育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扣蟹产量3 750 kg/hm2左右,最高能达到6 000 kg/hm2,平均规格在120~140只/kg,该模式适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宣城市水阳镇裘联村的陈先明,在1.33公顷稻田上采用生态新法养蟹,667平方米(1亩)水面产大规格成蟹75公斤,养成的母蟹平均规格为150克、公蟹平均规格为200克,667平方米净利润达4000元。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沅江市一些渔业企业,经水产主管部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洞庭湖水域进行网围生态健康养殖河蟹,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一般每667平方米年产体重190克/只以上大规格商品蟹26公斤、蟹鱼销售收入3000元、纯利1300元。养成的河蟹青  相似文献   

10.
蟹种培育的关键是控制好规格,规格过大,性早熟的蟹种比例大,影响养殖成活率;规格过小,养成的商品蟹偏小,市场价格低,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生产上需要培育成规格为每只重5~10克的“扣子蟹”。因此,在蟹种培育过程中,要采取控制和促长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苦草又名韭菜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生长季节分蘖速度很快,可在水底形成茂密的“水下森林”,养蟹池塘种植苦草,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足量的优质天然饵料,有效地改善养殖水质,还可为河蟹生长、蜕壳提供极好的隐蔽环境。在投放长江水系幼蟹,放养规格100~200只/千克,密度300~400只/亩,结合投喂商品饲料的条件下,平均养成规格达150~165克/只,成活率一般稳定在70%-90%。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池埂宽、牢,无任何渗漏,面积30亩左右,池深1.2~1.5米,池底平坦,淤泥厚度要求控制在20厘米内。  相似文献   

12.
扣蟹苗种培育是指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目前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大闸蟹育苗技术均已成熟。当前主要有工厂化育苗和海滨土池培育两种方式。工厂化育苗为温室人工控温,海滨土池培育为室外培育,育出的蟹苗相对工厂化育苗适应性强,蟹苗成活率高,且培育成本低,备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13.
扣蟹苗种培育是指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目前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大闸蟹育苗技术均已成熟。当前主要有工厂化育苗和海滨土池培育两种方式。工厂化育苗为温室人工控温,海滨土池培育为室外培育,育出的蟹苗相对工厂化育苗适应性强,蟹苗成活率高,且培育成本低,备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贺兰县进行的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09—2010年共培育扣蟹8 402.5 kg,平均单产484.5 kg/hm2,规格达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141 800 kg,平均单产8 175.0 kg/hm2,产值4.03万元/hm2,纯利润1.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65。扣蟹在池塘中暂养2个月左右,起捕率达到80%,说明其适应该地生长环境。2009—2010年共起捕成蟹30 037.0 kg,平均单产312.0 kg/hm2,规格达95 g/只以上;2年共生产水稻759 400 kg,平均单产7 911.0kg/hm2,产值4.72万元/hm2,纯利润2.0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3。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泗阳县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江以中进行河蟹养殖,连续几年获得丰收,2011年,其一口3402平方米(5.1亩)蟹池,实行多品种混养,河蟹回捕率71.5%,667平方米(1亩)产商品蟹103公斤,总产河蟹525.3公斤,平均规格每只180克,实现销售总收入86000元,其中:河蟹收入73600元,鳜鱼收入2400元,龙虾收入7800元,泥鳅等其他收入2200元.扣除各项成本开支26400元,实现纯收入59600元,667平方米纯利116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李建鑫 《新农业》2004,(1):37-37
在幼蟹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性腺早熟现象。性早熟的个体规格只有10~40克,且不再长大。当年即达性成熟的一龄幼蟹一般占5%;二龄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个体占20%~30%。性早熟的幼蟹难以蜕壳而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很多鱼种培育池,从鱼种并塘越冬开始到次年 5月份止要闲置 5~ 6个月时间,与此同时各地都有丰富的当年第二代秋繁青虾苗可以进行人工饲养.因此,利用池塘闲置时间饲养青虾,到次年 5月中旬以后再培育扣蟹或鱼种,实行二茬轮养,可以提高水面利用率,增加池塘经济效益.现将我们 2000年在 0.67公顷(10亩)池塘二茬轮养获得每 667平方米(1亩)产青虾 28公斤、扣蟹 9100只(规格 40~ 50公斤)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虾池准备每年冬初当水温降到 8℃以后,鱼种开始并塘越冬.此时立即将腾出的鱼池进行清淤整塘,铲除池边杂草.塘口要求:以排灌方便、无污染、面积 0.13~ 0.33公顷、坡比 1∶ 3~ 4, 淤泥不超过 10厘米为宜.然后使用巴豆对池塘进行消毒,其方法是:每 667平方米用巴豆 5~ 7.5公斤,先将巴豆磨成糊状,装进坛内,加白酒 100克或食盐 0.75公斤,密封 3~ 4天后即可使用,池塘底留水 10厘米左右,用池水将巴豆药液稀释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即可.如果能将虾池制成冬棚控温养虾则效益更高 .……  相似文献   

18.
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河蟹(Eriochir sinensis H. Mime-Edwards 1853年)养殖业的日益发展,河蟹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河蟹产量不断上升;但是,北方河蟹的性早熟,制约着河蟹的养殖,该试验旨在探讨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的养殖途径。在北方当年苗养成商品蟹生长期仅有5个多月,所以很难达到商品规格。若在冬季育,经过暂养,春季投放大规格的仔蟹,当年养成商品蟹就成为可能。为此,我们在1994~1995年1月,在大港区滨海养殖场进行了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性试验,通过对生产车间的改造,亲蟹的暂养、交配、抱卵及人工育苗等,于1994年 12月 8日和 1995年1月15日,共人工繁育蟹苗(大眼幼体)115 kg,取得了冬季育苗的成功。然后将蟹苗养成仔蟹,(在张家港)当年10月,养成商品蟹,平均规格100g/只以上。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般养蟹周期为两年,刚孵出的小蟹如蚤状幼体在水中发育生长,逐渐长成小蜘蛛一样的大眼幼体,即为蟹苗.大眼幼体又要经过1年的培育成80~200只1公斤的扣蟹,再养殖1年才能长成商品蟹.如果采用快速养殖法,可把当年的大眼幼体养成商品蟹,能缩短1年的养殖周期,这样既省工省料,经济效益又高.现将快速养殖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11(2):21-21
受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天津农学院科技处组织专家对天津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利用地热培育河蟹幼蟹当年养成商品蟹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函审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经3年努力工作,课题组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该项研究成果中利用地热养殖河蟹取得的结果,在国内同类养殖结果中居领先水平。“利用地热培育河蟹幼蟹当年养成商品蟹技术的研究”项目鉴定$天津农学院科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