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害虫作为重要的生物灾害,具有暴发频率高、危害程度重、经济损失大等特点。形成这样的灾害局面,既与本身的生理、生态特性等内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多种外因的作用。但从预警防治的角度看,对灾害发生的预警能力差,危害程度测报有失准确,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预警思想源于军事,19世纪末被应用于宏观经济监测与调控;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灾害监测;现应用于全球环境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业资源监测、森林资源监测、灾害监测、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害虫的防治指标一直是害虫控制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害虫治理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森林害虫防治指标的划分原则,4种主要指标类型的区别及适用范围,及确定防治指标的三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害虫的防治指标一直是害虫控制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害虫治理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森林害虫防治指标的划分原则,4种主要指标类型的区别及适用范围,及确定防治指标的三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农地生态灾害,其生态预警的逻辑过程是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预警指标体系的确立是整个生态预警工作的核心,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测等活动的前提,而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需遵循科学的构建原则和筛选方法。以广西都安县为例,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的农地石漠化预警,对该区农地的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4):82-83,89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以往对病虫害防治大多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以达到快速将害虫除治,但弊端较多,笔者认为应大力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允许害虫在一定限度下存在,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及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的指标进行定量时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生物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算性原则;在对目标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时应遵循的考核材料真实性原则,考核手段全面性原则,考核标准连续性原则和考核态度的客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警根瘤蚜是危害薄壳山核桃嫩叶的重要害虫之一。运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Morisita扩散型指数等7个常见的聚集度指标,分别对南京苗圃地的1年生与2~3年生美国薄壳山核桃苗上警根瘤蚜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验证,还运用种群聚集均数概念分析警根瘤蚜的聚集度原因。结果表明,警根瘤蚜在2~3年生和1年生薄壳山核桃上虫瘿的分布型都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原因是不同的。其在2~3年生薄壳山核桃上聚集是由昆虫本身特性或由其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异质性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在1年生薄壳山核桃上个体聚集的原因是由某些环境因子引起。  相似文献   

8.
将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灾变过程中表现出的警源、警兆和警情相关的不同风险要素作为统计指标,对预警指标体系指标值权重进行赋值并运算,构建了灾变监测预警模型,确定了油茶象甲灾变预警等级.选取粤北地区2015年油茶象甲发生情况为例,进行风险警级评估,计算其警源、警兆和警情值分别为23.9、33.5、28.2,综合预警指标值为Y=85.6,由此判定2015年油茶象甲在粤北地区预警等级为重警,应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多发态势,国家对扑救森林火灾的方式和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警民合作灭火已成为常态化。因此,推进警民融合式深入发展,大力推行警地联合指挥、联合训练、联合保障,是增强未来森林灭火作战能力的基础。一、建立健全警地灭火联训机制1.建立工作协商机制进入森林防火期后,森林部队应积极与地方扑火单位协调,共同参与驻地防火工作,分析火险形势、研究对策、制定预警响应总体预案,确保警地行动同步。  相似文献   

10.
对吉林省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防火工作从组织结构、健全森林防火制度、警地联合宣传,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3S技术及其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et 1.aSalle)的发生危害特点,综述3S技术在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过去20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县为基本单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问分析功能和专题显示功能,实现森林病虫灾害动态区划,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树天牛灾害可持续控制策略与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人工营建的森林生态系统组分过于单一 ,配置不当是三北地区森林生物灾害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控制策略包括御灾控灾阵地前移 ,控制目标从种群密度控制转为灾害控制 ,对灾害调控从“点状调控”上升为“网状调控” ,提高对“潜在”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提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风险分散理论和抗性相对论作为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人工林生物灾害的 3大理论基础。以多树种合理配置控制杨树天牛灾害为实例 ,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将现有防护林划分为 3类 :即一代林网、二代林网和加强型二代林网 ,分析了树种配置结构和抗天牛灾害的功能。进一步将加强型二代林网配置树种类群划分为非寄主树种、目标树种 (或抗性树种 )和诱饵树 ,并对各自的功能进行了定位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抗御天牛灾害的多树种配置模式以及简便有效的诱饵树管理技术。最后 ,以防护林 (特别是农田防护林 )的经营和管理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为前提 ,探讨了诱饵树管理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时差互相关方法分析中国林业PMI测试期数据(FPI指数)与木材产业宏观经济数据之间的领先相关关系, 结合峰谷比较法探究FPI指数中进口指数和出口指数分别与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额之间的领先和滞后关系。研究表明, FPI指数对木材产业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出一定的领先相关, FPI的进口指数和出口指数分别领先于木质林产品进出口额1~3个月, 可为今后对木材产业的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将市场行情变化情况和股市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引入编制森林病虫灾害指数的计算,以此反映森林病虫灾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森林病虫损害的可持续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病虫的控制的控制应遵循效益原则,对病虫所造成的森林综合损失实行可持续控制,并自觉将其纳入整个森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之中,正确认识病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建立森林综合效益评价标准体系以及一系列适合于森林病虫损害控制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是效益原则下的森林损失可持续控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彭龙慧 《林业科技》2011,36(2):45-47
在确定松墨天牛灾变预测预警指标应遵循可测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松墨天牛灾变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依据这些原则和方法构建了松墨天牛灾变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立我国森林防火预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防火预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预防优于治理的思路出发,阐述了森林防火预警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