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米的冷冻     
对改善陈米品质和适口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将陈化粳米用水喷洒,使其水分由13%~14%增至14%~17.3%。然后用硫黄(2.5g/kg)对大米熏蒸10~60min,包装后置于0~-3℃下储藏5~7天。经处理的大米品质即总的含糖量、醛量、白度、粘度和适口性与未处理陈米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2.
大米陈化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大米陈人过程中的胚乳细胞变化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指出了大米陈化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是导致大米食用品质下降的直接原因,运用酶处理是改变陈米组织结构,提高米饭食用品质的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将大米包装后进行微波处理,探索微波处理对大米的保鲜效果,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保鲜大米的参数。以大米含水量、微波功率、处理时间为自变量,大米表面霉菌数量、米饭质构、糊化特性等为考察指标,采用隶属度分析法对大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微波处理时间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分含量对大米保鲜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微波功率有显著影响(P0.05);大米微波保鲜的最佳参数为:大米水分含量15.5%、功率640 W、处理时间60s,此参数条件下大米品质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9160。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对大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影  杨建新 《粮食储藏》1997,26(1):3-14
试验选用当年新收获的稻谷加工成的水分为13.9%、14.7%和16.0%的大米,在23℃和33℃的恒温室中,将7种不同浓度的CO2经减压调湿后通入粮堆。定期取样,测定大米的脂肪酸、水溶酸、还原糖、非还原糖、粘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3.9%水分的大米在23℃下储藏,各种浓度CO2对大部分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CO2的保质作用不明显;14.7%水分的大米在23℃储藏,CO2对个别品质  相似文献   

5.
人工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储藏大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常温储藏过夏大米陈化程度比准低温高得多。在目前机械制冷低温储粮不易推广的情况下,准低温储粮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又易于实施的储粮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谷物冷却机对近4800t成品包装大米进行降温处理,使整体粮温下降了4℃~5℃,使大米堆能够安全度夏,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大米的品质,达到了明显的保鲜作用。对包装大米堆位的谷冷降温,品质保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成套大米加工设备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对安全水分的稻谷调质前后及调质过程中加工品质试验表明:增加稻谷水分0.5个百分点,改善了稻谷加工的工艺品质,在加工的各个阶段,整精米率都得到了提高,成品米提高了4.9个百分点,同时大米的色泽、光洁度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周南珍 《粮食储藏》1994,23(5):25-28
近年来,随着粮食经营的逐步搞活,从外省调入广东的大米越来越多,高水分大米也随之增加。每年第一季度从江西、湖北等地调入广东的晚舢大米,水分一般都在14%~16%,有的甚至达18%。由于广东的气温和湿度相对较高,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藏,随着仓温的上升,大米很快就会发热和劣变,直接影响大米的品质和销售价格。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水分大米发热,或者将高水分发热大米的粮温降下来,已成为粮食经营者为确保经营效益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做了用磷化氢熏蒸预防高水分大米发热和磷化氢应急处理高水分…  相似文献   

9.
冻融和超声波处理提高大米蛋白质提取率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米蛋白质的提取率,研究采用冻融及低频超声波处理大米浆体后,再用碱液法提取大米中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大米浆体经冻融处理和低频超声波处理后,蛋白质提取率较常规碱液法提取分别提高了2.6%和16.3%;在低频超声波和冻融协同处理下,蛋白质提取率较常规碱液法提取提高了22.7%。大米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大米浆体经冻融2次、低频超声波处理14min,NaOH浓度为3.6g/L,浸提时间4h,提取温度为20℃,固液比1:6,大米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0.
一、高端大米,市场前景广阔 2007年7月,日本“越光”大米进入中国,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以每公斤约99元的天价,冲击中国的传统米业市场。且不论其品质究竟如何,就大米的价格已经是绝无仅有,于是,“越光”大米快速出名,不仅有钱人在购买,而且吸引了更多的普通人去尝鲜。  相似文献   

11.
出米率是米厂及储粮库点评判稻谷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及检验方法,因此稻谷出米率值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有待考量。通过比较不同操作方法对粳稻净稻谷出米率值的影响,以出米率值最大为依据,根据碾磨出大米达到三级精度为判定标准,确定测定粳稻出米率的规范化操作方法为:待测试样为净稻谷140 g,碾磨时间30 s,卡槽位置为第5格,过筛方式为顺时针筛30 s,逆时针筛30 s,同时精米机中心轴温度过高会降低出米率值,为提高出米率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集了籼糯米、粳糯米和大米样品各5个,在同一发酵条件下酿造黄酒,同时使用电子舌、色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常规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酒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原料酿造黄酒滋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籼糯米和粳糯米酿造黄酒滋味较为相似。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其涩味、后味A(涩的回味)和L*值均显著高于籼糯米和粳糯米酿造的黄酒(P0.05)。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柠檬酸和乳酸为黄酒中的主要有机酸,且籼糯米酿造的黄酒样品中酒石酸含量显著偏低。由此可见,以籼糯米和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其产品品质要优于大米。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富硒杂交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对海南杂交晚稻品种(主栽品种和一些即将推广试种的品种共63个)和早稻品种(主栽品种共12个)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晚稻和早稻品种的糙米、精米硒含量差异都极显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4~5倍,表明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的必要性。以精米的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0.1~0.3 mg/kg)作为富硒品种筛选指标,富硒晚稻品种主要有谷丰优8312、博Ⅱ优510、南丰优61208、捷丰优629、京5优182、热香1号、南丰优/6256和博Ⅱ优629;富硒早稻品种主要有红泰优996、Ⅱ优128、丛优629、Ⅱ优202和特优57353。  相似文献   

14.
米糠的综合利用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米糠中的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多糖和米糠植酸钙等被提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沿黄稻区是我国优质粳米生产基地,随着水稻简化耕作栽培方式的发展,直播稻因其简单易行的优点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目的]为研究沿黄稻区直播稻稻米品质与常规插秧稻米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6个直播水稻品种和8个插秧水稻品种以及7种优质商品稻米,对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系统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整体上,直播稻的精米率高于插秧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值低于插秧稻,高于商品稻米;蛋白质含量高于插秧稻,低于商品稻米;除此之外,相对于插秧稻和商品稻米,直播稻品种的崩解值最大,消减值最小;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插秧稻品质,高于商品稻米。[结论]综合所有品质性状指标发现,在选取的6个直播稻品种中,新稻568、郑稻201和新稻567在河南沿黄地区直播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都与常规栽培的优质稻米相当,因此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在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通过直播简化水稻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朱恩俊 《粮食储藏》2008,37(3):45-48
分析稻米加工过程中碎米产生的原因,进而对大米加工的降碎工艺进行系统的探讨,对改进稻米加工工艺和设备、正确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大米加工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宋文昌  陈志勇 《作物学报》1989,15(3):273-277
本研究用1.7%KOH 溶液浸泡叶片法分析了同源四倍体水稻和二倍体水稻的香味遗传。采用的香稻品种:香籽、香芒糯、京香1号和早香17。包含1个香稻品种的各种杂交组合的 F_1植株均无香味。在 F_2代,4个四倍体杂交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5∶1,5个二倍体杂交组合的分离比例符合3∶1,而且正反交的分离比例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碎米能用来生产米粉,使用酸法处理碎米。设计正交试验研究pH值、温度和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pH值5.0,温度40℃,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处理的碎米可以用来生产米粉,生产的米粉外观并条少,煮熟后松散柔韧,不黏条,不浑汤,干炒不易断。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是探索在干旱应激下水稻转录因子的变化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本研究整合GEO数据库中关于水稻耐旱研究的基因芯片数据,通过TAC软件对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在线数据库DAVID 6.8 和Plant TF DB筛选出相应的转录因子。敏感品种有9个转录因子表达方向一致(同时上调表达的有7个转录因子,下调的有2个转录因子),耐旱品种有34个转录因子表达方向一致(同时上调表达的有23个转录因子,下调表达的有11个转录因子)。敏感品种和耐旱品种间有8个表达方向一致的重叠转录因子。干旱胁迫会显著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不同水稻品种中,这些转录因子的表达既有较强的品种特异性,也有部分相似性。水稻可通过诱导和抑制转录因子的表达,来提高自身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不同方式的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安徽江淮和沿江地区对中稻采取不同旱育秧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无盘旱育秧,秧苗素质好,前期分蘖快,个体发育健壮,且群体发育协调,增产、节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