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T1)、15℃(T2)、18℃(T3)时播种;副区为不同的土壤酸化剂:硫酸铵+硝化抑制剂(AS)、磷酸(PP)、柠檬酸(CA)和对照(CK)。结果表明,三种酸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AS效果最显著。AS、PP和CA处理的苗期水稻叶片中有效铁含量较CK分别提高14.4%、11.3%和9.2%。三种酸化剂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和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以AS处理效果最好。晚播较早播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晚播使水稻苗期叶片活性铁含量提高了11.2%,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酸化剂的施用有助于克服水稻苗期缺铁黄化,以硫酸铵(生理酸性盐)结合硝化抑制剂最佳,适当的推后播期也能有效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缺铁黄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甜菜幼苗的抗旱性,对4个不同播期处理的甜菜纸筒苗叶片进行石蜡切片解剖结构观测,并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叶片海绵组织、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叶片组织疏松度等8项叶片抗旱性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叶片组织解剖结构角度分析,4种不同播期甜菜中,苗龄较长的抗旱能力较强,播期对甜菜纸筒苗生长指标影响很大,因此要适当提早育苗,延长育苗期,提高育苗质量。  相似文献   

3.
湘南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包括早、中、迟三类型品种,五个播期。全生育期随播期提早而延长,早播早熟。播期对生育期长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苗期的长短而进行。适时早播,植株叶片多,长势强,经济性状好,产量高,是提高油菜产量的最有效手段。对三类型品种在湘南地区的最佳播种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庆 《花生学报》2004,33(4):33-35
旱棚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夏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对土壤干旱的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夏花生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量下降,根系体积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苗期干旱对营养生长影响最大,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主要影响生殖生长和产量形成,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晚播对菜用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及鲜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是大豆高产栽培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正常大豆播种期为对照,研究了三个相对晚播日期对菜用大豆物候期、根系、干物质及鲜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明显缩短生育期,播期越晚,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越短,整个生育日期越短,晚播能促进营养生长,增加苗期干物质的积累,但显著降低苗期根表面积和减少根长,根冠比下降.晚播也显著增加地上干物质的积累,6月14日播种R6期的干物重最高为:51.1g·株-1.适当的晚播可有利于菜用大豆的鲜荚产量形成.6月4日和6月14日播种R6期后10 d鲜荚产量最高,可作为哈尔滨地区的菜用大豆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7.
实用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γ射线诱变Ⅱ32B干种子,筛选出苗期转绿型叶色突变体,并经回交选育,获得带转绿型叶色标记不育系白丰A。经考查,白丰A苗期第1~3叶表现叶片或叶缘白化,白化程度前2叶相对较高,4叶期开始转绿。该叶色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白丰A主要花器性状和不育特性与Ⅱ32A相似,配合力仍保持Ⅱ32A的强优特点。不论稀播或密播,白丰A苗期生长均略慢于正常绿苗对照,但不会造成竞争致死。模拟杂交稻生产和制种繁种,表明利用苗期叶色标记结合人工去杂,可有效提高田间纯度。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粮棉轮作两年三熟模式下棉茬小麦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5日)和播量(187.5kg·hm~(-2)、225.0kg·hm~(-2)、262.5kg·hm~(-2)和300.0kg·hm~(-2))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在孕穗期,10月25日播期时,播量过大(300.0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在扬花期,11月5日播期时,播量过小(187.5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物量逐渐降低,且随小麦生长发育推移,播期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晚播可以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播期推迟会降低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播量增加会提高小麦的茎蘖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成穗数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穗数对小麦的产量贡献最大。增加播量使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穗数增加,所以相同播期时,播量对小麦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以播期10月15日、播量262.5kg·hm~(-2)产量最高。建议棉茬小麦适当早播,如果播期推迟,则应适量提高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各地征集的26份青稞品种(品系)为材料,在西藏林芝地区春播种植,对苗期生长习性、叶片颜色、幼穗分化、田间总茎数、生育时期和成穗率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同一播期、同一年内,在青稞的生长发育特性中。叶片颜色和叶片生长的角度发生变化,随着春性减弱叶片颜色逐渐变深绿色,叶片生长角度逐渐加大;春性强的品种(品系)分蘖少、幼穗分化的伸长期早、生育期短、成穗率高;随着冬性的增强,幼穗分化伸长期的主茎叶片数逐渐增多、生育期长、成穗率低;冬性比春性生态类型品种(品系)的主茎叶龄多1~2片叶;幼穗分化少一个分化时期;据此提出,在西藏林芝气候条件下,青稞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品系)春播都可以正常抽穗结实,都能获得良好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不同播期下甜菜营养生长变化规律,评价播期对甜菜营养生长性状的影响,明确北疆地区甜菜适宜的播期,为甜菜高产优质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3个播期(4月4日、4月14日、4月24日),间苗后动态监测甜菜生长规律,分析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以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4月4日播种的甜菜叶片数,叶丛鲜重、块根直径、周长、块根鲜重、含糖率均大于其他播期。8月27日以前各播期间株高和功能有效绿叶数差异显著,8月27日以后各播期间无明显差异;播期4月4日的块根鲜重和含糖率始终显著大于其他播期,10月11日收获时,播期4月4日比4月14日、4月24日块根鲜重增加4.91%和22.51%,含糖率增长了0.56、1.54个百分点。新疆北疆石河子垦区甜菜适宜播种时期为四月中上旬,适当提早播期对甜菜产量和含糖率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地区18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3个播期处理,播期分别为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探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产量下降。不同播期条件下各种指标变动小的品种适应性强,适播期长,这些品种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无法满足早播时,可以选择抗逆性强、适播期较长的联创825或产量优势强的迪卡653等品种,以避免高温或晚播造成的减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以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B1~B5共5个处理,对应播期分别为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和10月15日,分析了不同播期下油菜毯苗的出苗状况、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寻求最适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出苗天数延长且出苗率下降,存苗数、苗高、充实度、干物质积累量均下降,其中B2、B3播期下出苗较快且存苗数、绿叶数、叶面积较高,苗高适宜、充实度好,符合毯苗机械移栽的要求。因此,扬州地区油菜毯状苗最适播种期为9月15至25日。由Logistic拟合曲线推算出油菜毯苗从播种至出苗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99.5℃,根据回归系数可知毯苗每生长一张叶片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17.1℃。综上所述,可以根据移栽时需要的叶龄以及当地历史积温推算出从播种到移栽的天数,从而制定合理的播期。  相似文献   

13.
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冠层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6个播期配合6个收获期对郑单958和伟科702生长发育、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通过播期、收获期调控实现高产。结果表明,冀中地区6月12日前播种,玉米抽雄和吐丝持续时间更为集中,播期每推迟3 d,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1 d;继续推迟播期,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4~5 d。2014年6月12日播种处理吐丝期冠层温度最高,不利于玉米授粉;6月15日后播种穗位叶SPAD值降低,尤其是生育后期伟科702叶片SPAD值降低幅度较大。播期对株高、穗位高和基部茎粗影响较大,播期与收获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影响均显著,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千粒重随生育期延长而提高。经回归分析得出,夏玉米每提早播种1 d,产量平均增加98.4 kg/hm2;每推迟收获1 d,平均增产103.3 kg/hm2。郑单958获得较高产量的播期、收获期最佳组合为6月6日至6月12日播种,10月4日至10日收获。  相似文献   

14.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5.25万、6.00万、6.75万和7.50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38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播期推迟使这种升高和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产量在密度间的变化根据玉米品种不同而异,整体均表现为晚播处理产量较低,中播处理较高。随着播期提前,玉米生育期也相应延长,生育期延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至拔节期。先玉335在早播和中播条件下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晚播条件下适宜低密度种植;强盛388在3个播期下均适宜低密度种植。本地区旱地玉米最佳播期在4月27日左右,适宜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个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农科728产量6 723.0~7 972.5 kg/hm~2,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3个播期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子粒机收主要质量指标(子粒含水率、杂质率)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不同密度条件下,以75 000株/hm~2密度处理子粒产量最高,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京农科728在5个播期处理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随播期推迟呈缩短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其生育期呈延长趋势。株高和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及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倒伏率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播期和密度与玉米子粒机收性状密切相关,京农科728在北京夏播以6月10~20日为最佳播期,75 000株/hm~2为最佳密度,可实现子粒直接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锦州农田试验站为研究地点,依托2015年田间分期播种试验,通过分析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生理特征的数据,揭示干旱胁迫及补水对玉米不同播期和不同发育期的影响。试验表明,干旱胁迫对吐丝期的影响大于抽雄期,造成抽雄日期比正常年份推迟1~14 d,吐丝日期推迟5~23 d,抽雄、吐丝间隔日数增加为3~15 d。抽雄-吐丝期遇干旱胁迫,最多可造成24.03%的植株未抽雄、37.3%的植株抽雄后未吐丝、49.21%的植株未正常发育。干旱胁迫抑制植株茎秆的生长,同时加速了叶片的枯萎,对抽雄-吐丝期的影响大于拔节期,不仅阻碍茎秆营养物质的累积,还抑制了营养物质从茎秆向果实转移的生理过程,最终对干物质的分配造成叶重和茎重比例增加,穗重比例减少。干旱胁迫对各播期均造成大幅减产,早播播期(影响抽雄-吐丝期)损失严重,晚播播期(影响拔节期)损失相对较小。补水条件下的各播期玉米植株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期、植株性状和干物质分配等数据与正常年份接近。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情况下播期对陇东旱塬春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陇东旱塬区主栽玉米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4月5日至5月5日设置7个播期对陇东旱塬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玉米各生育阶段积温存在差异,全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受播期影响显著,播期提前或推后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陇东旱塬春玉米产量,但播期提前较推后可以获得更高产量。株高随播期的推迟增高,穗长、穗粒数、秃尖长等果穗性状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从研究结果来看,陇东旱塬4月5~20日播种春玉米均可获得较高产量,但4月5日播期耗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防止田间扬沙、减轻水土流失的有效耕作方式之一。本试验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及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量和其他性状比较,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密度增加使秃尖长增加、倒伏率升高、百粒重降低、茎粗变细;播期过早过晚对产量、百粒重、穗长均呈降低趋势,且秃尖明显增长。内蒙东部农牧交错区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选用生育期短于130d的高产型品种、密度为6万~6.5万株/hm2、在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试验结果为在该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下作物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10~2011年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春玉米5个播期试验(SE、E、M、L、SL为2010年4月21日、5月2日、5月13日、5月23日及6月2日播期,2011年为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及6月1日播期),探讨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的影响。随播期推迟,春玉米生育期缩短;相对于SE和SL处理,M处理下叶面积指数较高且维持天数较长,有利于春玉米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播期对春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为SE与M处理间差异不大,SL与SE、M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明显降低。试验播期范围内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百粒重在SE、E和M处理间无差异,与前3个播期相比,由于灌浆期缩短导致L和SL处理的百粒重显著下降;穗粒数与开花-子粒形成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在2010年M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11490.6 kg/hm2),吉林西南部春玉米播期在5月中旬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深松与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深松和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的调控,分析深松与旋耕条件下不同播期群体冠层结构特点,明确塑造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耕作方式及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耕法设2个水平(深松与旋耕),副区播期设3个水平(4月25日、5月10日和5月25日),研究深松与不同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可适当延长玉米生育进程,对玉米植株形态、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及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深松>旋耕(CK);播期处理间其冠层结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早播>中播>晚播;随着播期推迟,早播(4月25日)产量较5月10日、5月25日分别提高3.61%和43.38%。说明深松条件下早播利于群体形成合理的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