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六讲 池塘饲养长吻(鱼危)成鱼技术 长吻(鱼危)成鱼饲养是把越冬后的鱼种(包括二龄鱼)饲养到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鱼这一生产过程。各地的消费习惯对商品鱼规格的要求颇不一致,但多数地区喜欢吃750~2500克/尾的成鱼,这样大小的成鱼其饲养周期要1~2年。 长吻跪自身的某些特征如口下位、抢食能力差、耗氧率高等决定了它比较适合单养,通常不能跟价值低、抢食力强的鲤、草鱼、革胡子鲶、罗非鱼等混养,但与一些名优鱼如鳗、鳜、鲈等配养是成功的。 迄今,最成熟的成鱼饲养方式是池塘养(鱼危)、网箱养  相似文献   

2.
(一)并塘与销售1.池塘选择。越冬鱼塘应选择东西向,避风向阳,面积以3~5亩为宜,堤埂坚固,保水性能好,水深保持2米以上。电力配套、交通便利、进排水方便。2.并塘越冬。为便于鱼塘清淤修整和鱼种、成鱼上市销售,需要对养殖的鱼种和成鱼进行并塘。  相似文献   

3.
三、膨化饲料在养殖中的应用:(一)膨化饲料在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根据珠江三角洲养殖的妒鱼种类来看,以加州鲈、海鲈和桂花鲈为多,特别是加州鲈,其养殖面积已仅次于鳗鱼,成为第二种名优经济鱼类。海鲈因其营养价值高,备受消费者欢迎而养殖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厂根据市场需要,开发生产了鲈鱼幼鱼料(1#、2#料)、中鱼料(3#)、中成鱼料(4#料)和成鱼料(5#料)。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原产于美洲淡水河湖中,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仔、雅鱼主食桡足类与糠虾,随着个体长大逐渐转向以虾类和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其摄食量很大,自…  相似文献   

4.
第九讲:长吻(鱼危)主要鱼病的防治 迄今,虽然已发现的长吻(鱼危)鱼病有20多种,但较常见的、危害亦较大的疾病只有下列数种: 1.小瓜虫病 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一般在水质不良、鱼池面积过小、放养密度太大、水温在25℃以下的连绵阴雨天气多发,严重危害3~5厘米的苗种,二龄鱼种和成鱼也能被感染。病鱼的外观症状为鳃、鳍和体表皮肤上出现众多针尖般大小的“白点”,此小白点  相似文献   

5.
鱼种并塘越冬或出售后,鱼种池一年中有几月空闲,可采用以下两法增加经济效益。 一、放养成鱼。将未达到上市规格或春节期间滞销的成鱼,放养在空闲鱼种池中,不但可调节市场供求,增加季节差价收入,而且鱼还能增重150~250克。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早腾塘放鱼,一放就管。鱼种出池或并塘后,及时投放成鱼(以投放鲢、鳙、鲤、鲫鱼最好)。每亩投放量为:250~300克的鲢、鳙鱼400尾,鲤、鲫鱼200尾。到翌年3月前,保持池水深2.5米以上;表层水温0℃~5℃时,每7~10天投饲施肥1次,每次投饵量为鱼体  相似文献   

6.
十、长吻(鱼危) 长吻(鱼危)(见图)俗称江团、(鱼危)鱼,在分类上隶属了鲶形目、鳍科、(鱼危)属。长吻(鱼危)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向北可达黄河,向南可至闽江水系。在长江上游及支流,长吻(鱼危)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产量较高,而湖北的石首,四川的乐山、北碚、南充、蓬安等地为有名的产区。 长吻(鱼危)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含  相似文献   

7.
陈林 《饲料广角》2004,(18):39-41
笔者在广东某国营养殖场进行鱼-鳖-菜综合生产试验,采用岸上利用塘泥种草种菜、水中鱼鳖混养,同时调控水质、预防疾病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池塘:试验池塘1#、2#为面积均为8亩的土质池塘,池深2m,池塘四周陆地面积分别是1#塘2亩、2#塘3亩。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投放鱼种前,都必须根据情况对头一年养过鱼的池塘进行清整消毒,以防止和消灭病害,确保新放鱼苗的成活率。具体清整方法如下:(一)清淤补漏秋冬成鱼全部出塘后,要及时放干池水,清除塘内黑色淤泥和杂草、野生鱼,平整池底。清出的淤泥,经过太阳曝  相似文献   

9.
长吻(鱼危)是我国特产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经过长期努力,突破了长吻(鱼危)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现已在许多省市推广。今特邀请该所副所长吴江研究员等人撰写“长吻(鱼危)养殖技术讲座。”本讲座将分10次连载,其内容包括:长吻(鱼危)养殖前景,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池塘、网采、流水养殖、病害防治、安全运输技术等。我们希望这一讲座能为农民、渔民朋友送来致富门路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 1日至 2 0 0 0年 7月 1日在五常市第二良种场 (猪场 )进行了绿色生猪养殖试验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1 1 1 选择五常市第二良种场的品种 ,日龄、体况大致相同的长白 (公 )与本地 (母 )杂交仔猪 4 0头。1 1 2 第二良种场的大气、土壤、水 3项指标符合GB30 95 - 1996、GB3838- 1998、GB15 6 18- 1995国家标准 ,生态环境良好。1 2 试验方法1 2 1 分组仔猪 4 0头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2 0头。称重在早饲前空腹进行。甲组为对照组 ,饲喂五常强大公司生产的预混料 ,乙组为试验组 ,饲喂本场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一)南方大口鲶的养殖在秧苗返青后,每0.067公顷可放规格10厘米的大口鲶鱼种50尾,搭配其他家鱼200尾,按常规的稻田养殖方法管理,每0.067公顷可获大口鲶成鱼30千克以上,其他成鱼100~150千克。1.饲料投喂:大口鲶的饲料有蚯蚓、动物内脏等,其吃食主要在清晨和夜晚进行。一般日投饵2次即清晨6∶00左右1次,下午5∶00再投1次。2.鱼病防治:如发现病情后,将鱼种集中,用20×10-6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将鱼散开后换新水,第2~4天用灭虫灵1×10-6全池泼洒,连用3天,注意换水。(二)鳜的养殖1.放养规格及密度:一般每0.067公顷稻田放养规格3~5厘米的鳜8…  相似文献   

12.
第七讲 网箱饲养长吻(鱼危)技术 网箱饲养长吻(鱼危)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原因除了长吻(鱼危)自身的经济性状好、饲养效益高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经多年代的人工驯养后,它对网箱环境和人工配合饲料都已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没有颗粒饲料供应的地区,人们就地用野杂鱼或低值鱼等绞成肉浆,掺和麦麸、饼粕等做成食物团饲养;也可直接把鱼粉掺和麦粉等做成食物团投喂,饲养效果都不错。现将网箱饲养长吻(鱼危)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南方大口鲶的养殖 在秧苗返青后,每亩可放规模10cm的大口鲶鱼种50尾,搭配其它家鱼200尾,按常规的稻田养殖方法管理,每亩可获大口鲶成鱼30kg以上,其它成鱼100~150kg。 1.饲料投喂:大口鲶的饲料有蚯蚓、动物内脏等,其吃食主要在清晨和夜晚进行。一般日投饵两次,即清晨6:00左右一次,下午5:00再投一次。 2.鱼病防治:如发现病情,将全部鱼种集中,用20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min,将鱼散开后换新水,第2~4d用灭虫灵1mg/kg全池泼洒,连用三天,注意换水。  相似文献   

14.
大规格商品鱼是指到春节期间捕获时一般成鱼所达到的规格,即:异有银鲫体重0.15-0.25公斤/个;青鱼体重1.5-2公斤/个;圆头访体重也要达到0.5公斤计左右。成鱼规格越大越值钱,大规格鱼味道鲜美,刺少肉多,含水分少,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较小鱼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宁花高价买大鱼而不买小鱼。饲养大规格商品鱼的技术措施有4点:1.放养斤两鱼种。例如青鱼最好放养05-1.5公斤的二龄鱼种;草鱼最好放养0.4~0.对公斤的二龄鱼种,这种规格青鱼和草鱼鱼种,摄食能力强,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年底出塘青鱼…  相似文献   

15.
冬季并塘后到翌年放养夏花前,大部分鱼种池将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下面介绍冬闲鱼种池的两种利用方法。 1.养成鱼。利用冬闲鱼种池可以养一季成鱼。由于养殖期限较短,温度较低,应采用以下技术:(1)提早放养,即在鱼种并塘后即行放养,以充分利用生长期。放养量以最大水深2米左右计算,一般每亩放鱼125~150公斤,其中鲢占40%,鳙占10%,鳊、草鱼占30%,鲤、青鱼占20%。放养鱼种要大规  相似文献   

16.
采取青鱼与搭配鱼重量80∶20池塘成鱼养殖法,投放120~150 g/尾青鱼种,经263 d的精心饲养,出池成鱼规格达到1 545 g/尾,产量为900.8 kg/667 m2,出池比例达81.2%,净增10.3倍,成活率92.5%,总产成鱼1 109.5 kg/667 m2,投入产出比1∶2.29.  相似文献   

17.
去年8月11日清晨,我场的一口面积为10亩的使用配合饲料养殖成鱼高产试验塘发生了严重翻塘死鱼事故,死去均重1kg 左右的草鱼约800尾,250克左右的鳊鱼约400尾,加上其它鱼类,共计死鱼1000kg 左右。发生泛塘的原因,除了水肥鱼密、气温突变(头一天下午下了雷阵雨)、天气闷热等客观因素外,与投饲不当有直接关系:一是投喂的配合饲料,日粮量太高,鱼吃不完,使池底沉积了很厚的一层饲料。这些饲料在水中腐败分解,既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氧,又败坏了水质,引起翻塘事故的发生。二是鱼儿吃得过饱,翻塘时引起大量的死亡。事实上,从重量来说,死去的草鱼占总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又称嘎牙子、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盎丝、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江河湖泊中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在黑龙江省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养殖高效鱼类品种。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池塘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1年进行鱼苗培育,第2年进行鱼种培育,第2年进行成鱼养殖。湖泊、水库少量放养黄颡鱼,一般经过2年即可养至商品鱼。  相似文献   

19.
瓦氏黄颡鱼(PEL TEEBAGRUS VACHELLIRI CHARDSON),又称江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二日龄瓦氏黄颡鱼体重可达300-600g,最大个体达1850g。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汤呈乳白色,浓而不腥,鲜中带甜,无鱼腥味和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我站经过6年在不同面积的池塘成鱼养殖,总结出一套成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0.
第八讲:流水池饲养长吻(鱼危)技术 利用水渠溪流、河川等自然落差的来水,修建小型流水鱼池高密度饲养长吻(鱼危),在丘陵和低山地区很有发展前途。本文介绍的是常温流水养(鱼危),采用“借水还水”的用水方式,其生产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当然生产效益就比不上工厂化养鱼和温流水养鱼,但比池塘养(鱼危)要高得多。 1.选址:流水必须在水源附近,水量要充沛,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流量要稳定;其次当地的交通要方便,最好在城镇近郊。 2.生产规模:生产规模,通常应根据水流量的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