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目的] 探究旅游型乡村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响应,为合理规划乡村景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无锡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半岛为例,选取1984—2020年5期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基于当量因子法评估生态系统价值(ESV),并计算各景观类型ESV敏感性指数。此外,运用SPSS对ESV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1984—2020年,马山半岛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景观转换频繁。建设用地、灌草丛面积增加,阔叶林地、水系、裸地和其他用地缩减。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复杂化,且连通性减弱。②马山半岛水系、阔叶林地ESV的比例最大,对区域ESV贡献最高。ESV呈下降趋势,累计缩减7.08×105元,且各单项ESV均降低,调节服务缩减最严重。③马山半岛ESV与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显著,但各指数影响程度不同。[结论] 随着旅游业建设发展,度假区马山半岛景观格局、ESV变化显著,且二者相关性显著,通过调整关键景观格局特征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2.
王波  唐志刚  濮励杰  彭补拙 《土壤》2001,33(2):86-91
本文以无锡马山区为例 ,围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变化发展趋势预测 ,人文驱动力因素分析 3个内容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并指出了相应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宜杨树伐根嫁接更新的优良品种,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038杨、中林46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中林2001杨、中林2025杨、84K杨和转基因杨9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调查比较伐桩与不同品种接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不同品种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84k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8种新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84k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平均蓄积量均最低;3)中林2001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以及中林2025杨平均胸径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01杨平均树高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25杨之间平均蓄积量均较大,且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埃瑞达诺110杨、107杨和108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类21碱基左右的非编码小RNAs,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并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据miRNA高度保守特点,利用已公布的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基因组中克隆获得了12个miRNA基因座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这些miRNA基因均为毛果杨低温响应miRNA基因的同源序列。同时,以低温(0℃)处理0~48h的甜杨幼苗为试材,通过半定量RT-PCR法对miRNA基因的成熟体序列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miRNA成熟体序列在甜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与其在毛果杨中的表达极为相似,由此可推测这些保守性miRNAs可能在甜杨和毛果杨两物种对低温胁迫的应答反应中发挥相似的功能,而miR168a、miR168b和miR475a在两物种间表达现象的差异,表明它们可能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而发挥不同作用。本文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甜杨基因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舒兰地区19种杨树生长量及抗性调查的结果,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海拔高度等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品种杨分成三个等级,选出适宜品种5种,不适宜品种11种,希望为当地品种杨的生产繁育、城市绿化和农田防护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舒兰地区19种杨树生长量及抗性调查的结果,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海拔高度等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品种杨分成三个等级,选出适宜品种5种,不适宜品种11种,希望为当地品种杨的生产繁育、城市绿化和农田防护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舒兰地区19种杨树生长量及抗性调查的结果,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海拔高度等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品种杨分成三个等级,选出适宜品种5种,不适宜品种11种,希望为当地品种杨的生产繁育、城市绿化和农田防护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MicroRNAs(miRNAs)通过使靶mRNA降解或翻译参与生物体的转录后调控,并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相关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搜索预测及实验验证得到甜杨(Populus suaveolens)低温响应miR475的12条潜在靶基因,并对其降解位点进行分析;同时,以低温(0℃)处理不同时间甜杨幼苗为试材,利用荧光定量PCR对miR475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低温诱导时间的延长,miR475表达量呈下调趋势,而其靶mRNA的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表明甜杨miR475可能以降解靶mRNA的方式在抵御低温中发挥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甜杨抗冻机制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带杨树树干液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农田防护林带对附近农作物产生的胁地机制,为农田防护林带的树种配置和制定克服胁地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用热脉冲技术,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研究8年生NL80105杨和11年生I69杨生长盛期树干液流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NL80105杨和I69杨的单位面积液流通量,分别为0.244L/(cm2 ·d)和0.172L/(cm2 ·d),I69杨的蒸腾耗水强度较NL80105杨的大;2)NL80105杨和I69杨液流的日进程,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3)NL80105杨和I69杨,均存在夜间明显的树干液流上升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味精废浆有机肥对杨树根系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效果,为杨树苗的培育和造林以及味精废浆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一年生欧美I-107杨树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模拟方式,研究CK(不施肥)、CF(单施化肥)、CM(味精废浆)和CM+CF(味精废浆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杨树苗根系构建水平、根系吸收面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地径、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味精废浆显著促进了杨树苗根系的生长,尤其增加了毛细根的数量及在根体系中的比例。同CF相比,CM+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幅分别为76.39%和121.48%;同时,CM+CF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达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此外,该处理还明显促进了杨树苗地径、苗高的生长,其中地径分别较CK,CF和CM处理显著提高45.30%,22.62%和10.78%,苗高分别显著提高42.21%,20.65%和11.46%。[结论]味精废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助于改善杨树苗根系特性,并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而促进杨树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赤峰杨幼林地进行控水试验,测定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赤峰杨枝条水势、幼林平均株高、地径生长量及生长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高于15.6%时,赤峰杨枝条水势没有明显变化,低于11.03%时,枝条水势迅速下降;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72±2.75)%时,赤峰杨幼树生长正常,生长量增加趋势快速明显,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7.12±2.75)%时,赤峰杨出现严重衰退特征,生长基本停滞,个体开始出现死亡。综合分析枝条水势、株高生长、地径生长等指标,表明有利于赤峰杨幼林快速生长,并维持林分稳定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大于(17.72±2.75)%。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通城县杨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RS-RTK技术对流域内崩岗进行野外实地测量,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用Arc GIS软件处理,结合GIS空间分析,获取杨垄小流域崩岗的分布,以及崩壁高度、主沟长度、坡度、坡向等崩岗要素。研究结果表明,CORS-RTK结合GIS的调查方法具有精度高、结果形象化等优点,可为崩岗侵蚀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配施鸡粪有机肥对杨树苗光合特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鸡粪有机肥(M)与化肥(N)配施对杨树苗光合性能和养分吸收特性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鸡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鸡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一年生杨树苗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构造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N100处理相比,M30N70处理明显提高了杨树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45.80%和36.39%。配施鸡粪有机肥有利于杨树苗根系的生长,尤其是增加了毛细根的重量和其在根系体系中的比例。此外,M30N70处理还明显提高了杨树苗根、茎和叶干物质的积累量,并显著增加了氮、磷和钾的养分吸收量,相比N100处理分别增加了44.99%,65.11%和65.04%。与M30N70处理相比,M10N90和M50N50处理对杨树苗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鸡粪有机肥与化肥以3:7比例配施对杨树苗光合性能和养分吸收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滨海土壤I-69杨根际无机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滨海脱盐土壤或轻度盐渍土壤上不同林龄I -69杨根际、非根际无机磷存在形态、数量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I -69杨根系活动能明显提高根际土壤供磷能力 ,3、5、11年生I -69杨根际有效磷明显富集 ,富集量分别为3 .87、4.3 2、4.3 5mg/kg ;Ca2 -P在不同林龄I -69杨根际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R/S随林龄增大分别是 2 .15、2 .5 9、5 .5 4;Ca8-P在 5、11年生I -69杨根际明显富集 ,而Ca10 -P明显亏缺 ;不同林龄I -69杨根际、非根际土Al-P、Fe -P和O -P含量无明显差异 ,盐渍土壤中它们的生物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13,18和28a)和人工落叶松林(9,13,15和30a)地上植被层(林冠层、凋落物)的水文调控功能,为评估两种森林类型的转化对该地区水文过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和测定分析法对林分的生物量、凋落物及其持水量的进行测算。[结果](1)不同林龄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的降水截留量均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且差异显著。(2)两种林分类型不同地上植被层的截留量均表现为:凋落物林冠层灌木层。(3)幼、中龄人工落叶松林的林冠截流量明显大于同龄的天然次生杨桦林,而近熟林,由抚育间伐导致的林分密度下降使得人工落叶松林低于天然次生杨桦林。(4)在各个林龄上,人工落叶松林的凋落物持水量均显著大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其中13a落叶松为35.36±6.50t/hm2,13a杨桦林为15.79±4.85t/hm2。[结论]冀北山地大面积的人工落叶松林地上植被层具有良好的水文调控功能,其水文调控功能不低于甚至高于当地的天然次生杨桦林,对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地上植被层的水文调控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黄金亮  张帆  万雪琴  钟宇 《核农学报》2019,33(5):855-862
为探究彩叶杨芽变突变体中红杨和全红杨与野生型绿叶杨L2025生长差异的原因,本研究以芽变突变体彩叶杨中红杨和全红杨,以及野生型绿叶杨L2025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红杨和全红杨叶绿体基粒片层少,叶绿素合成受阻,其受阻位点可能位于CoprogenⅢ和ProtoⅨ之间,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净光速率仅为正常绿叶杨L2025的62%~73%。本研究从理论上证实了生产上全红杨、中红杨扦插生长慢的现象,为彩叶杨的推广繁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低效防护林形成的机理,选取林地破损的杨树林分(杨-1)为研究对象,以林地未受到破损的杨树林分(杨-2)为对照,对其林分生长情况、林地土壤及林下植被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杨-1林分的郁闭度、林木保存率都要明显低于对照杨-2,林木生长因子的胸径、树高比对照略低,但枝下高和冠幅2个因子与对照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杨-1林分外观生长情况明显比对照杨-2差,林木叶片受盐害的株数远高于对照。(2)杨-1林分的林地土壤密度、孔隙度、盐碱状况、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速效钾、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与对照杨-2相比,均明显变差,差异在显著-极显著水平。(3)杨-1林分的植被种类和植被生长量均低于对照杨-2,生长状况亦较对照差,其林下植被中湿生植物数量减少,原不耐盐植物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较为耐盐耐旱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植物水分生理的节水灌溉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垦绿洲主干防护林树种俄罗斯杨(Populus russkii Jab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膜侧细流沟灌,灌溉定额3 750m3/hm2,少量多次灌溉)和B(漫灌,灌溉定额7 500m3/hm2,隔月灌)灌溉方式下俄罗斯杨树干液流、当年生枝条水势(ψs)以及叶片光合特征的同步监测,结合气象因子数据,分析比较2种灌溉方式下的俄罗斯杨水分生理特征。结果表明:B方式下俄罗斯杨树干液流速度与A方式比较有所降低,日均下降4.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Sig.〉0.10);2种灌溉方式下俄罗斯杨当年生枝条水势没有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Sig.〉0.142);A方式下的俄罗斯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瞬时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B方式的。综合分析认为,A方式节水效果显著,能够满足研究区俄罗斯杨生长的水分需求,过度灌溉会对俄罗斯杨产生不利影响;植物液流、水势等水分生理指标可做作调控和节水灌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表明玉米同源异形盒(homeobox)基因Knotted1(KN1)超量表达会导致转基因烟草、拟南芥和番茄等植物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提高转化效率。由于木本植物遗传转化困难,且毛果杨可作为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因此,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玉米KN1(35S::KN1)基因导入毛果杨,并分析KN1基因表达对毛果杨再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分子鉴定,KN1基因已经成功导入毛果杨幼苗;KN1基因对毛果杨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影响不明显,但单个外植体芽诱导率比对照高0.96倍,毛果杨的再生频率明显提高;与移栽成活的野生对照植株相比,转化KN1基因植株出现叶片变小,叶色变深,在叶片边缘产生裂片,分枝增加,无顶端优势等特殊表型。本研究中KN1基因引起转化植株表型变化,因此在毛果杨的遗传转化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正向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20.
正交设计在杨树最佳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诚  吴大强  纵方  项艳 《核农学报》2008,22(2):136-140
本试验以建立的南林95杨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GUS组织染色分析法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AS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南林95杨遗传转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南林95杨转化中添加卡那霉素(Kanamycin)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7d,在含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菌液浓度OD值为0.6的农杆菌液中侵染20min,共培养3d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mg/L;经GUS染色检测和PCR分析表明,GUS基因已初步整合进南林95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